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13节 沙场秋点兵(1)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6:01:03 2005), 转信
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会回忆起我在国家队的日子。自从我在1996年第一次
踏进国家队的大门,这扇大门就再也没有对我关闭过,大战小战,不下百余场,战战
都历历在目。我有时候会想,国家队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种自身价值的被认可
,或者,仅仅只是一种荣誉?都是,也都不是。
在某种意义上,我可能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在我的心中,"国家"具有一种至
高无上
的地位,我常常有一种冲动,想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国家是什么呢?就是生我养我
的这片土地,是我祖一辈父一辈生长的地方,是我的根,是我的生命所在。对于我来
说,国家队是一种至高的荣誉,是我的报国之门。我只能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我对
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有一些人,他们对球员有一种误解,他们以为职业化消解了我们对国家的热爱,
一个职业运动员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金钱,而不是其它。他们错了。任何东西都无法
替代国家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我举一个例子,李铁和李玮峰初到英超的时候,网上谣
传他们为了能在埃弗顿打上主力,和埃弗顿俱乐部订过一个秘密协议,保证在英超联
赛期间,不回国参加国家队比赛。二李听到这个假新闻,非常愤怒,李铁给我打电话
的时候,我听见他的声音都在颤抖。后来二李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澄清了事实,埃
弗顿俱乐部也非常支持。事实上,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到哪儿都会受到蔑视。
我是一个心态很放松的人,尤其是比赛,从不会紧张。可是,每当赛场上国歌响
起,我的心潮仍会澎湃。我会觉得,自己的心,仍很年轻。
我轻轻地想起往事,在我19岁的那一年,一个瘦削的年轻人,是怎样提着他简单
的行囊,走进国家队的大门。而那时候,这扇大门,对他来说,是多么神圣,是他一
生的向往。
1996年的10月,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收获的日子。
我们万达队刚夺得96甲A联赛冠军不久。我就听到一个消息,说国家队的主教练
戚务
生戚指导看中了我,准备把我调进国家队。说得有鼻子有眼。我听了哈哈一笑,
说拉倒吧哥们,别逗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不太相信。我从未进过国奥队,而一般
来说,只有经过国奥队,才能进入国家队。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早日披上
国奥队的战袍。说实话,我当时的经历贫乏得可怜,只有一年半的甲A经验。无论是
媒体,还是球迷,即使在行家眼中,我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的确,那一年,
我只有19岁。而像我这样的资历,在当时的甲A,一捞一大把。
可是,要说我心里不想,那也是假的。进国家队,那是我从小的梦想。我至今还
记得,1993年,中国队兵败也门,小组都未出线,我想,那是每一个足球运动员的耻
辱。这种耻辱一直烙在我的心里,有时在家里和爸爸扯起这事,也都摇头叹气,说这
中国的足球怎么了,看看人家乒乓球怎么打的,扬威啊。那时候,王军霞已经是世界
冠军了,我妈特自豪,说看你师姐,一不留神,就拿了个世界冠军,再看看你们足球
,那也叫第一运动啊。每逢这个时候,我连大气都不敢吭一声。我有时候也会做白日
梦,想如果我进了国家队,会怎么怎么样,想到高兴处,就会伸拳踢腿,队友就奇怪
,说继海你怎么了抽筋啊。我一愣,醒了,就朝他们做个鬼脸,什么也不敢说。一个
人偷偷乐呗。
可是,这消息越传越真,说去年联赛尾声之际,就有人向戚戚务生进言:注意孙
继海。又说,国奥出征大马奥运外围赛,也有人建议征召孙继海。就连迟指导见了我
,也是意味深长地一笑,搞得我心慌意乱,不知该听谁的好。
10月下旬的一天,在队里的一次例会上,迟指导像往常一样,笑嘻嘻地走了进来
,先是习惯地向大家望了一眼,然后慢吞吞地说:"刚才接到一个通知,吭、吭",迟
指导咳了两声,"中国足球队的通知",说到这里,迟指导又停下了,找水喝。这时候
,大家的眼睛刷地向迟指导看齐,我的心里也莫名其妙地突然紧张起来。可是迟指导
似乎在存心气我们,只是喝水,一个队员忍不住问到:"迟指导,什么通知啊"?迟指
导突然严肃起来,"新一届中国足球队集训就要开始,中国足协通知我们队下列同志
前往国家队驻地报到",说着,迟导开始念名单:"韩文海、徐弘、张恩华、李明",
念到这里,迟指导似乎顿了一下,我感觉迟导的眼睛正在朝我这边望,我低着头,大
气都不敢吐一声,只觉得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孙继海",迟指导哈哈大笑,"5个,
弟兄们,咱们万达队出了5个国脚"。"哇--",整个会场都轰了起来,我像个傻小子似
的,只会站在那里"嘿、嘿"地傻笑,后来队员们说我当时就像一个傻小子过年,乐得
找不着北。
散会后,我第一个冲出会场,给家里挂电话,我爸在电话那一头,也是"嘿、嘿
"地乐得说不出话。
那一届国家队集训,是为了备战亚洲杯,也是为了第二年的世界杯外围赛和2000
年的奥运会预选赛。而从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的球员来看,人们都在揣测戚务生乃至
整个中国足协的思路是否有了重大调整。过去,球迷中有句顺口溜:"宁用老东宁,
不用张恩华",是讽刺足协不敢大胆启用年轻人,而这一次,不仅启用了张恩华,谢
晖、吴承瑛、于根伟等年轻人也都首次入选,当然,还有我。人们都说,像我这样,
19岁入选国家队,近10年来还是第一次,看样子,这一次足协是铁了心要用年轻人了
。人们还说,这一次主要还是"唯才是举,联赛为重",像谢晖、吴承瑛、于根伟,别
看年轻,任何一人都能进主力阵容,联赛的表现都放在那里了。显然,甲A联赛越来
越深入人心了。那些日子,媒体上什么舆论都有,有些议论还非常有专业水平。说我
们球员不关心媒体是不对的,实际上,我们非常重视报纸,批评什么,表扬什么,指
出什么,我们看了,都会细细琢磨,会事后总结。事实也证明,媒体的许多批评分析
,都是很有见地的。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