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hn (bw努力中),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李响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连载6)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16日17:10:0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李响著
■知识出版社出版
    十强赛前夕因高额“转会”费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著名足球女记者李响,日前下
定决心写一本关于米卢的书,将她所知道的真实的米卢公之于众。如今该书稿已由知识
出版社出版,名为《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本报得到李响的授权,开始选载
此书。
  书中全面披露了从米卢登陆中国到中国队打进世界杯这两年来中国足球激动人心的
沧桑巨变,第一次大量披露了米卢以及中国队鲜为人知的内幕,其中绝大多数内容均属
首次独家披露,包括米卢与中国足协的谈判过程,米卢合同中的秘密,米卢令国人讶异
的足球理念,米卢的选秀原则和对某些中国球员的评论。作者是所有记者中与米卢个人
友谊最密切的红颜知己,可以“零距离”贴近米卢,所以所获取的信息比任何其他中国
记者都要多得多,也更“机密”和真实得多。
  来中国这些日子里,米卢总是对着各色人等开着玩笑,展示着神秘的微笑,但我能
感觉到他其实是寂寞孤独甚至无助的,他这个老江湖从来没有真正让别人进入自己的感
情世界,那是他的“禁区”,这一次,算是一次例外,也只是个开始。
  也许是好久没有对人倾诉,也许是两个多星期的交往逐渐产生了一种信任,那天晚
上米卢滔滔不绝,讲完女儿,又说起了24年前他第一次到中国见到的景象。“天空和街
道都是灰暗的,甚至包括游行的人群,他们穿着蓝色、绿色的衣服,喊着什么口号。那
时的北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北京饭店,连国际长途都很难打。现在已经是两个世界
了。”米卢神秘地告诉我,他竟然还保存着当时的录像带,“我是将小摄像机藏在衣服
下面偷拍的,我害怕人家看见了,会把我抓起来。”整个晚上,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坐在我面前的那个第一次见到的米卢正在悄悄隐去,一个越来越真实的米卢正朝我走
来,他狡黠笑容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善良和真诚,他是一个叱咤江湖的主教练,也是一位
普普通通的爱孩子的父亲。我的心渐渐在融化,我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审视着面前的这
个人。他的头发依然柔软凌乱,他的下巴还是那么长,他的运动服不够整洁,但他的目
光清澈坦率,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LILY,幸亏你告诉我你不懂足球。”米卢不喜欢那些试图指点他的“大腕”记者,
而我更像一个无知的孩子,正因为如此,反而接受得更快一些,也更让老米有一种成就

  回到房间,已是晚上10点多钟。一阵冲动,我竟然拨通了米卢的电话。接下来从我
嘴中吐出的一段话,后来成为我和米卢之间的玩笑题材——电话里,我第一次坦率地向
老米“自首”,我从来没有看过一场完整的足球赛,我从来没有作过体育记者,更不用
说足球记者,对足球我确实是一无所知。
  “但是,教练先生,”我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巧合吗?就在我走
近中国足球的一刻,你也正在朝它走来,也许我们都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需要帮助。
这一路上我们或者能够一起分享快乐、分享胜利,也分享困难和失败,你认为如何呢?
”话筒那边是片刻的沉默,然后是一声压抑在喉咙里的笑声,“LILY,你知道吗?这是
我们认识以后你说的最好的一段话。”不过紧接着他又狡猾地转向,“我说的是前面那
句。”电话里响起了他的开怀大笑,而电话这一边,我的微笑是在心里。
  从那一刻起,我感觉自己开始启动了米卢的心灵之门,我们开始彼此接受对方,容
纳对方,他的形象逐渐丰满,而足球在他给我讲解指导的过程中也不再是一项枯燥的运
动了。
  一年后有人问我,是如何从一个对足球没有丝毫兴趣的人到现在成为一名专业足球
记者,我告诉他我有一位出色的启蒙老师,他的名字叫米卢。就是那次上海集训,我在
不识李晓光后又闹出了很多笑话。训练场边有个女孩子一天到晚挤在男记者堆里问这问
那,她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个人是谁”、“那个小平头是不是吴承瑛”、“2号是张恩
华吗”……这些问题令很多男记侧目而视,可我仍然不耻下问。采访之余,我抓紧一切
时间向老米请教。米卢的耐心至今令我感动,在上海每次吃饭时,他都会从饭桌上拿过
所有的小白酒杯给我摆出一个442或者352、343阵型,然后就传授他的足球理论,进攻拉
开、防守收缩,有球区、无球区、危险区域,队员要随着球移动……而在看比赛时,他
会随时让我注意队员的跑位和空当的拉开,队形是否紧凑,后卫之间的距离如何。就在
越来越多的老记们采访米卢后,他不时地发出这样的感慨,“LILY,幸亏你告诉我你不
懂足球。”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交往顺利的一个原因,很多老记以大腕自居,想和米卢
探讨甚至质疑他的足球观点,这一切必然使久经沙场的老米颇感不快。而我的起点确实
太低了,我更像一个无知的孩子,从ABC开始学起。可正是因为如此,反而接受得更快一
些,也更让老米有一种成就感。
  就在上海的一周时间里,我渐渐发现了米卢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特别是他将我作
为晚辈来照顾、作为朋友来关心,而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中国队赴日本比赛前两天,我接到报社的电话,告知我将前往贝尔格莱德采访第一
次中南对抗,签证需要我自己搞定,采访任务也是只有我一个人完成。放下电话我心里
立刻愁云密布,独立出国采访,这一切简直太快了,我不知道作为一个新手怎样才能完
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敏感的老米发现了我的忧郁不安,他关切地询问发生什么事了。我
告诉了他,然后说自己心里有些害怕,因为我将面临巨大的考验。米卢胸有成竹地微笑
,拍了拍他的胸脯:“有我呢,你怕什么?”他说他帮我办签证,因为大使是他的朋友
。接着他竟然开始给我想采访题目了,认真地思索了片刻,米卢问:“一下飞机,你会
看到什么?”我被问愣了,突然想到轰炸后的残垣断壁,老米点点头,接着道:“中国
和南斯拉夫有什么联系吗?过去和现在?”“以往当然是铁托时代,现在大概是被炸的
大使馆。”米卢赞许地点头,“你知道不知道那两个在南斯拉夫踢球的中国球员?被炸
的大使馆你可以去一趟。我觉得你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丰富你的稿件。”老米竟然说
得很认真,可我却觉得一次球赛和大使馆没多少关系。看着他认真严肃的样子,我忍不
住暗暗发笑,可笑过之后心里盈满了感动,面前这位闯荡世界的老人竟然在给我这个小
记者出谋划策,即使我并不觉得他的主意有多好,但无形之中我感觉自己的底气足了,
增添了一股勇气和力量。
  米卢实践了他的诺言,随着贝尔格莱德之行的顺利完成,我真正开始了追随中国队
采访的旅程,我开始触摸到一个未知的世界,色彩斑斓也荆棘密布。而米卢,在他与中
国足球发生碰撞的过程里,也发生了无数个故事,他的经历更加曲折,他所受到的非议
与质疑比他的前任多出不知多少倍,批评与压力一直伴随着这位神奇教练,即使到了中
国队出线的这一天。(连载六)

--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