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mado (失乐园), 信区: lovestory
标 题: 悬壶济世5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Mar 9 19:16:41 2000), 转信
(10)
一晃又是快一年。这期间林凯又见了德兰几次面。德兰的心情挺好,只是功
课很紧,忙得她叫苦不迭。他们每次转完城里的名胜,就又去发现一个街头的冰
淇淋店。
四月份去南方开会,林凯给她带回来一个当地出产的挺细致的瓷制小面具。
德兰拿到它,高兴得当时就挂到了墙上。这时候她宿舍的墙上已经又有了一张‘
母与子’。那也是一次路过美术馆时,林凯给她买的。林凯还教她了一个办法。
告诉她如果照着操作,每次搬家取下来都不会损坏。德兰很佩服林凯的这些生活
小知识。林凯开玩笑说:“你要是那时候上我课时多问几个问题,我还能多给你
几分呢。”
他们也去过两次唐人街。尽管美国的唐人街对德兰来说并不陌生,但在这陌
生的城市,她要跟着林凯才会去逛。跟着林凯去她才胆壮,跟着林凯去才有意思
。那些她童年时代的好奇,现在他一一地给她讲明白了。德兰更感兴趣的还是听
林凯讲更遥远的中国、东方的故事。
平时,在功课的重压之下,在枯燥的课本里,德兰难得有欢乐。鹤立鸡群的
优秀成绩能给她自豪,却已经不能再给她以快乐。但她还是要用功的去争取,因
为林凯说过。
和林凯在一起的时候,她就变得开朗,自然,快乐。她会施些小诡计想让林
凯上当。当她中了林凯的圈套时她可以任性地向他施嗔。她可以问很傻的问题。
她也可以给很离奇的解释。她本来就是一个正在探索世界的女孩,而不仅仅是一
个优等生。
和德兰在一起的时候,他感到愉快,放松,自然。在他生活里,她是一个特
殊的女孩。这个特殊不是因为她是他钟情的偶像,事实证明那样反而会使他自己
很紧张、乏味、苦闷。她的特殊在于在她的身上,他能感到自己,有时觉得她就
是他自己。
九月份,中国民族歌舞团来美访问,在城里有一场演出。林凯从联谊会买了
两张票,请德兰看专业的中国民族歌舞。
那场演出,德兰看得很高兴。每个节目结束,她都热烈地鼓掌,并转头向林
凯谈自己的评价。林凯也尽着自己的所知向她介绍。
在一个由《黄河大合唱》为旋律的舞蹈结束后,德兰告诉林凯:“这曲子很
有点拉赫马尼诺夫的味道。”林凯介绍说:“你说得不错,这曲子的作者在苏联
学习过,他受过俄国音乐的影响。”他顿了一顿,然后接着说:“不论有什么样
的外国音乐影响,无论技巧如何表现,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曲子的灵魂是中
国的。它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德兰咬着下嘴唇,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天过后,学校中国人的圈子里流传着:“林凯泡上了一个ABC。”
(11)
林凯又该去给德兰搬家了。
德兰就要开始到各个医院去轮训。教学计划是每三个月换一个医院换一个专
科。由于流动性的增强,她也有了自己的汽车。
尽管德兰现在不乏愿意替她出力搬家的男孩,但她都一一婉言谢绝了。她知
道,搬家出力本身并不是一个美差,但对于她的追求者来说却是一种殊荣。她不
愿把这种殊荣给林凯以外的别人。她也知道,对林凯来说,他不会把这当作一件
公主的赏赐。这本来只是她的一件普通事情。
这间宿舍又恢复了两年多前的模样,不同的是纸箱都已整齐地用胶带封好。
林凯到的时候,德兰正站着跟一个高大的美国小伙子说着话。小伙子很英俊
,深深的眼眶里有一双蓝色的眼睛,端正的下巴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凹坑。
看着林凯进来,德兰伸手介绍道:“凯文,这是约翰,92届的。”说到这
里,她笑着向约翰试探性地核实着:“对吗?”三个人都笑了。她的活泼一下改
变了这陌生的空气。然后她又伸手向林凯:“约翰,这是凯文,我男朋友。”这
是林凯第一次听她这么说。他一下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个女孩的问话:“德兰,你男朋友来了吗?”随即,门
边侧露出一个脑袋,林凯认识那是德兰的同学珍尼。看见林凯,她调皮地一伸舌
头,然后招呼了声“约翰”,她就消失了。林凯这才明白,自己是德兰的男朋友
,这在德兰的同学里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多了一个约翰帮忙,这次装车速度很快。和上次一样,她那大白玩具熊
依然不肯受委屈。
德兰抱着大玩具熊对约翰说:“非常谢谢你了,约翰。过去以后,凯文自己
能处理这一切了。”说着,她也侧头向林凯试探性地核实着:“对吗?”
在那以后,德兰和林凯还是差不多一个月见一次面。随着一个个的实习期过
去,德兰有越来越多的内容跟林凯谈。讲病人,讲医院,讲官僚机构,讲她终于
接触到了的社会。
林凯发现,德兰谈到病人时候会很动情,而这在西式医疗训练中是应该避免
的,因为这会影响到诊断的公正。为此,林凯提醒过她几次。看着德兰善良,富
有同情心的样子,林凯自己也怀疑着她是否能做到。即使她能做到,压抑着善良
的天性,林凯也不知道对她的职业是否就好。他们谈着医德上的同情心,医疗上
的非情感化。谈着职业与感情的严格分离。谈着人与机器。谈着东方的医学,医
术,医德。谈到了中庸,谈到了太极图阴阳两极高度的结合统一。林凯最后说:
“这些只是法则。在现实中,只有智者才能运用自如而成为大圣。”
德兰远远地望着天边。
(12)
林凯终于有机会见到了德兰讲了许多次她崇拜的三哥。
德兰的三哥杰夫来城里出差。他已经过了当‘住院医’炼狱般的考验,现在
在南方的一所医院里供职放疗专科。
这天晚上,德兰就拉上林凯去和杰夫一道吃晚饭。
杰夫个子不高,胖胖的圆脸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仔细看下来,能发现他同
德兰五官上一些细微的相像之处。他已经开始发胖。因为已是职业人士,他穿着
西服。由于不是工作时间,他没有打领带。
这是一间日本餐馆,生意不是很好。门厅的灯笼上画着大肚子佛和武士,柜
台的上方挂着长短不齐的红白纸条,上面用假名写着长短句。柜台里的案厨在熟
练地片着生鱼。柜台前的酒吧凳上散散地坐着两个客人,边吃边看案厨操作。
落座后,他们开始聊天。德兰先问了杰夫一些家里的情况,各处哥嫂侄的新
闻。又问了杰夫的女朋友琳达,他自己的工作,他近来的游历。
侍者走了过来,先来了一句和语。看三人都没反应,然后用生硬的和式英语
介绍了一遍今日的特牌。林凯看他俩光顾说话,还没准备好,就让侍者等几分钟
再过来。
点完菜后,杰夫开始询问德兰的近况。德兰很兴奋地向他讲述着她的学业、
生活,谈着她在各个医院轮训的所见所闻。不时地,她也讲到林凯。杰夫虽然是
过来人,但他还是兴致勃勃地听她讲,不时幽默地加以评论。在德兰明显误会的
地方,杰夫也给德兰解释着医院的运行方式。
日本酱汤端上来了,清清的酱汤里面沉着几块豆腐,浮着几叶海藻。内容不
多,但透着一股清香。林凯很喜欢这酱味。
喝着汤,杰夫又问德兰将来的打算。
“那当然是行医啦。”德兰狡猾地回答着。
“我是问你要向哪个专科发展。”杰夫知道她是在抬扛。
“我还没想好呢。也许我哪个专科也不入,我作普科,当家庭医生。”德兰
说。
“普科太辛苦,收入也不高,而且责任太大,保险费高,找病人也不容易。
”杰夫给她讲了一大堆实际的问题。
“可是普科能见到的人多,看的病多。专科太缺乏人情味了。”德兰陈述着
自己的想法。
“普科你是无法提高成专家的。”杰夫看利益上说不通,又从功名下手。
德兰沉默了一刻。
“可是医学发展的结果最终是要通过医生返回到人身上。忽略了人的地位,
医学会是很乏味的。”林凯接上去说。
“是啊,是啊,人是一个整体,普科能接触到这个整体的各个方面。专家的
机器可以分析好一个局部。但人的机体之间是相关的,无论是相隔多么远。”德
兰突然又兴奋了起来。
“……”
听着兄妹二人的辩论,林凯暗自思忖:一些说法好熟悉,虽然是那么朴素。
他不记得他曾经对她具体地讲过中医的基本概念。事实上他是一直有意地回避着
这个题目,主要怕影响她学习现代医学。可是现在,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德兰
已经开始运用中医思想了。对了,想起来了。上次在唐人街的中药店,看见坐堂
中医,他给她讲过中国名医悬壶济世的故事。后来她在书店买了几本书,其中有
关于中医的。好聪明的德兰!
料理上来后,他们的谈话才停止。
吃饭之后,他们又讨论一些其它的医学问题。
看着德兰成熟的举止,听着德兰有条理的阐述,机敏的回避,聪明的反击,
感觉着德兰清晰的思路,敏捷的思维,林凯涌上一种“新娘之父”的感觉。
吃完了饭,在送杰夫回旅馆的路上,杰夫对林凯说:“德兰现在很敏锐,我
都辩不过她了,她说是跟你学的。”
林凯骄傲地点点头后,又反问杰夫:“你不觉得德兰她自己长大了?”
车里头三个人都沉默着。
这就是家里人的不同。家里人看着她永远是小姑娘。
也就是在刚才饭桌上,林凯才突然感觉到德兰长大了。
--By Kammi's SuperPost General Version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