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unzy (是否还记得...), 信区: music
标  题: 中国摇滚---大众和个人的想象4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Oct 13 16:33:38 2000), 转信

结语
尽管时尚杂志已经出现了长发的、染发的、朋克头的时髦的摇滚青年的照片,这仍不说明
摇滚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普罗文化;尽管崔健的歌词被谢冕收入了诗歌选本中,大学的
学者教授们编译了《摇滚与文化》,也不能说明摇滚已经得到学术的重视;尽管我并非乐
评人,但我仍然认为中
国摇滚作为一种尚未发展成熟的文化,理应被不停地质疑,而我们也应该不停地清算浮在
知识和常识之上的,蒙蔽我们双眼的尘埃。
有乐评人指出,中国摇滚仅仅是对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复制,而这种复制已经被表现得淋
漓尽致,从重金属到朋克,从迷幻到另类,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毫无疑问,这种复制
的成份是很显示的。以一支著名的摇滚乐以"超载"为例:一流乐手们--吉他、贝斯、鼓都
是国内一流的高手,感
觉、配器完全是一丝不苟的西方化,但是主唱高旗一张口就显现了人声与乐器的差异来,
人声成了多余的!这里的问题是,乐器、技术都可以复制和模仿,但是肉质的嗓音无法模
仿,如果我们注定了用汉语,也就注定了中国摇滚乐必须再创造--根源于现实、生活、情
感、艺术的创造。"超
载"的缺陷同时也是大多数摇滚乐队的死角。十年摇滚做得最多的恐怕也是惟妙惟肖的模
仿。中国摇滚乐也在患"失语症",从打口CD上"扒"来的技术、唱法、走向、感觉,对西方
"摇滚精神"的学舌,就成了为了摇滚而摇滚,所幸的是,中国摇滚虽然是集体想象的,可
是想象并不是等同于"虚
构"。从西方"盗版"的摇滚乐在中国完全可以转化、衍生,变成本土的文化,我们需要的
也许只是时间,时间和更多的时间。
2000年6月于清华园


--
  
--
--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求索世上。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4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