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eckham (名人堂堂主), 信区: Music
标  题: 扑树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Dec 15 14:35:39 1999), 转信

朴树个人档案 

  
  本名濮树,七三年出生在南京一知识分子家庭。中学开始弹吉它/在首都师范大学课业
散漫,半途退学回家。

  
  退学后开始写歌到各唱片公司卖歌
  
  与高晓松结识后加入“麦田音乐”成为签约歌手,为简略笔划而定艺名“朴树”。在
麦田制作《青春无悔》期间录制首支单曲《火车开往冬天》,成绩斐然
  
  。

  
  九七年五月参加深圳“97青年节新音乐庆典”。 

  
  九七年底进棚开始录制她的首张个人专辑。 

  
  九八年六月,“麦田”邀请风格前卫的音乐人张亚东担任朴树专辑制作人.
  
  九九年初,推出首张个人专辑《我去2000年》。



  
  媒体评论 :

  
  朴树:我还能更好 :

  
  当现实生活冲淡了人们的幻想,诗歌便被冷落在书本里。偶尔翻阅,会有少许惆
  
  怅。写诗的人们流散到各个行业里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繁忙中不堪回首。其中流

  
  落到音乐圈的应该算走得不太远的,他们把诗句修改整齐,用音乐做为载体代替了纸

  
  张,他们妄想人们能在歌唱的时候体会它们的诗句,但是妄想终究是妄想。

  
  : 然而偏有些顽固不化的分子,不肯将诗句改改齐,还要固执地宁可躲在家里发呆
  
  ,也不愿让生活粉碎他在梦中构筑的城堡。就在他苦守寒窗,培育梦想的时候,门外

  
  的嘈杂还是搅乱了他的心情,于是从美好的诗歌中滋生出一些并不锋利的刀子,刺得

  
  他疼痛难忍,让这个写过《火车开往...
  
  》的浪漫主义分子终于露出了他冲动的一面。如今我们听到的,是蜕变之后的朴
  
  树。那些不工整的诗句驾驭着躁动的音乐,象一支离弦的箭。踏上新浪漫主义旅途的

  
  朴树,依然让他的诗句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他要我们先醉在他动听的歌声中,然后将

  
  诗句化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 

  
  : 在加盟“麦田”之后,朴树开始逐步否定以往的创作成果,几首被写上了文案的
  
  歌曲一一被废弃,甚至在进棚前都没能准备好足够的作品。或许是因为他开始喜爱英

  
  国音乐的原因吧,几首新作都带有浓厚的英式吉它乐队的风格,有些更加入了电子元
素。谁也没有想到,朴树会情不自禁走入摇滚领域,而且仍旧带着他的诗情以及动听旋
律。

  
  : 97年底朴树开始进棚着手录制专辑,可是完成的六首作品却没有预想的那么令人
  
  满意,朴树自己更是为此终日闷闷不乐。我们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他总是说,制作过程

  
  中有很多感觉不知去向。我知道这是因为他过于紧张,以至于在棚里经常处于失控状

  
  态。其实已完成的作品大体上已经为 :
  
  勾勒出他的音乐理念,只是手法上欠斟酌。后来经过公司内部几番讨论,终于决
  
  定推翻重做。

  
  : 98年初夏麦田为朴树请来了他心怡已久的制作人张亚东,重新编配制作,亚东
  
  又请来英国老牌录音师benji共同为朴树录音,朴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刘恩(麦田
  
  守望者乐队吉它)也来帮他填歌词,还冲进棚里为他唱一首歌的和声。

  
  : 一直以清新形象文化气质著称的“麦田音乐”这次推出朴树的首张个人专辑,
  
  仍旧保持着精良的制作水准,并继续遵循着真心音乐的理念。至于专辑的整体风格,

  
  我很难用一个大家都明白的词去概括,也不愿意罗列各种奇怪的专业词汇,还是让你

  
  们用自己的感觉去听吧。

  
  : 谈起这张专辑,朴树仍有难以表达的遗憾:我还能更好。对录音棚有些过敏的
  
  朴树,始终认为紧张的工作气氛抑制了他的想象力,也没有在最好的状态下去诠释这

  
  些心爱的作品,这大概是所有新人都遇到过的问题吧。在录音棚里,我们常常听到这

  
  句话:还能更好。 



  
  3月23日收听了文艺台对朴树的采访,我一共差不多听过10次对他的采访,感觉这次是
最好的一次,朴树不象以前给人的那种腼腆的感觉,而是十分坦诚
  
  地讲述了关于自己的许多事情。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已经在大强度的宣传攻势下终于从
不适应走向了适应,我希望不是这样。

  
  朴树是93年上的大学,94年就退学了。朴树的退学原因让我非常吃惊。他说他在学校
里过的非常快乐,每天和一帮好朋友一起玩。然而恰恰是这一点使
  
  他觉得自己由于和朋友距离太近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于是,他选择了退学。想
要在家里做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提高这方面的技术,并没有想到要进入音乐圈。
  
  朴树说自己喜欢音乐可能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提起他小时侯喜欢的一首歌《万里长城
永不倒》,朴树说:“那时侯用录音机录下来,天天听,特好听。”
  
  然后,他又迷上了刘文正,罗大佑以及摇滚乐。这些大概都影响了朴树的创作,他专
辑里的音乐也是多样化的。

  
  在采访中,朴树谈得最多的是自己的思想,对待生活的态度。朴树说专辑里反映的是
他两年的生活经历,而绝不是现在的他。那时的他有些偏激,对待
  
  生活有些消极,歌曲写的都很极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为地站在世界的小角落
里自怨自艾”。那时的他并不快乐,朴树说是自己的性格所致。因为他
  
  对消极的东西比较敏感。而现在的朴树不是这样了。

  
  在采访中,他反复使用了“坚强”,“积极”这样的字眼。他说:“艺术品应该是积
极的。艺术家应该
  
  是这样一种人,既无论他生活的环境有多污浊,他都能发现美,并且通过自己的方式
将它放大,展现在别人面前,使别人能够以坚强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他觉得“如果人的生活态度宽容一些,就更容易找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说起自
己的变化,朴树认为是自己成熟了,并说“成熟的感觉特好”。
  
  朴树希望自己今后的音乐中可以传达一种打动人的力量,一种坚强的力量。同时因为
自己的敏感,他也不否认自己还会有消极的作品出现,但他希望可以
  
  “用更成熟的音乐语言表达更成熟的思想”。

  
  最后,谈到自己现在的状况,朴树坦言说很糟糕。他希望能在宣传活动之
    
  后去外地生活一段时间。也许是放松心情,也许是寻找灵感,因为朴树说:“没有好
音乐我宁愿不出专辑。”
--
高兴就来,难过就走。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