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hn (bw努力中),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李响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连载10)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16日17:13:3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座小城才有了别样的生气。就在海边新建的的黎波里球场里,中国队取得的前两轮战绩
让所有人目瞪口呆,2:2平韩国,4:0胜印尼,刚刚看过约旦惨败的人谁会想到他们竟
可以突然摇身一变。
  实际上在打韩国队之前,中国队上上下下陷入了莫名的紧张,这份紧张从安曼延续
到这里。就在从约旦到黎巴嫩的路上,几乎所有人都阴沉着脸,一位足协官员好像特意
要叮嘱随队的我:“在黎巴嫩中国队的全部训练都要封闭,一个记者都不能放进去。”
老米无疑感到了那份压力,一路上他的话也很少。站在扶梯上,我问他每次训练都要封
闭是不是真的。米卢惊讶地扬起头,盯着我的眼睛探寻地问:“这是谁说的?训练是由
我来定的,我还没说要封闭呢。”我立刻哑然失笑,老米也突然明白了什么,他无奈地
耸了耸肩膀,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一场失败就让某些足协官员们承受不了了,我不知道
中国队将怎样打接下来的亚洲杯,更不知道应该是由谁来指挥、来安排训练。
  而到了的黎波里国家队下榻的酒店,我更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气氛,中
方人员如临大敌的模样仍然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傍晚时分,在酒店外面我碰到了围在
一起的官员们,看到记者们的到来,他们立刻散开了,脸上全部挂起了警惕的微笑,还
是那位官员再次指着酒店大楼严肃地提醒我:“这个楼你们不能进。”我并不退缩:“
连大堂都不能进吗?好像没这个道理。”官员自知说得有点过了,没有回答。我在大堂
里碰上了在楼下刚用过餐的李小鹏、邵佳一等人,与他们打了招呼,刚要说话他们就被
叫了上去,国脚们几乎失去了自由。
  然而米卢是不管那套的,他依然在大堂里请我喝咖啡,请几位相熟的记者共进晚餐
。他不愿意参加一次又一次冗长的会议,他也为中方人员拒绝外国记者对他的采访而气
愤,可他甚至没有对我表露出他的不满,反而是足协官员们总在私下里对相熟的记者诉
说米卢的不是,因为报纸上引用“某足协官员”的话越来越多。
  只有一次,在的黎波里的海边,米卢对我说出了他内心的困惑。那是中国队4:0战
胜印尼队后,老米的心稍稍放宽了,他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可前两场比赛前,米卢
的疲惫经常挂在脸上,他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苍老,他可以在比赛开始前一个小时使劲揉
着眼睛,告诉我其实他还不是那么紧张,可我看到他脸上拧在一处的皱纹,就知道他的
心里实在是没有片刻的轻松。
  我们走在海边,米卢沉思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你说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试着了解
身边的人,特别是在一起共事的人呢?”我一时找不到答案,无言以对。“中国人好像
很容易陷入恐慌,然后他们就要来干涉你,希望你按照他们说的行事。他们为什么从来
不能乐观一点,用正常的心态看待比赛呢?”他滔滔不绝地说了下去,“赢球了大家相
安无事,输球了立刻各自为政,脱了干系再说,然后再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
能多一些合作,多干点实事呢?”米卢在感慨,前两场比赛,中国队竟然没有人去观摩
其他组的比赛。“即使助理教练不去,足协也应该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去考察啊,我们
有可能还和他们在以后的比赛中相遇,即使碰不上,这些也可以总结成文作为以后的参
考资料,这是亚洲杯,是亚洲的一级赛事,这样的机会难道是每年都有的吗?”
  接着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赛组委会已经明文规定,外籍教练可以在指挥比赛
时让翻译跟着一起上前喊话,可在前两场比赛中,第四官员总是阻止米卢翻译的任何举
动,老米希望随队官员能帮忙与大赛组委会进行交涉,可米卢讲了几次,这样一个简单
的事情却没人落实。“看来无论什么事我都最好亲自动手,这样更简单一些。”这以后
老米真是这样做的,就在中国队进入八强要从的黎波里转战贝鲁特时,米卢一个人先去
贝鲁特考察了两个酒店,对健身、桑拿、游泳设施以及餐厅的饭菜质量都做了详细的了
解,并用他的小型摄像机录下了房间和健身设施拿回来给中方人员展示,然后才作出了
最后的选择。
  赢球暂时弥合了裂痕,但令米卢意想不到的是新一轮的重创又来临了。有记者对他
不出席升旗仪式发起了攻击,给他扣上了“不尊重中国、看不起中国人”的大帽子。此
事迅速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其影响之大,让一位在南联盟使馆工作的米卢老乡都听说
了,他迫不及待地给米卢打来了电话。老米的反应如此激动,连我都有些惊讶,在饭桌
上提起这件事,他的嘴唇在微微地发抖,显然他已经出离愤怒了。“我不尊重中国,那
么我现在整天都在干什么?我的工作就是对中国的最大的尊重!”米卢掷地有声,“为
什么有的人不愿意看到我们赢球,为什么有人总想给队伍制造点紧张和麻烦,难道我的
习惯与中国队的成绩有着因果关系吗?”
  可米卢的话音未落,紧接着他又受到了“你是不是真正的胜利者”的质疑,老米再
也按捺不住了,他让南斯拉夫朋友从中国国内发来了两篇文章的复印件,然后在与中方
人员的会议上将它们摆到了桌面上,那时中国队已经进入了四强。“主席先生,中国队
进入了四强,而他们说我不是真正的胜利者,你认为如何?”南勇的回答比较温和,他
和领队李晓光都表示不同意那位记者的观点。“我知道这是你们支持的人,但我以后再
也不会支持这样的记者了!”米卢用一种悲凉的口吻说道。这一次,他是真的受伤了。
就在激烈的言辞之后,米卢的眼里盛满失望和痛楚,“我从未在任何一个国家遇到这样
的事情,你可以指责我的技战术打法,你可以说我用人不当,但为什么总要纠缠于我的
一些习惯呢?中国队进入四强,成绩已经说明了一切。”
  中国队回国之前,皆大欢喜的结局令中方人员想到了弥合米卢与记者之间的矛盾,
但他们的愿望在米卢斩钉截铁的拒绝下落空了。当他们试探地问能否让双方坐下来交换
一下意见,米卢当时的回答是“NEVER(永远不)” 。
  中国队凯旋回到北京,足协新掌门阎世铎亲自前往迎接,并准备了晚宴款待国家队
。而刚下飞机的老米起初竟然倔强地称自己要回家而不是去吃饭。虽然后来他还是赴宴
了,但那天晚上米卢的笑容并不舒心。
  其实就在回来的路上,老米都并未显示出胜利的喜悦,他闷头儿和我打了一路的扑
克牌,他的微笑带着一丝苦涩,我感觉他是在借着游戏和与我聊天缓解着郁积在心底里
的委屈,这种情绪在中国队胜利回国时突然爆发了。我默默分担着他压抑许久的苦闷,
尽量寻找着轻松的话题。在香港机场与米卢分手,我看得出他眼底的留恋,让他依依不
舍的是一种对朋友和伙伴的依靠, 总是像他的目光一样游移。(连载十)

--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