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hn (bw努力中),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李响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连载19)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16日17:23:3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李响著
■知识出版社出版
■原来沈祥福是个多么正直严肃的人啊,可现在跟老米学的可以赖得一塌糊涂…
…米卢不喜欢遇到耍赖就生气的球员,他期待有力的反击……我们看不到以前那支一惊
一乍的中国队了,这与一年多来队员们“惨遭”米卢耍赖打击不无关系
曾作为米卢只会游戏的罪状之一的网式足球,到现在成了中国队里最重要的训练内
容之一。米卢从不把网式足球只当成游戏看,相反他认为这是一种极有效的训练方式。
刚刚在美国队上任那会儿,米卢制定了进入国家队的规则,每一个想成为国脚的球员,
都要先过网式足球这一关。
网式足球是米卢小时候在南斯拉夫踢球时学会的,在他看来,网式足球可以考验很
多足球方面的素质,比如站位、头球、最基本的控球技术、如何用身体更多的部位去处
理球。队员们在训练中如果单练一个项目,很容易感到厌烦,而在网式足球的比赛中,
不知不觉就把这些东西都练到了。老米多次在网式足球比赛里指导有“大头”之称的李
玮峰,他的头球技术原本就不错,米卢总是想让他能有更多的提高。
米卢是个好胜心极强的人,玩什么都不轻易服输。他的耍赖现在已是闻名全国了,
当然毕竟是年近花甲的人了,老胳膊老腿再加上老眼昏花,要跟年轻人比这些竞技项目
,实打实地拼肯定是拼不过,哪怕是网式足球这项米卢已修炼得炉火纯青的玩法。所以
有时候只好“智取”,临时修改规则或者吹吹黑哨,这就是大家说的“耍赖”。十强赛
期间,无论是出线前还是出线后,几乎每个上午,老米都会拽着沈祥福和几名队员踢上
一会网式足球,有人对沈指作了一番评价,“原来沈祥福是个多么正直严肃的人啊,可
现在跟老米学的可以赖得一塌糊涂!”我就曾亲眼看到,有一次老米和祥福一伙,对方
的球砸到了边线内侧,沈指用身体挡住对手的目光,一把将球拿起来,大声喊着“出界
了,出界了!”连旁边的米卢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过,如果把米卢的耍赖仅仅理解为要面子,那就是对米卢一番良苦用心的最大误
解。米卢的耍赖实际上是给队员上一堂心理课。他用耍赖来考察队员的求胜欲、耐心、
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耍赖是不公平的,对球员是一种外在的干扰,但足球中不公平的
事很多,外在的干扰更多。比如教练的用人观念,比如媒体、球迷的批评,比如客场的
不利因素,裁判、场地、气候、饮食、交通,一个稳定的球员,一支稳定的球队,必须
坦然面对这些干扰,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就要求球员和球队具备强烈的求胜欲,
富于韧性的耐心,训练有素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过去我们常说,中国队的心理素质差,
差在哪里?其实就差在这些环节上。
一碰上米卢耍赖就发火不玩的队员,米卢是不喜欢的,因为这样的队员缺少征服对
手的强烈欲望,一碰到困难就撒手不干,其它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只会在米卢的“淫威”下机械地与他较量的队员,米卢也不完全满意;他最喜欢的
是能迅速适应不公平的规则,并利用新规则的特点向米卢反击的队员,这样的队员就是
米卢寻找的“用脑筋踢球”的队员。曲波第一次碰上米卢与他耍赖时,也发火说不玩了
,但后来米卢跟他打台球时说的一番话,让曲波一下开了窍。米卢对曲波说:“我制定
的规则可能不公平,可是规则就是规则,在比赛和生活中你经常会碰上这样的事,光是
抱怨或屈服是没有用的,你必须尽快适应它,并从中找到制胜的窍门。”曲波信服地说
:“让我回去想想,我会很快打败你的。”
李玮峰在小组赛客场打印尼时,被对手打了两个耳光,但他并没有向对手报复,只
是高高地举着双手。回到酒店,在电梯里碰到“大头”,他向我诉说着他当时心里多么
委屈,要是在以前,他哪里忍得下这种羞辱,早就跟人干上了,现在不会了。李玮峰觉
得米卢的到来确实在性格上使他改变了许多,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网式足球就是在
其中起了不少的作用。中国队在十强赛出征西亚,也经受了外在因素的干扰,从天气、
场地到裁判,中国队表现得都不错,比我们以前看到的那支一惊一乍的中国队要成熟多
了,这与一年多来队员们“惨遭”米卢耍赖折磨不无关系。
老米自豪地宣称,现在很多球员的网式足球水平都越来越高了,申思在队中是踢
得最好的,如果申思与祁宏搭档,米卢再怎么耍赖也很难赢得了他们。不少人已经明白
,米卢的网式足球并不像他们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在米卢的耍赖面前表现得越来
越好,他们在比赛中也表现得越来越好。老米戏称,中国队员都能打败他的时候,我们
在日韩世界杯就能有所作为了。
网式足球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米卢的主要训练方式,于是“游戏训练”、“不务正
业”的说法便流传开来,再加上米卢很少进行全场的分组对抗训练,也变成了质疑他的
训练缺乏实战针对性的一个理由。其实米卢压根儿就不觉得全场的分组对抗有多高的实
战效果,他认为在四分之一场或在半场的对抗训练更有实战的针对性。米卢的技战术思
想中,有个重要的六字诀:逼抢、快速、转移。在有球时,米卢的要求就是多转移多传
接,拉开对手的空档。而在小场训练时,由于空间小,转移的空档就更难找,要求传接
球的质量更高更快,一旦比赛时上了大场,队员们就会发现转移的空档变多了。
老米的战术课颇有意思,他一般都是把录像放到哪儿,就讲到哪儿。将录像在他觉
得需要的地方定格,直接在电视上将几个队员圈起来,然后问队员们如果球在什么地方
,他们应该怎么做或者现在这个时候圈中的队员站位有何问题。米卢曾感慨,他从来没
有像在中国这样编辑那么多的录像剪辑。不过队员们对米卢的这种跳跃性很强的上课方
式,一开始真是接受不了,特别是米卢上录像课时特爱提问。老米曾经对每一个新入选
米家军的队员提出相同的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就是:球场上哪个动作最重要?第一次
进队的徐阳曾紧张兮兮地问同屋的老队员,他没有回答上来是“下一个”,米卢会不会
就此让他打道回府啊?宿茂臻则告诉我,米卢上课他们一点都不能分心,稍一走神,就
跟不上老米的思路,米卢一提问,什么都说不上来。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最怕老米
提问。那时的课堂上经常先是5分钟的沉默,米卢不得不揪起一名队员回答。
我曾跟米卢交流过中国的教育方式问题,其实不只是队员,就是很多普通的孩子,
从小就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向老师提问,对这种西方的问答式
的教学方式还不大适应。老米说,如果是这样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队员只能把这种习
惯改过来。不然他们永远只会在场上机械地执行教练的战术,不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应
对场上出现的情况。十强赛里,老米感觉队员们在这方面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连
载十九)
--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