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ue (photoshop6.0&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信区: music
标  题: 想起高晓松 (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Nov 18 02:02:25 2000), 转信

     想起高晓松
    其实没有什么原因,只是突然想起他而已。
    具体年份我记不清楚了,只知道他当时在我们学校的精艺系,
是高我几届的师兄。他的很多歌曲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的精彩,象一
首首略带忧伤的诗。“相信爱的年纪 /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
中常常追忆”;“美丽的往事飘零/在行人匆匆眼里/谁能把一支恋
歌/唱得依然动听”;“任凭这旅途越来越孤单/你在我面前越来越
茫然/丢不下的行李是我不变的心”;“写在心里的话也会改变/是
曾经躲避的誓言”;“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最亲爱的你/象是梦中的风景/说梦醒后你回去/我相信” ;“你
说你青春无悔包括对我的爱恋/都还在纷纷说着相许终生的誓言”;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那些日子里你总说起的女
孩/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我常想,要是这些词句第一次诞生的
时候,是出自我的口该有多好。
    写这些歌曲的那几年,实在是他最风华的时候。后来他也写了
不少的歌曲,但是都远远不能超过甚至赶上他当年的作品。回忆起
那段时光,他总是声称他是一个有小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人。他说
每当他失恋的时候,他都要写一首歌曲;他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
一个女孩的故事。那段时间他写了不少的歌曲,我不知道是否真有
那么多的女孩。我知道,那个时候清华女孩质量和数量肯定比现在
的少,而且喜欢罗曼蒂克的女孩毕竟是少数。当然,不排除那些女
孩中很多是来自外校的元素。问及他和老狼的时候,有一句话对我
印象很深,“我们都很羡慕他,他妈的女朋友是斯坦福的”。凭这
句话,我觉得他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大学之后,他沉寂了很久。后来他在北京有线台的欢乐总动员
节目里混了一段时间,之后推出了一盘全部由他作词作曲的专辑
《Fun1!》,这不是一盘很有感觉的专辑。
    这之前,见过他一次。那是在火山Disco举行的一个圣诞舞会
上,他作为嘉宾在舞会临近最高潮的时候出现的。他带来了他的新
娘,我没戴眼镜,看不太清,但感觉不象是一个能够得到多数人认
可的美女。他邀请清华的同学和他一起在台上切蛋糕,可惜没有人
应声,之后陆续上去了一些别的学校的学生。切蛋糕前,他声音很
模糊的说了几句话,好像没有什么人喝采,当然估计很多人也没听
清。隐约有一句是什么“从前童年放飞的风筝”,后来在《Fun1!》
中我发现了类似这句的歌词。
    关于他和他的新娘的故事,也是很久之后才知道,是他自述的。
当时他开着一辆桑坦拉,在路上遇到一个很有气质很有韵味的美女。
于是立马开车过去要载那个女孩,并告诉她他是高晓松云云。遗憾
的是,她并没有听说这个名字。当然他毕竟不是等闲之辈,没多久
就摆平了她,并把正在拍摄的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名字改成了那个女
孩的名字。
    之后,在河北台的一个校园歌曲的节目中看到一个关于他的采
访片断。其时他已是搜狐一个娱乐频道的艺术总监(具体头衔记不
清了)。他一副得意自乐的样子,对记者的提问,好像并没有直接
回答多少东西。一会儿他的手机响了,他马上拿起手机接电话,采
访镜头在这里结束。
    关于这次采访,后来看到一些稍微具体的记叙。那是在歌手筠
子自杀之后,高晓松写了一篇致筠子母亲的信,对某些问题作了一
点辩解,并声称他不愿意纠缠于死者身后的事情。筠子本人和她的
那盘专辑都和高晓松有很多关系,尤其是专辑本身。在盒带的问案
上,高晓松的名字是很闪眼的。当然,对于整盘专辑中高晓松的表
现,我是不敢恭维。至于两人现实中的具体情形,我显然是不得而
知,一些报道和猜测,毕竟不是能够轻易相信的。
    在筠子自杀的相关报道中,我正好看到了那次采访的一些花絮,
当时高晓松接到的那个电话是她的新婚爱人打过来的,问他中午是
否回去吃饭。记者补充说,接电话时,高的声音很大,他已经明白
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高还是红光满面的告诉他那是他老婆的电话
云云。看这个的时候,我不禁莞尔,高晓松实在是一个很可爱的家
伙。
  
--

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 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 
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
我要你打开你挂在夏日的窗 我要你注视我注视你的目光 
默默地告诉你初恋的忧伤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