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ing (下雨的情绪), 信区: lovestory
标  题: 玫瑰还是陷阱?--网络爱情现在时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Nov 16 22:38:54 2000), 转信



  不管是虚幻还是真实,是时尚还是游戏,是玫瑰还是陷阱?网络时代的恋情,不可
否认地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给我们的生活、观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网恋,这种通过
条条网线艰难描述恋爱的全新形态逐渐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据21CN的网上调查显示,近40%的网民坦言有过网恋的经历。如果网上调查结果是可
信的,那么就意味着目前国内已有600到700万的网民已在网上寻觅到自己的虚拟爱情,
在键盘上运指如飞敲出爱情的节奏。

  网络夫妻的诱惑

  网恋的美丽之处便在于它的神秘,正是虚幻使网恋有挡不住的诱惑和吸引力。网络
的虚拟性,过滤了金钱、容貌、身份、家世等外在条件,网恋没有国界、地域的限制,
给爱情的想像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东西在网上都能感觉到、找到。

  扬子晚报报道,“亲爱的,今天你过得好吗?我非常想念你。我们这里的天气开始
渐渐变冷,不知道你们那里的天气现在如何,你一定要学会照顾好自己……想你的杰尼
弗。”这是纽约的杰尼弗通过网络发给他远在中国的妻子李娜的。在“到网上找对象”
逐渐成为“繁忙族”择友求偶的一大途径后,网络夫妻随之出现。

  据统计,目前互联网婚姻介绍的网站大约有2500多个,美国有上万名单身贵族利用
网络的求偶服务,与梦寐多时的终身伴侣“牵手”。由于网络的无国界而造成在网上相
识直至相爱、结婚的夫妻很可能远在地球的两端,于是婚后他们仍只能利用网络来作为
他们最主要的沟通方式。通过网络他们聊天、通电话、写信,虽然无法常常见面,但彼
此并不觉得疏远。杰尼弗就是在“亚洲交友中心”看到李娜留在那里的交友信息的,经
过两年大约400多封伊妹儿的来往,他们相爱了。杰尼弗赶来中国见了李娜,他们不顾一
切困难结婚了。然而杰尼弗必须回纽约工作,而李娜暂时又不想离开中国,于是他们就
做起了“网络夫妻”。虚虚实实的网恋

  李先生是湖南一个大学的讲师,他说:“我受过的教育和理智都告诉我要拒绝网恋
,可网恋自然而然地产生,就像春天的树木发芽一样。”他与一位四川的“美眉”恋爱
了,三年来他们每天都要给对方发电子邮件,每到周末一聊便是通宵。可到了谈婚论嫁
的程度,他们才发现分隔两地,面临着多大的困难,陷入了欲分难舍、欲合更难的状况
。俩人现在都非常痛苦,也把这痛苦看作是为三年来所享受的爱情的甜蜜付出代价。

  从以网络为主要恋爱手段转至普通的恋爱状态,许多人会发现生活原来不过是绕了
个圈,去掉网上的云山雾罩,原来面对的还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如何看待网恋是真实还是虚幻,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连当局者也说不清楚。时代在变,爱情的方式在变,可幸福爱
情的本质却是亘古不变的――只有付出真情真心地努力才能得到――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不管是花轿上抬着的祖父母的爱情还是键盘上。还有一则近来被网友广为传播的新闻
,说今年春节江苏农村的一位小学教师娶了一位香港小姐,他们便是通过网络相恋一年
后结婚的。

  在网上,网友大都用虚假的名字、身份、甚至性别与他人交流,难免会有人掺杂着
许多虚假成分在里面。因为对方的年龄、性别、爱好及相貌只凭他(她)自己说的不一定
真实,网上恋爱更多的是要凭各人想象和感觉来完成对恋人的塑造。纵使有火眼金睛在
网上也真假莫辨!其结果往往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一位台湾网络作家说过,实着虚之
,虚着实之。这也许是网络爱情最好的映照。网恋伤人无数

  “小猫永别了!”3月7日因迷恋网络爱情遭受挫折而投江自尽的福州女孩吴某在福
州火化。在殡仪馆的吊唁厅里,摆满了全国网友代表送来的花圈。

  吴某年仅23岁,生前系邮电系统一名员工。早在1997年即上网,并在“泉州BBS”和
“联众BBS”注册了“小猫”和“小蓝猫”的网名(ID)。据知情网友反映,去年,吴通过
网络与一福州网友NEEDS确定了恋爱关系。今年2月,双方产生分歧并发生过严重口角,
2月20日,吴某负气出走,并在BBS留下遗书托网友转交其父母,这之后经警方和网友等
多方寻找未果,直至3月4日其尸体在闽江岸边被人发现,证实吴某已于出走当夜投闽江
自尽。事发后,各地网友反应十分强烈,全国各大BBS站点贴满了“小猫”的相关消息,
网友们并就如何加强网络管理,正确引导网络人群,防止网络悲剧再次发生展开了激烈
的讨论。福建网友还专门设立了纪念“小猫”的网站。

  一位婚姻问题专家说:“因特网是连接世界的,而它所引发的却常常是关于断开的
问题。”网恋,对我们传统的爱情、家庭观念和模式带来颇具杀伤力的冲击。

  已有的调查显示,网络时代的来临已经使得现实中两性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变得淡漠
与无关重要,网络怨男与网络怨妇也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一些已婚的男女也在网上
寻找婚外恋情。因为网恋使他们体验到了久违的恋爱时的温馨与浪漫,。

  美国知名学者瓦格安在网上发表的言论,预言网络将来会成为风流韵事的重要发源
地。瓦格安与她丈夫的研究资料来源于网络上传递的那些信件。她说,家庭主妇在聊天
室里会向陌生人公开她对丈夫都隐藏的所有隐私,女性在网上也会很快与其他人打得火
热,以至于双方都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情人。她知道有些妇女甚至在与她的情人见面之
前就抛弃了自己的婚姻,也有些人离婚时用电子邮件作为呈堂证据。

  美国学者的预言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很难说,但这种婚外网恋却真真切切地使某些家
庭出现了裂痕,使传统道德观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誓
言,听起来像是远古时期的一个神话传说。一些男网民自称决不允许老婆上网,更是让
我们感到某种威胁正悄悄地来临。其实,有一个“红杏出墙”的女人就必然有一个同样
的男人。从某个方面来说,网络使我们的感情正变得浮躁起来,有些人忽略了自然界的
花开花落,却为一张只有颜色的电子贺卡感动得莫明其妙;沉溺于一个陌生人夜深人寂
时的甜言蜜语,对身边那个为自己将一日三餐碗筷洗干净的男人或女人却视若无睹。

  网恋带来的思考

  在网上谈情说爱的人大致有这么四种心态:寻找超越一切的纯爱情;有些人只是想
在网上体验一下交友的感觉;把它作为一种实用工具;以在网上勾引异性为快。

  网络爱情很特别,你能用心去导演这出“戏”。你是编剧、导演、又是演员,你所构
筑的情景都是你曾经梦寐以求的。网络让人投入,因为幻想是无限的。你用美好的话语
来建造这个“海市蜃楼”。

  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网络成了感情寄托。可容易遗忘。当春风得意时,你不会想
起网上的那一位。网络爱情让双方在孤独的时侯才产生彼此需要的意愿,并非在任何情
况下双方都能保持热情。

  网络爱情已被媒体谈得太多,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却变得越来越混乱。大家各持己见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希望网络爱情能降临到自己头上。当然,我们期望网的
那一端是位“淑女”或“君子”。(吕永朝)




(摘自 信息产业报)

--
              ………
      想着你  可能去谁或谁怀里
      胡闹猜  搞的我无法呼吸  明明是
      好天气  却感觉下雨的情绪
      我和你  为何都我对不起你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