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13节 沙场秋点兵(2)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6:01:27 2005), 转信
在上国家队报到之前,爸爸和我仔细分析了这份集训名单。除了我们万达的5位
球员,还有范志毅、郝海东、谢晖、吴承瑛、江洪、高峰、谢峰、曹限东、区楚良、
黎兵、马明宇、宿茂臻、刘越、姚夏、魏群、韩金铭、彭伟国、姜峰等,一共24个人
。在这24人当中,后防线上人才济济,魏群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右边后卫,吴承瑛在左
边后卫位置上,也已暂露头脚,而且他是天生的左脚将。范志毅、徐弘和张恩华那是
铁定的中卫人选。我别说打主力,就是能打上主力替补,也是上上大吉了。我爸实际
上对我看得很清楚,他对我说,别看现在媒
体上老是表扬你,那是对你的鼓励,你还嫩,在场上还差点火候,经验、意识和技术
与国家队要求还相距甚远。这我自己也知道,比如说对申花队一役,我所在的右路,
屡屡被申思和吴承瑛突破,传出威胁球,虽然在队友的协助下,对手还是无功而返,
但毕竟还是暴露出我的经验不足。而且,当时我在后场还行,但是进攻时的传球及射
门和老队员相比就差些火候,迟导就在私下里开玩笑说:"是孙继海脚太小了吧,要
不怎么就差那么一点儿"。但是我爸又鼓励我说:"能进国家队,就证明你有潜力,莫
错过了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我爸那时对戚指导特别佩服,说戚导有魄力,有眼光
,亚洲杯还未开打,已经想到了2002年的世界杯。当时,我也觉得这次能进国家队,
主要还是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为2002年的世界杯作准备,所以我的心态很平和,也
很知足。我只牢牢记住我们迟导对我说的一句话:"进了国家队,就不能轻易退回来
,起码,要留下深刻印象"。
11月初,我们进京报到,我是第一次见到戚务生戚指导,戚指导也是我们大连人
,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国脚。戚指导人很威严,不苟言笑,我见了他也不敢多说话,只
是嘿嘿一笑。不过,戚指导见了我,倒是和颜悦色,还鼓励了我几句,大概是见我年
纪小的缘故吧。一报到,我们就进行了严格的身体测试,国安队的谢峰就是在测试中
查出心脏有点异常,必须停赛进行全面检查,所以最后没有参加这次集训。而老队员
们告诉我,这次之所以如此严格,是因为我们马上要进行"魔鬼训练"了。
11月4日,我们飞赴广东肇庆。肇庆风景宜人,可是我们根本没有时间欣赏。在
进营地前,领队让我们把身上的手机和传呼机全部拿出来上交,还规定了几条纪律,
比如,所有球员一律不准探亲访友;晚上10点过后,房间的电话全部卡断;不准参加
任何社会活动,不参加宴请;等等。我看见一些老队员面面相觑,大概以前从未有过
。从我们封闭训练的那一天起,营地里就来了许多警察和保安,尤其是我们下榻的楼
层,一天24小时都有人把守,根本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房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
阵式,处处透着新鲜,觉得好玩。但是一些老队员见此就摇头,说:"太紧张了,何
必呢",当然不敢大声说,只敢小声咕噜几句。时间一长,我也觉得寂寞起来,就去
找吴承瑛玩,吴承瑛不爱说话,但是爱听别人说话,爱听别人说笑话,我和海东就老
逗他,吴承瑛一乐就笑,笑起来很灿烂。
为了保证训练的质量,那时国家队规定全部吃西餐,天天牛排,说这样有利于我
们的营养、体力和恢复以及出国比赛。吃得我老想家乡饭,想我们大连的海鲜,想我
妈做的酸菜。不过,那一次国家队的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到了晚上,有专门的医师给
我们做理疗和按摩,还熬中药和补品进行补充。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出早操,进行体能训练。每天三节,第一
节跑步距离为3、4公里,第二节奔跑距离是11公里,不是一口气跑完,而是距离不等
,进行套跑,所有球员手上都带着一块心律表,在严密监控下进行训练。跑完11公里
,大家都累趴在草地上,范志毅那么好的体能,也喘着气说:"高负荷,高负荷"。海
东跑得吃饭连握勺子的手都抽筋,张恩华脚部韧带扭伤后,也被指令咬牙跑下来。不
过大家都咬着牙坚持,彭伟国大哥体能一向不太好,但是也坚持了下来。我大概年轻
,身体壮,很轻松地就挺了过来。不过,训练的效果也挺明显,一周以后,大家的体
能有了很大进步。
我们的技战术训练还是很丰富的,套路很多,并不像后来外界传言的那样,早早
就定下了防守反击的打法。戚指导的确很擅长打防守反击,但是在国家队第一次集训
时,还是准备了多种打法。老队员们私下里也在议论,说从这次集训名单来看,一是
少壮派居多,体能充沛,打法硬朗;二是后卫线上也都是些攻击力和得分能力强的选
手;三是中场力量加强,都是些能拼善强的人,看样子是要大打攻势足球了。有些人
还分析说,尽管防守反击在95年的商业比赛中屡试甚爽,但是在96年的国际赛事中却
一败涂地,所以这次国家队肯定会多种打法并存,因地制宜,因敌制宜。我那时年纪
小,许多话还插不上嘴,但在一边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我在国家队,就是多练多听多
想,自觉这段时间进步很多。由于技战术训练套路很多,我们练起来也是非常有劲。
过去,我尽管也爱琢磨,但总不在路子上,这一次就不同了,老大哥们专业水准
都很高,说事看问题都很有见识。比如说防守反击,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支球队必须
具备的打法,有人还举例说,96欧洲杯,31场比赛,攻进了64个球,其中靠防守反击
打入的就有23个球,但是一支高水平的球队仅仅靠防守反击又是不行的。我就问:"
那么我们以前为什么只能打防守反击呢"?老大哥们就告诉我:"体能"。那时候,报
纸上有文章说中国人的体质不适合踢足球,我们都不同意。实际上,中国人的体质这
几年有了很大提高,在亚洲也是一流的。有了体能的保证,我们才能尝试各种先进的
打法。那时候,谈的比较多的是全攻全守和逼迫式打法。说起逼迫式,我并不陌生,
我们万达基本上就是这种打法,我知道这种打法对后卫的要求非常高。陈达成老师也
给我们上课,我们都像小学生似的,听得特认真,我还拿了个本子,记了许多要点。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氛围,就像大学里有一种学术氛围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一
个人才会有很大的进步。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