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13节 沙场秋点兵(3)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6:01:52 2005), 转信
11月23日,我们在肇庆体育中心和参加第八届全运会的广东代表队--粤海金威队进行
了一场热身赛,结果是4:0,国家队胜。这次我们所有的队员都轮流上阵,我没有想到的
是,戚指导让我打满了全场。上半场,我踢右后卫,另外3人是徐弘、张恩华和刘越,基
本上就是我们万达后卫
线的"翻版"。下半场,我改踢后腰,魏群大哥踢右后卫,吴承瑛替下刘越,出任左后卫。
我心里还是很清楚,这是戚指导对我的有意栽培,论实力,论经验,我与一些老大哥相比
,还是有距离。比如下半场,魏群打右后卫,场上的攻击力一下子就加强了不少。
不过,吴承瑛在左后卫位置上的表现,倒是让很多人眼睛一亮。赛后,我又是羡慕又是调
侃地对他说:"请客,打主力的请客"。吴承瑛很认真,对我说:"继海,你再努力一下,
肯定能打上主力,咱们两翼齐飞,多棒"。我点点头,心里实际上也在这么希望。
11月27日,我们移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在那里迎战韩国国家队。从八十年代起,我
们和韩国足球就拉开了距离,并且开始有了"恐韩"一说。奇怪的是,无论民众,还是有关
领导,都以击败韩国为荣,这种心态长达20多年,虽然屡战屡败,仍然率败屡战。我觉得
在某种意义上,它实际
上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我们和韩国队的比赛总是心态浮躁,十成水平只能
发挥出六、七成,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眼睛向下,无法集中精神去注意世界上更先进
的足球国家。
11月27日是中韩对抗赛的第二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我们以1:3负于韩国,第二个回合
是我们的主场。尽管这场比赛更多的是为了检验集训效果、磨合阵容和考察队员,但多少
还是有那么一丝传统的心态,如果能战胜韩国队,那么对我们出征亚洲杯,肯定是一种巨
大的鼓励。所以,一场
普通的友谊赛,也吸引了国内众多的记者来访。
这场比赛,我是作为替补队员出场的。上半场,我们还是排出了442阵型,我记得前
锋是郝海东和宿茂臻,前卫是李明、姜峰、马明宇和彭伟国,后卫线是范志毅、徐弘、刘
越和魏群,门将是区楚良。赛前,"解放范志毅"的呼声很高,但是教练最后还是把范志毅
放在了中卫的位置,可
见当时有关方面对这场比赛的胜负还是看得很重。就这点而言,米卢对热身赛的态度,的
确有他的高明之处。
上半时,可能我们心态上还是有些紧张,打法单一,只是一味地长传中路。反观韩国
队,两个边路打得十分活跃,第7分钟时,边路切入造成一次点球机会,先声夺人。下半
场易地再战,黎兵替下宿茂臻,攻势渐猛。第53分钟,海东门前接黎兵传球,将球攻入大
门,扳平比分。可是,
仅仅过了4分钟,韩国队利用一次角球机会,再次将比分超出,第73分钟,又是韩国队从
左路快速突破,他们的11号高正云将球回传,6号金弘基刁射入网,3:1。我在场边,不
住地摇旗呐喊,做替补是一件最难受的事,不能上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在那儿干着急
。尽管两球落后,但是中
国队仍然打得兢兢业业,有声有色。这时候,教练让我热身,我立马就兴奋起来。果然,
死球时,教练让我上场,打后腰。随后,张恩华又上,范志毅顶到前场。这时候,我们攻
势大涨,李明在第78分钟时,一记倒挂金钩,幸亏对方门将反应敏捷,将球托出门梁。终
场前3分钟,我们获得
一次角球机会,黎兵攻门得手。
虽然,这次我们还是2:3负于韩国队,但是第二天媒体上却对我们极尽赞扬之辞,对
我也是大大地肯定了一番。无论是球迷,还是媒体,应该说对我们还是非常宽容的。只要
我们尽力,只要我们打出了自己的风格,打出了精神,他们就能接受,对胜负到并不是看
得很重。赛后队里的总
结会上,教练对我们也很肯定。我也觉得我们这场球打得并不差,压迫式打法初见规模,
体能充沛,拼抢凶猛,主动压上,两度洞穿对方大门,的确体现出了集训效果。施拉普纳
赛后也说,中国队的两个失球,都是自己失误所致,否则,中国队完全可以战胜韩国队。
应该说,逼迫式打法是
有一定的冒险性的,它对后卫的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方抓住反击的机会。此
前,广东八运队就曾几次威胁我们大门,这一次,同样如此。或许,正是这一隐患,使得
有关方面在关键时刻犹豫起来,患得患失的心态使他们重新回到防守反击的老路。
我很幸运,中韩赛后,国家队宣布了参加第11届亚洲杯决赛阶段比赛的20人正式名单
,我荣列其中。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