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mado (失乐园), 信区: lovestory
标 题: 悬壶济世12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Mar 9 19:17:16 2000), 转信
(34)
德兰在电话里兴奋地向林凯讲述着她的奇遇和见闻。
他们一起西行的时候,曾想过探险印第安人保留地,但终于没有敢。今天德
兰去了,而且是如此的礼遇,林凯感到羡慕极了。听着她传奇般的经历,有一段
林凯也曾为她担心。听着德兰有声有色的描述,林凯仿佛也置身于其中,感受着
那份激动。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就在她身边。
他们谈到了印第安人朴素的崇拜。林凯告诉德兰,除了她的医术向印第安人
显示出了她的全能之外,她的美丽,她的黑发,她的东方人的长相也是使他们将
她神化的原因。人们想象和崇拜神的时候,总是先按照自己的模样来塑造,然后
再加上所有的完美。听到这里,德兰明白了许多。她感到非常的甜蜜。她告诉他
,真正完全识得德兰美丽的人,世上只有林凯一个。
讲了一阵情话,德兰又问林凯的近况。林凯说:最近一家大公司有意于他的
一项成果,他想借此机会挤身于工业界。原来,林凯现在的情绪正处于低潮,他
的几次教职申请都受了挫。他想脱离学术界,进入工业界去求发展。
德兰沉默了一阵后,轻声说:“凯文,我觉得你是一个好老师。”
德兰的这句话,让林凯很感动,一下子也给他增添了信心。
这句话出自曾经是自己学生的德兰之口。看着德兰几年来的变化和今天的样
子,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呢?德兰的话使他决定继续在学术界奋斗下去了。
“是的,德兰,我也相信,因为我有你这么一个好学生。”这时,林凯的口
气里已经没有了那种消沉。他接着自信地说:“我会成为一个老师的。”
德兰笑了。
(35)
在前往蒙大拿的路上,她驱车来到了那块曾经是集中营的地方。
作为历史遗迹,这里部分保留着当年的铁丝网。寒风吹过雪野,更加显得这
里凄凉。伫立在铁丝网前,她试图想象着当年的情形。她能够想象得出一群衣衫
褴褛的人在铁丝网的那面生活,但她无法体会到他们的心境。
在雪野上,德兰惊奇地发现了两对脚印伸向前方。沿着脚印望去,远处两个
矮小的身影站立在寒风中。在这样的季节,还有谁来这里呢?
踏着这串脚印走过去,她慢慢地看清了两头花白的头发。
听见德兰的脚步,其中一位转过身来。
“对不起,打搅您了。”德兰抱歉着。她看清这是一位东方老妇人。
“没关系。”老妇慈祥地说。然后她问德兰:“年青人,你为什么来这里?
”
“我的朋友滨凇先生临终时托我有机会时来凭吊一下他逝去的父母。”德兰
答道。滨凇先生没有正式托嘱过她,但她的心里早就把滨凇先生当成了自己的朋
友,他说的话她也就当成了托嘱。
另一位老人也转过身来,这也是一位老妇人。通过刚才那句话,两位老妇一
下就把这位善良的姑娘当做了自己的好朋友。
德兰听着两位这里五十年前的居民讲了许多许多。
望着这两位远道而来的老妇姗姗而去,德兰开始体会到那种心情。经历了国
家对自己的背叛与伤害,他们不愿再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尼基”。德兰仿佛又看
见了滨凇老人痛苦的脸。想着这两位也是一生没有结婚,彼此相依为命的姐妹,
德兰明白这集中营对人们心灵的伤害,对她们一生的影响。这些难道是二十多年
后的两万美元能补偿的吗?
两位老妇千里迢迢来寻找的正是她们的青春。
(36)
在这个蒙大拿的医院,德兰又遇到一位合同医生。他的名字叫拉迪西。他一
见到德兰,就滔滔不绝地告诉她:他是印度人,从孟买医学院毕业。到美国后,
他虽然通过了行医资格考试,但找不到任何一个医院接收他。他认为,不接受的
原因就仅仅是因为他是外国医学院毕业的。他来边远地区当合同医生就是为了积
累一些在美国行医的经历,以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
介绍完了自己,拉迪西问德兰是那个医学院毕业的。他原以为德兰也是外国
医学院的毕业生。当他得知德兰是赫赫有名的哈利医学院毕业时,他万分不解地
问:“你为什么到这里来?”
德兰只是说她喜欢乡村。
德兰没有解释。这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解释得清楚的。这里面德兰的所有心路
过程,是她自己最珍贵的回忆,只有林凯能够理解,也只有林凯有资格同她共享
。
她祝愿着拉迪西好运。
(37)
林凯依然做着博士后。在德兰的鼓励下他继续不懈地申请着教职。
通过德兰给他的描述,使他认识到了美国许多地区的落后。经过一段留心之
后,他参加了一个叫作“通过信件学科学”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来这些著
名的高校找一些有高级学位的志愿者,让他们同一些边远地区没有条件学习科学
的学生们建立联系。通过这些“科学家”教给这些学生科学知识并提高他们对科
学的兴趣。组织者定期给老师和学生同时寄一些小科学实验的装置。到了一定时
间,学生把完成的实验报告寄给老师。老师自己也要用同一装置完成后,评判学
生们的实验完成情况。然后给学生回信,鼓励他们,并向他们更进一步地解释道
理,告诉他们实验中能够有创造性的地方。林凯觉得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想得十分
周到,教学方法也很巧妙和有启发性,他就签名参加了这个活动。
几天以后,林凯收到了“通过信件学科学”组织颁发的聘书。从此,他就正
式开始了当“科学教师”的生涯。
又是几天以后,他收到了他的学生的来信。
林凯看着信封上稚气的笔迹,急不可待地拆开了信。他那样地急于想了解自
己的这些学生。
“亲爱的林博士:”
“我叫乔治,我今年十岁。我们家住在格兰阿,北卡罗林
纳州,也就是北纬35.3度,西经82.1度。”
看到这里,他被这个学生故作老成的科学精神引笑了。他接着看:
“我家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和弟弟,外加上罗力和尼皮
。妹妹南希七岁,弟弟格力五岁,小弟弟汤米两岁。罗力是条
狗,尼皮是猫。我喜欢罗力,南希喜欢尼皮。”
读着他介绍着他自己的大家庭,林凯感到一阵亲切感。
“我们家在山里,学校太远,我和妹妹不能去上学。我妈
妈在家教我们认字、算术。我们希望也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
所以我和南希都参加了这个活动。我们很高兴能跟你学科学。
”
“你忠实的”
“乔治·克莱德曼”
下面是一幅儿童画,画着两个大人,四个小孩,一条狗,一只猫。每个人和
猫狗身上都写着名字。
望着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林凯再一次地被感染。
同一信封里的另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林博士:
“我叫南希,我也参加了‘通过信件学科学’的活动。我
妈妈说科学很神奇,所以我想学。
“你的
“南希·克莱德曼”
林凯想,小女孩比男孩的理由更富有浪漫色彩。
林凯给他们两人各自写了回信。
过了两天,林凯又接到了另外一个学生的来信。他是九岁的一个密西西比州
男孩。他们学校的科学教师辞职走了。他实在是热爱科学。他想通过这个活动实
现他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林凯的另一个学生是肯塔基州的。情况与前一位类似,有学校,没科学教师
。
面对着这些认真的孩子,林凯觉得担子不轻。
一个星期后,他收到了第一包实验材料。实验目的是要证明(1)有空气。
(2)空气有压力。(3)测气压的方法。
林凯自己认真地用邮包里所提供的材料完成了实验。
半个月后,学生的作业通过邮件交来了。
林凯看着一个个认真的笔迹、充满想象的回答、天真的问题,他自己感到了
一种激情。
他给他们一个个地回信,表扬他们的成绩,回答他们的问题,指出他们的错
误并给以解释。同时,他也给他们介绍当今精密的气压测量技术。这些高精尖的
东西能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以后,随着一个个邮件定期而来,林凯带着这些儿童神游着科学的殿堂。他
感到了充实,也体会到了神圣。
--By Kammi's SuperPost General Version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