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12节 1996(1)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5:58:19 2005), 转信

  如果说,1993年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经受到的第一个重大挫折,那么,时过三年以
后,在1996年,我则收割了我生命中第一束金色的稻穗。


  经过1995年的阵痛,万达开始渐渐显示出新生的力量。这时候,迟指导在队内已
经确立了绝对的权威地位,万达在他的调教下,攻守更加平衡,看过我们队训练的一
些行家,私下里说万达有了一种王者气象。而这时候,我们队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新
面孔。
        

  我们是从1996年才开始引进外援的,我觉得这正是万达新生的标志之一。而在中
国足球的改革过程中,"外援"具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意味着我们不再狭隘的闭关自
守,并使足球染上了更多的"地球"色彩。

  我们早就风闻俱乐部要引进外援,而且主要是中场选手。在外援的位置安排上,
可以看出我们迟指导的主要思路,所谓"得中场者得天下",即是。而更主要的,是迟
导下决心要改造我们队,让万达逐渐走上现代足球的道路,这样,与意识上佳技术全
面善于组织的中场外援同场竞技,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会到现代足球的精髓所在。
我想,迟指导对万达实在是有一番苦心的。

  1996年的初春,我们迎来了万达队的第一批外援,佩莱、斯文森和依黑。佩莱和
斯文森是瑞典人,一头金发,尤其是佩莱,长发飘飘,有时又用一根黑色的发带束住
满头金发,别有一番味道,吸引了许多球迷,尤其是得到了许多女球迷的青睐。依黑
是一个黑人,荷兰籍。说起依黑,还有一个小插曲。依黑刚进队的时候,长得瘦小枯
干,更要命的是,刚开赛,就有一个无谓的失误,立即受到各方的责备。依黑的压力
也很大,但是他不知道,迟指导一直在默默地注意他,而且深信他正是万达所需要的
外援,据说,迟指导和他有过一次长谈。这以后,依黑的状态迅速恢复,神勇异常,
往往一个人就能把对方的防线搅得天翻地覆。应该说,1996年,万达队能够多冠,这
三个外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早在1995年,甲A联赛的赛场上,就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年轻选手,像上海的谢晖
、祁宏;北京的扬晨、南方;山东的李小鹏、李明;天津的于根伟,等等。相比之下
,万达队虽然也调进了我和王锋,但新鲜血液仍嫌不够。迟指导入主万达队之后,也
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到了1996年,就从青年队调进了王鹏、吴俊和陈东等人。迟指
导是很有眼力的,王鹏后来是我们队主要得分手之一,吴俊在后卫线上也表现不俗,
而几年后,韩文海转会,陈东就成了我们队的主力门将,科萨也很欣赏他。可惜的是
,安琦迅速崛起,常使主教练对他们两人难以安排,我们常在一边打趣:"即生瑜,
何生亮"。没办法,大连就是这样,人才济济。

  外援和王鹏等人的到来,使得万达形成了一种竞争的良性循环,每个人似乎都意
识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训练更加自觉。应该说,1996年还未开赛之前,我们队就出
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人人争前,个个向上。而就在这个时候,市里也发了
话。

  我想,大连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足球城,在某种意义上,是与大连市领导的支持
分不开的。尽管,也有人对政府介入足球运动提出过异议,认为这有违市场运作的一
般规律。但是我仍然觉得,在足球职业化的初期,政府适当的支持对其今后健康发展
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而足球作为当今世界第一运动,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政府凝聚人
心的一种资源,这些,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在国外,这些例子也不鲜见。

  但是,我们大连的领导对足球的支持主要还是在精神上,我至今还记得,1996年
1月6日,市领导在万达大酒店接见我们,就在这次会上,薄熙来市长明确提出:"横
下一条心,一定要夺冠"。一言甫出,满座皆惊,旋即,一阵掌声骤然响起。实际上
,1996年夺冠,我们队里也早有议论。有一种意见认为枪打出头鸟,过早暴露,容易
成为众矢之的。也有意见认为就是应该公开宣言,置之死地而后生。我那时还小,听
不太懂,觉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在万达大酒店,薄市长喊出这个口号,我们听了,却
很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么多领导,一起鼓掌,眼神又是那么热烈,大家心头一热,恨
不得立马奔到赛场,杀他一个落花流水,为大连人民捧回一个大奖杯。实际上,这些
球员都是很朴素的。就在同一天、同一地点、同一内容的会议上,市委书记于学祥为
大连万达队明确提出了"再多甲A冠军"的征战目标。这样,在继上海、北京、广东之
后,我们大连万达就成为第四支敢叫板96甲A王座的球队。

  2月,薄市长在报纸上正式亮出了"大连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的观点,一
时引起震动。正是由于市里主要领导的重视,从而形成各级领导、各行各业对大连足
球的支持。比如,我们万达队一直以来,就为训练基地发愁,后来,由市政府出面,
经协商,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拨出一块能建四个足球场的土地,辟为我们的训练基
地。要知道,开发区在当时可是商家必争之地,可谓寸土寸金。

  对我们来说,这是压力,但也是动力。其实,在那一年我们心里还是有底的。我
们队本来就实力雄厚,如今又有外援加盟,更是如虎添翼,加上迟指导的精心调教,
如不出大的意外,冠军应该是我们的。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