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rk (旋转的硬币), 信区: music
标  题: 贝多芬故居行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May 23 14:25:24 2000), 转信

  我一踏上德国土地,头脑中的留声机便不停地播放着贝多芬那燃烧着生命火焰的乐
曲,当这些充满激情鼓舞了几代人的乐章融化于孕育它们的热土时,便产生了强烈的震
撼力和奇特的共鸣。一支支流动、奔腾和跳跃的曲子如高山流水冲涤着我的精神世界,
指挥调动着全身每一根神经,伴随着我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日日夜夜……
  去音乐家贝多芬故乡波恩看看,那究竟是怎样一块土地竟能养育像贝多芬这样伟大
和富有创造力的天才,这是我由来以久的愿望。我们从科隆出发乘汽车沿莱茵河畔的高
速公路逆流而下,不到半小时就来到风景秀丽的波恩。波恩坐落在德国西部莱茵河中游
一段狭长的河谷平原上,清澈碧绿的河水从南至北穿城而过,城市东西两侧重山叠岭,
林涛起伏。市区到处是翠绿茸茸的草坪,姹紫嫣红的鲜花和郁郁葱茏的树木,一座座五
颜六色,造型各异的宫殿、教堂、剧院、博物馆等建筑点缀其间,简直就是一个大花园

  一代乐圣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在这座小城里,他的故居位于莱茵
河畔的一条小巷里,这是一座大屋顶橘黄色的三层小楼,两侧均与其它楼房相互衔接,
小楼下的小花坛中栽植着主人生前最喜欢的玫瑰、兰花和百日草等鲜花,与大门前的两
池五彩缤纷的花草相映成趣。两扇黑褐色饱经风雨和岁月侵蚀的铁门显得古色古香,颇
有18世纪中欧的浪漫情调。我们沿着小巷内青石板路缓步走进贝多芬故居,整整10
0年前,这里被改建成贝多芬纪念馆,以后又相继在此建立了贝多芬文献资料库和贝多
芬音乐研究室。楼内有六间房子被改建成互通式展览室,展出贝多芬生前使用过的东西
以及乐谱和书信手稿等,这样一来贝氏故居已经看不出“家”的模样,倒是成了地地道
道的纪念馆,未免让人感到一丝美中不足的缺憾。如果将纪念馆移至附近其它建筑物内
而让“家”保持原样,岂不是会引起人们无限优美的遐思?
  展室内展出贝多芬用过的一架样式古老的钢琴和几把破旧的小提琴及其它乐器,人
们当然不难想象出他使用这些乐器来构思那些气吞山河的伟大乐章时的情形。玻璃橱里
那只简易陈旧的助听器让人联想起贝多芬是怎样以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与耳疾病魔
搏斗,又怎样在失聪后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命运抗争,在坎坎坷坷
、崎岖不平的人生旅途中顽强地生活和创作,一部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不正是作
者自我人生的真实写照吗!
  第五展室里展出了大量极其珍贵的乐谱手稿和书信文稿原件,许多游人徜徉在这座
音乐宝库中流连忘返、不忍离去,他们久久注视着这些凝聚着贝多芬一生心血、充满智
慧和创造力的“音乐圣经”,因为200多年来贝多芬一直活在这些博大精深、洋溢着
血肉激情和生命活力的乐符中。那些一改再改、几易其稿的乐谱手迹真实地再现了作者
当年艰苦的创作心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人们沿着这一轨迹会发现和挖掘出艺术的
真谛。同时那些不计其数的乐稿也在默默地讲述着天才与勤奋的辩证关系,告诉人们:
天才被勤奋发掘,天才被懒惰埋没。
  一楼门厅内一尊古铜色贝多芬半身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充满深奥乐章的头颅
微微扬起,英俊清秀的面容显出庄重凝思的神态,双目炯炯有神凝视前方。看着他英姿
勃勃的身影,听着他波澜壮阔的乐曲,谁能想到他会死呢?是的,他的灵魂没死,他在
音乐中得到永生!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