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22节 换帅(2)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6:09:48 2005), 转信

  徐指导后来和大连队球员的矛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也不像有些媒体渲染得
那么厉害,实际上,我们后来在各种场合见面,还是非常亲热。但是,矛盾也是的确
存在的。

  徐指导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在管理上推崇军事化,具体而言,就是:"前门一
把锁,后门一把锁",也就是所谓的封闭式训练。说起来,这并不是徐指导的首创,
而是专业化时代的一种普遍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种管理模式的批评,现在已经很多,
我曾经听一位外教说, 
        
他初到中国,对这种管理模式很不适应,尤其是见到晚上熄灯时间一到,所有的灯光
唰地一下子就熄灭了,更是不可思议,他觉得这种管理模式很可能会扼杀球员在场上
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后来,科萨到大连队,基本上实行的是走训制,效果很好。当然
,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球员的职业意识,实际上,到了后来,职业意识已经在我们
的身上很普遍化了,大家都很自觉,没有人会乱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点,大
家都意识到了。

  徐指导在管理和训练上非常严厉,但是有时候这种严厉也会转化为一种粗暴。北
方球员的性格都比较倔强,而且自尊心很强,所谓"吃软不吃硬",即是。所以,有时
候徐指导和球员的矛盾,实际上就是一种性格冲突,如果说是悲剧,那么也是一种性
格悲剧。1998年毕竟不同于1995年,社会上的新思潮也渐渐开始影响到球员,人性化
的要求渐渐萌芽,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得到尊重,这一阶段的球员已经很有个性了,
完全不同于专业化时代。我倒不觉得这是什么"大牌"脾气,我在网上看到,徐指导2002
年重新入主上海申花,也是因为性格,随意喝斥、责骂而受到球员反对。可见,时代
毕竟不同了,"家长制"的管理模式也渐渐显示出它的落后一面。

  我和徐指导接触的时间并不长,到了这一年的9月,我就远赴英伦。但是在我和
徐指导的接触中,我觉得他实际上是一个很真实很直率的人,也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
人,一个很好的人,我和他一直保持着一种很好的关系。说来也怪,徐指导后来离队
,反而和队里的不少队员成了好朋友。后来大连队到上海打比赛,总是会有队员主动
和徐指导联系、问候。如果说,徐指导在他的人生中还有什么遗憾,那么这种遗憾也
是一种性格的遗憾,或者说,是专业化时代留下的影响痕迹。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