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hn (bw努力中),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李响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连载9)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16日17:12:0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李响著
■知识出版社出版
    ■面对有的记者“不出席升旗仪式”的质问,米卢语气激动:“中国人到底要什么
?”……当中国队取得节节胜利,足协想缓和米卢和记者之间的矛盾时,老米倔强地摇
了摇头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十强赛前中国队在热身赛中输给朝鲜队,它仿佛一声炸雷,
在真正的比赛没有开始时就击碎了球迷的世界杯梦想。连一向平和的上海球迷都发出了
“中国队解散”、“米卢下课”的喊声。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年前,也是大赛前的重要
热身,只不过地点变成了约旦,米卢和中国队听不到国内遥远的愤怒与咒骂。刚刚在四
国赛上取得了米家军第一次大捷的队员们,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下课声才在耳边有所
减弱的米卢再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压力不仅来自数千公里外的中国,还来自身
边的人。
    然而一切在中国队到达黎巴嫩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在这个地中海边美丽的国度
,米卢一如往常地工作着,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激励国脚,调节他们的心态,中国队在
比赛中披荆斩棘,一路向前,米卢也在亚洲杯初显神奇。下课声音渐渐远去,可即便如
此,老米的日子在媒体的轰炸下还是不太好过。面对有的记者“不出席升旗仪式”的质
问,米卢无奈地摊开两手、语气激动地问我:“中国人到底要什么?”当中国队取得节
节胜利,足协官员想缓和米卢和记者之间的矛盾时,老米倔强地摇了摇头。
    亚洲杯没有成为米卢的“亚洲悲”,重压之下,这是一个永远乐观、从不停止寻找
乐趣的人,他独自驾车穿过大兵把守的处处关卡,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的黎波里、贝鲁特
和赛达三个城市之间观看比赛,与教练交流;他在贝鲁特会见各种各样的朋友,包括住
在豪华洲际酒店里的达官显贵;他品味意大利菜、享受久违的中餐;他在当地人的引领
下,开车两个小时前往巴尔贝克神庙,用摄像机拍下了后来被他认为最精彩的一部风光
片。我本人也非常怀念美丽的地中海滨、贝鲁特的石头街道和路灯下的吉他歌手依然出
现在我的梦中。在那里,我一个人面对所有的工作,足球、大海和写作构成了生活的全
部内容,而在这份紧张忙碌中,我逐渐走向成熟。
    ■“我怎么觉得这是自己从来没有带过的队伍”……与各怀心事的中方人员较劲:
看大家谁先离开……不沉的死海边,他指向天空的双手意味深长
    中国队是背负那么多怀疑上路的,几乎没有人对这支友谊赛连连失利、伤兵满营的
队伍抱有任何的希望,就是足协领导也并未对国家队提出什么硬性指标。
    而最紧张的莫过于米卢,出发前他就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先是郝海东的禁赛
,接着又轮到了宋黎辉。10月2日就要出发,10月1日国脚们还在联赛进行最后一轮搏杀
,高尧受伤,黎兵受伤,申思、祁宏、江津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出发前一天的晚上,
老米从电视里看到了郝海东的“帽子戏法”,他连连拍着大腿,甩出一长串西班牙语国
骂,跟着是一声叹息。“为何偏偏选择这个时刻罚我的球员,郝可是个能改变比赛的球
员啊!”此时他想起了更多的伤员,喋喋不休地抱怨起来,“联赛一场不落,直打到出
发前一天,队员们肯定非常疲惫,这还是次要的,你等着瞧吧,明天到飞机上会发现更
多的伤号,我们就这样伤兵满营地去打一次如此重要的国际赛事,而所有人都还要成绩
。”
    中国队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在10月3日晚上抵达约旦首都安曼,而第三天晚
上,在他们尚未倒过时差的时候,中国队和沙特队的第一场热身赛就打响了。那场比赛
至今令人不堪回首,中国队0:2完败,而且是在杨晨、范志毅、谢晖和马明宇海外四将
归队的情况下。比赛的场面已经在记忆里模糊了,但那个像一座孤零零的堡垒似的球场
和赛后米卢绝望的神情,还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就在终场哨音响过后,米卢没有跟任
何人打招呼,便径直朝着休息室走去,他的脸色灰暗。场内同样被失败打倒的我默默地
注视着他,感受到我的目光,他抬起头努力从脸上挤出一丝微笑,嘴角向一侧倾斜,每
当他激动和尴尬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表情。“你想跟我喝杯咖啡吗?”到达国家队酒店
门口,米卢低声问我,我依然无声地点点头。
就在中国队用餐的餐厅里,米卢草草和队员吃过一点儿后,与我坐到了餐厅的一角。他
要了沙拉和甜点,可始终没有动桌上的刀叉。他就那样将胳膊肘放在桌子上,双手捧着
自己的头,看不到他垂下的目光。可我感觉到弥漫在他身边的巨大的压力,仿佛一支无
形的手也将我攫在其中了,让自己竟然连呼吸都感到有些困难。他的头发比往日看上去
更显凌乱,白发似乎也多了很多。他变换了姿势,将脸深深地埋进双手,手上的老人斑
显得有些刺眼。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米卢抬起了一双迷蒙的眼睛。“我怎么觉得这
是一支自己从来没有带过的队伍……”他好像在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
若是打出在贝尔格莱德的那种精神,我也不会不满意,可今天……太出乎意料了。”第
一次,我在米卢的痛苦中顿悟到,胜利与失败就是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相隔,而伴随
着教练的字眼永远是“压力”。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好一会,米卢的脸色平静了,脊背也渐渐挺直,我们开始分
析惨败的原因,米卢说是阵容不整,长时间联赛、旅行使队员疲惫,何况还有时差的影
响。“不过,我感觉主要是他们将以前我讲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队员在联赛里与我的
要求完全不同,时间一长肯定容易忘,而且他们很多坏习惯长时间不纠正就又走回老路
了。”米卢的这段话和十强赛前总结四国赛输给朝鲜队时有些相似,他一直认为中国球
员能够达到他的要求,只是他们的坏毛病太多了,如果不经常提醒会很快忘记。
    道晚安时,老米的眼神仍然有些忧郁,我想着米卢曾说过的话,第一场赛后带领全
队死海一游,估计十有八九泡汤了。然而令我大吃一惊的是,第二天上午9点,米卢在电
话里告诉我中国队要立刻出发去死海。匆匆忙忙地打车跟在国家队大巴后面,在这个阳
光依然灿烂的上午来到这个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温度仿佛一下子升高了8度,死海边弥漫着一丝雾气和闷热。队员们穿着整齐的队服
,全都站在海边作试探状,玩玩海边布满白色食盐晶体的石头。一个身影走近,那竟然
是光着上身、穿着一条绿色短裤的米卢,昨日的忧郁与绝望已经一扫而光,他热情地冲
我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挥手招呼旁边的队员,让他们跟着他下海,只是没有人立刻行动
。老米不予理会,他高高地举起双手,带着庄重的微笑朝海里走去,他的步伐坚定,脊
背挺直。米卢正在用他的一举一动告诉国脚和周围的所有人:输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
我们不能自己打败自己。队员们纷纷跟上了米卢的步伐,就连“旱鸭子”张恩华也勇敢
地走了下去,在里面与李铁一起扑腾嬉闹着。他是中沙之战的场上队长,因此在我看来
他的下水有队长带头的因素,可这也正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了这位老队员的责任感。
    笑声重新回到国家队。然而实际上谁也无法抹去心里的忧郁。(连载九)

--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