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17节 梦断金州(1)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6:04:35 2005), 转信

  这一年的国家队,我们万达队共有7名队员入选,郝海东、徐弘、张恩华、王涛
、韩文海、李明,还有我。所以,当时有人戏称我们大连队占了国家队的"半壁江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足协想给国家队营造一种"主场"气氛,还是因
为我们大连球迷旺盛的人气和优秀的整体素质,或者因为万达俱乐部在联赛中的优秀
表现,我都不是太清楚。反正,1997年的十强赛,中国队的主场最后还是放在了大连
的金州体育场。
        

  8月31日,我们回到了大连,回家的感觉真的很好。我们入住的是大连的东方大
厦,电梯直达6楼,迎面就看见两条大标语和一条横幅,我觉得写得真好,有文化,
还把它们记了下来。一条是:"龙卧东方秣马厉兵;蓄势待发国脚逞威",另一条是: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巨龙巨龙你睁开眼,中国足球要飞腾"。横
幅上只有五个字:"您好,辛苦了"。你说,这种回家的感觉能不好吗?

  9月13日,我们在金州迎战十强赛的第一个对手--伊朗队。那一年的十强赛,和
我们同组的对手都是西亚球队,伊朗、沙特、卡塔尔、科威特。其中伊朗实力最强,
体能好,踢法凶悍,尤其是近年,中、伊之间的对抗,我们常常处在下风。而其队中
有三名主力都在德国踢球,阿里·代伊、阿齐兹和巴盖里。赛前,媒体对这三名队员
大肆渲染,而我们也对这三人作了重点盯防。种种因素的综合,都不可避免地给我们
心理上带来了某种压力,尤其是,这一天,又是我们首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的大赛。

  9月13日的金州,成了一个节日的海洋。能够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座无虚席,4点
15分开始的比赛,不到中午12点,已响起喇叭声和噪杂的喧闹声。等到我们入场,整
个体育场已经变成一个红色的海洋,球迷们头戴小红帽,手举小红旗,几百面五星红
旗不断挥舞。有一条巨大的横幅看得我们热血沸腾:"1998到法兰西看球去"。身处这
样的环境,我们完全找到了主场的感觉。

  我记得,那一场比赛,我们排出的是451阵型,由于海东累积三张黄牌停赛,而
由于根伟出任箭头。比赛一开始,伊朗队显得过于小心,而我们可能受了主场气氛的
感染,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趁对方立足未稳,发起急攻,坚持打边、打快。先是张
恩华在对方禁区创造了一个点球良机,范志毅主罚成功。下半时一开场,我在左路得
球,已经看见李明高速前插,迅速将球传向右路,李明凌空抽射,2:0。全场观众一
片沸腾,赛前,大概谁也没有想到我们会2:0领先,就是我们,也没有想到。正是这
个2:0,反而使我们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是应该继续进攻,还是应该全力防
守。阵型也变得有些混乱。压力实在太大了,神经崩得紧紧的,动作都变得有些僵硬
、变形。范志毅是一个老队员了,这时候也多少有些紧张,先是他的一个失误(以范
的技术,这种失误在平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为伊朗队创造了一个点球。伊朗队利
用这个点球扳回一分,士气大涨,而我们却一下子变得惊慌失措起来,失误频频,我
到现在都弄不明白,那时候在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情绪上、心理上和动作上
会如此的大起大落。反正这以后的局面完全被伊朗队控制住,比赛结果,我们反而以
2:4落败。

  有关这场比赛,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也有各种各样的批评和指责,这些在今天都
已经不重要。我只想说,当时的中国队,的确还不成熟,尤其是心理上,而外部的环
境,也给球员很大的压力。李明无论在万达队,还是在国家队,体能都算是好的,但
是在那一战的下半时,居然会小腿抽筋倒地不起,这完全是心理因素所致。当时的压
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比赛输了,我的情绪很低落,这场比赛我觉得输得很窝囊,输得不明不白。但是
媒体和球迷赛后却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宽容,也许他们觉得这就是中国队的真实水平,
只是有些遗憾。而队里的领队和教练也及时地为我们减压。我那时年龄还小,输过了
,恼过了,心情又变得好起来,又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20日,我们飞往多哈,准
备和卡塔尔一战。在托运行李的时候,我趁李红军不注意,把一张托运条悄悄地贴在
他的背上,而李红军还毫不知情,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许多人在一旁哈哈大笑。李
红军好半天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就把这一招学了过去,后来几乎人人都加入
了这场"游戏",弄得我这个"始作俑者"也有点"自危"起来,上飞机的时候,我还在问
张恩华:"黑子,瞧瞧我背后有没有那玩艺"。海东始终在一边瞧着乐,那时候,海东
又发烧了,不时地拿出体温计测量体温,一边就有人问,"怎么样,退烧了吗"?海东
就说,"好多了"。我们大家都希望海东能早点退烧,好在多哈之战中上场。

  和卡塔尔一战在9月26日进行,结果是1:1战平。卡塔尔上半时进的那个球真是
有点邪门,当时毛毅军中场发球,被对方球员断下,本来危险并不是很大,但是对方
得球队员往前一踢,踢得也不怎么样,恰巧又踢到咱们队员身上改变了方向,之后落
到卡塔尔14号纳塞尔脚下,14号速度挺快,一下子就撕开了中国队的防线......。这
个球真是有点阴错阳差的味道,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弹在中国球员的身上。球场上
偶然性层出不穷,注意力稍有松懈,就会酿成大错。对我来说,这个记忆太深刻了,
后来我一上场,90分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下半场,我们准
备放手一博,我被调到右路,阵型也变成352。值得一替的是海东,这场球海东是抱
病上场,但在场上是玩命的踢,正是他的一记鱼跃冲顶,在危急时刻扭转了败局。实
际上,海东还有一次击中门柱,如果这个球进了,结局就大不一样。当然,球场上没
有那么多的"如果"。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