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oat (——★船儿★——), 信区: music
标  题: 购买古典音乐唱片的八条心得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Feb  3 02:18:04 2001), 转信


●牟 强

1999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的选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大到

决定人生的道路、寻找婚姻的伴侣,小到日常购物都无不如此,因为可依的“法

”太多了,也就成了无法可依。而一个乐迷,面对茫茫的片海,想选购到称心如

意而不返悔的古典音乐唱片,也同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里笔者不想提供

什么“购片法则”,只把自己在多年购片中形成的几点体会罗列出来,供乐迷朋

友们参考。

  一、购买自己喜爱的曲目。

  我们这些乐迷购片是为了聆听欣赏,不是为了当收藏家,因此购买唱片一定

要从自己的口味趣好出发,对那些自己喜爱的作曲家作品、音乐流派、音乐体载

及演奏形式不妨多买,反之则可以不买或尽量少买。比如有人不喜爱巴洛克音乐

,有的接受不了勋伯格、梅西安等人的现代音乐,有的听不懂歌剧,有的觉得室

内乐不痛不痒,那就没有必要把这类唱片买回来,不妨把钱花在那些能让自己听

后心动的唱片上。同样,对自己不喜欢的演奏家录制的唱片也不必去凑热闹。如

有人对古尔德的演奏风格不以为然,就没有必要收集他的唱片。说到底唱片买回

来是给自己听的,而不是向别人炫耀的。这就好比找对象,自己不喜欢,别人把

他(她)说得再好也没有用。然而这一条做起来并非容易,笔者刚开始购买唱片时

就是如此,明明不喜欢某个曲目,但因为该片为名家大师演奏,被唱片指南好评

或朋友的极力推荐还是买了下来,结果被束之高阁,劳民伤财。而一些自己喜爱

的冷僻曲目因不见评介而不敢下决心买下来,结果失之交臂,后悔不已。

  二、要有一个较为长远、系统的购片计划。

  作为一个真正的爱乐人,购买唱片就是伴随一生的事情,可谓“听到老,买

到老”。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一个较为长远的规划,增强购片的系统性,防止

零敲碎打。比如,哪些作曲家的作品要尽可能地收齐,哪些作曲家只买他的代表

作;哪些成系列的曲目要收集同一个指挥或演奏家演录的全套唱片,哪些则分别

购买不同的指挥、演奏家演录的单片等等。事先有了这样的规划,购片时就能有

的放矢,避免盲目购片造成的曲目重复,不花冤枉钱。这方面笔者很有些教训,

最初购片时便毫无计划,零敲碎打。比如笔者先后买了莫扎特的两首弦乐五重奏

和单簧管五重奏,后来又见到PHILIPS公司录制的莫扎特全部五重奏的套装唱片,

只得再掏一次腰包。又如笔者买了两张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几年后在

一家唱片店见到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7折出售,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有

了这些教训,在后来的购片中就有了系统性。笔者十分喜爱室内乐,就决定一些

室内乐大家的作品非全集不买,如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奏

鸣曲就分别是斯特恩/罗斯/伊斯托明,意大利四重奏组,罗斯托波维奇/李赫特等

人演录的全集;莫扎特的“海顿四重奏”、钢琴三重奏分别为布达佩斯四重奏、

美艺三重奏演录的版本;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及巴托克、福雷、

普朗克等人的各类室内乐作品也都购买了全集。当然,这些全集必须是非买不可

的优秀演绎。一般说来室内乐比较适合购买全集,而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的

全套唱片的演绎水平则往往参差不齐,很难做到张张令人满意,不妨“化整为零

”,购买不同的指挥家、演奏家的单张唱片来凑成全集。比如笔者收藏的贝多芬

、舒伯特、莫扎特、布鲁克纳、肖斯科塔维奇的交响曲就是如此;莫扎特的钢琴

协奏曲也是由七、八位钢琴演奏家的版本组成全集的。

  三、不要排斥单声道唱片。

  这方面笔者曾走过一段弯路,那是在购买 CD唱片的初期,自己给自己定了一

条规定:“非立体声唱片不买。”虽然这一错误很快就得以纠正,但已经错过了

一些极有收藏价值的老唱片。CD作为一种高度保真、科技含量较高的声源载体,

理所应当是和立体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然而一大批杰出的指挥家、演奏家、歌

唱家及演奏团体偏偏生活在立体声尚未诞生的时代(50年代之前),他们的绝大多

数录音都是单声道,且音质不良,对听惯了高保真立体声唱片的乐迷们来说,的

确不好接受。但如果因此而拒绝聆听、购买、收藏这类老唱片,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样做的结果是把一大批优秀的演绎拒之于门外,在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

演奏家、歌唱家面前人为地树起了一道障碍!要知道这些单声道老唱片中的“宝贝

”实在太多了,可以说其中包括了20世纪最精彩演绎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老唱片

是和克莱斯勒、布什、施纳贝尔、柯克托、卡萨尔斯、季雷金、海飞兹、梅纽因

、福特文格勒、巴克豪斯、托斯卡尼尼、尼基什、门格尔贝格、库基维茨基、蒂

博、埃尔曼、福尔曼、皮雅蒂戈尔斯基、布莱恩、卡鲁萦、夏里亚宾、卡拉斯及

布什四重奏组、布达佩斯四重奏组、“黄金”三重奏组等光 圆永玫 名字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些老唱片中甚至可以听到格里格、萨拉萨蒂、约阿希姆、拉

赫马尼诺夫这样一些作曲和演奏大师演奏自己作品或他人作品的珍贵录音!在这些

大师当中,有的全部录音都是单声道;有的虽然赶上了立体声时代,但其技艺已

走下坡路(如梅纽因),要领略其风采,仍旧要听早先录的单声道唱片。说到音响

效果,就笔者所听的一些单声道老唱片来看,也不能一概而论。从录音时间上讲

,四五十年代的录音完全可以接受,有的唱片还颇为“发烧”呢;二三十年代的

录音背景噪音较大,层次不清晰、音场也较窄,但还可以忍受;20年代以前的录

音则就需要有点“耐心”了。从录音内容上讲,单声道录音对器乐独奏、室内乐

影响不算大,而对交响乐、歌剧的影响就很明显。此外,录音室的录音要好于现

场录音。总之,假如你是个真正的爱乐人就不应该排斥单声道唱片。想一想:如

果我们不听克莱斯勒的那些老唱片,我们对这位天才演奏家的认识就只能永远停

留在音乐辞典的介绍上;而不听梅纽因三四十年代的录音,又怎么知道什么叫神

童!

  四、不要只认“三星带花”唱片。

  著名的《企鹅唱片评鉴》被介绍到中国后,目前已成为乐迷购片藏片的权威

指南。然而有不少乐迷过于迷信这本评鉴推选出来的“三星带花”唱片,非“带

花”不买。笔者也曾有过一段“恋花”时期,后来等了解了“企鹅”评选唱片的

方法后才纠正了这一错误。所谓“三星带花”唱片是指该唱片具有某个方面的特

点或长处,而在三星的基础上给予的加评,这些特点,或长处,或是表现力上,

或是录音上,或是商业价值上,或是唱片的价位上。然而这些特点和长处并不意

味着这张唱片就一定比不带花的三星级唱片好。比如某张唱片因为录音特别有光

彩而“带花”,但它的演绎并不见得就比不“带花”的三星级唱片精彩(同一曲目

);又如某张唱片因为演绎有光彩而“带花”,但这张唱片很可能是老录音;再如

有的唱片“带花”是因为演奏者已经去世或不再录音,是“绝唱”。这就是为什

么有的“三星带花”唱片三颗星中有一颗或两颗星评委持保留意见(加括号表示)

的原因。而一些不“带花”的三星级唱片在某一个方面要比“带花”唱片更为精

彩,典型的例子是卡萨尔斯拉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被评为三星级,但它的演

奏水准无疑在被评为“带花”的罗斯托波维奇版之上;而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海菲兹的演绎也无疑比被评为“带花”的施耐德汉版更为精彩。当然也有一些“

带花”唱片的确比“三星级”唱片更为出色,如鲁宾斯坦弹的肖邦夜曲、施纳贝

尔弹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就是如此。总之,依据“企鹅”的推荐购片,应从

“花”扩大到三星级才是。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