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msorry (你真的不等我了吗),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第29节 我走进了"水晶宫"(1)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an 15 16:13:52 2005), 转信
水晶宫俱乐部位于英国伦敦,我第一次走进水晶宫的训练基地时,非常惊讶,就
在伦敦的郊外,俱乐部有4块训练场地,和正规的足球比赛场地一摸一样,上面绿草
茵茵,走上去脚感很好。我有点感慨,在国内,当时,不要说训练场,就是正规的体
育场,也很少有这样标准的足球场地。以至于有国外球队来访,总要对场地发牢骚,
说这里怎么尽是"菜地"。后来我们也学会了,到了一些比较差的场地比赛,也说:"
又来这里当菜农了"。不是我"崇洋媚外",事实是,不正规的足球场不仅容易使球员
受伤,而且不利于球队的技战术配合训练。当
时,常常有这样的事情,一些技术很细腻的球队,到了某些客场,反而变得不会踢球
了,原因无它,场地而已。你想,在一个坑坑洼洼的足球场上踢球,能踢出流畅的配
合吗?常常只能将球开出了事。申花队就常常遇上这样的尴尬事,那时候还有人嘲笑
他们,说他们是"少爷兵",娇生惯养,这实在是太不懂足球,以至于我们的一些球员
,到了国外的足球场,也常常变得不会踢球。我当时就想,不是说要和国际接轨吗?
那就先从足球场接起吧。
有一件小事给我印象很深,在国内的时候,我们训练或比赛前总是要背个大包,
里面放着比赛服、足球鞋等等。但是在水晶宫,我从未看见队员有背这样大包的,刚
开始的时候,我很纳闷,但又不好意思问,只能憋在心里。尤其是第一次训练,我很
想问我的训练服在哪里,那时候我的英文很差,想了半天,不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说。
这时候,一个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向我招了招手,指着一个更衣箱,比划了几下,意
思说这个箱子归你了。我打开箱子一看,哇,训练服、足球鞋、毛巾,等等,什么东
西都整整齐齐地放在那儿。我后来才知道,这些东西根本不用球员操心,自有专人负
责。训练或者比赛完,就会有人过来收拾,洗干净以后,再整整齐齐地放在你的箱子
里。两相一对照,你就会发现管理上的差异。即使水晶宫这样的英甲球队,在管理上
也是一丝不苟,绝对的正规。
水晶宫实行的是走训制,好像英国球队都是这样。我刚去的时候,还没有车,衣
食住行都由俱乐部负责,我悄悄地记录了当时的时间表,大致是这样的:上午9点半
到附近俱乐部指定的餐馆吃早饭;10俱乐部来车接;10点15分到训练基地换衣服,边
喝咖啡边听教练的训练安排;10点半正式训练。一般训练时间为两个半小时,密度和
强度都很大。吃完午饭后回家,下午上英语课,晚饭后有时和范志毅下下棋、打打牌
......。教练并不干涉球员的业余生活,而球员也拥有自己的社交活动。我觉得这是
一种很"人性化"的管理,我觉得我们国内的球员实际上是很单纯的,这种单纯不是与
生俱来的,而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渐渐养成的。再加上由于我们过早地结束了
学业,文化素养也先天不足,久而久之,和社会以及人的交往能力、对生活的判断能
力、对新事务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等,也都在渐渐退化。有些媒体曾经抱怨个
别球员不能很好地和他们合作,但是你想,在这样一种封闭的环境里,我们可能具备
这样的沟通能力吗?我们能像那些影视演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吗?坦率说,除了极
个别天赋特别好的人,像海东等,我想,大部分的球员,生活能力大概都要弱于我们
的同龄人,我有时都不敢想像,将来如果我离开足球,我的谋生方式会是什么。正是
因了这种单纯,交友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但是,这种走训制,并没有导至球员
的偷懒,相反,我发现水晶宫的球员都很自律,几乎没有人抽烟,很少喝酒,生活都
很有规律,有时觉得自己的力量不足,就会加练,即使大牌如隆巴多等,也是如此。
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都很"职业"。到了英国,我才渐渐明白像金斯这样的球员,他们
的职业精神究竟从何而来。一方面是整个环境的熏陶,养成了他们的职业意识,而另
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在水晶宫,主力和替补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或者说,
并没有绝对的主力和替补。谁的状态好,谁就上。因此竞争就很激烈,而在这样的竞
争机制中,谁敢不自觉训练,更不要说放纵自己了。而在国内,即使是如此严格的封
闭式训练,仍然屡屡有球员违纪的事件发生。我想,根子可能就在我们的主力和替补
之间的差距还是太大,这样就很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竞争机制,尤其是对那些"明星
"球员,缺乏一种有效的约束力。
我在水晶宫的时候,觉得每天的训练时间尽管不是很长,但是强度和密度都很大
。教练的训练方法也很科学而且别致,非常系统,也非常完整,各个训练环节一丝不
苟,不是练到哪儿算哪儿。连我爸这样一个老田径教练也说大开眼界,说训练方式之
多变、量度之大,都是我们所不及的。而最有意思的,就是我们俱乐部还弄来了一些
软件,把我们平时训练和比赛的一些数据都输入进去,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那时
候,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高科技,觉得很新奇。后来米卢训练我们时,也使用了
这种高科技手段,应该说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英国的足球比赛,不管是英超还是英
甲,攻防转换都非常快,对抗也非常激烈,这样对体能的要求就非常高。我出去以后
,深深感到,论个人技术,中国球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然而我们最缺乏的是两点,
一是整体意识,二是体能。在国内球员中,我的身体条件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是到了
英国,一开始还是很难适应那里的激烈拼抢,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就特别着
重我的体能训练。那种强度和密度,真是一种"魔鬼训练",我现在想起,还心有胆寒
。每次训练完,我都是筋疲力尽,躺在草地上,动都不能动,眼泪一边在哗哗地流,
一边朝天大喊:"你们都是魔鬼,魔鬼",当然,我用的是汉语。大概,这也是一种发
泄吧。可是,经过这样的训练,我发觉我的体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快就适应了英甲
赛场上的激烈拼抢。
--
大哥,你还是说中文吧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