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zy (郁闷了就来灌水,然后就忘记了), 信区: music
标  题: 达明中的词人——何秀萍篇(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4月06日11:44:2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Viva:达明中的词人--何秀萍篇 

  

  

2001年5月28日10:46:20 

  

   是时候回忆达明一派了,然而,这一次,特意的舍了音乐而取其文字来作为线索。 

其实,远兜近转也只因兴奋而导致的语无伦次吧,要借了这样的或相干或不相干来起个 

因由;其实,达明也仍是那个达明,只是,今次选一条不一样的路上山…….在达明一派 

的音乐旅程中,在达与明俩人的生命中,那些曾陪伴、扶持过他们的词人,无论是对他 

们自身而言,还是对听他们歌的人而言,影响都不可谓不深远。音符与文字,是在达明 

的作品中我才真正知道,二者根本无法分出孰高孰低,只因早已是浑然一体,仿若天成 

。其实,五年的达明岁月中,与达明二人合作的词人也只得几位,却写得气象万千,意 

境阔大,是这些词人伙同达明创造了神话。 

  如果按照出场顺序,排名亦打上先后,则为:陈少琪、潘源良、迈克、何秀萍、周 

耀辉。陈少琪伴同达明出道,有始有终,尤其包揽了达明前期几乎所有作品的填词;潘 

源良是八十年代中期崛起的词人,几乎包揽了大明中后期所有具政治意味的词;迈克系 

“进念二十面体”成员,因其记者、文人的身份,并非专业填词人,主要出现在达明音 

乐的前中期;何秀萍似迈克,是“进念”剧团为数不多的女成员之一,出现在达明音乐 

的中后期;而周耀辉出现在达明最辉煌的后期,亦是“进念”成员之一,他是随同达与 

明二人走得最远的人,达明分开后,他也一直与俩人合作至今。 

  如果可以放纵自己的喜好,如果限于先后顺序非要挑个人出来开场,那我最中意的 

应该是何秀萍。和迈克一样,她只为达明填过四首词,算得是低产了。这位达明唯一的 

女同伴,最让人欣赏的是其从始至终的低调,像是打着哑光的金属,像是磨沙的琉璃, 

连迈克都尚还写下《石头记》好让人恒古不忘,她却无意做奇绝,而像是纯粹的友情演 

出,只为全心衬托出友伴,自身是无谓出众的,千万不好抢了风头。也惟其如此,她的 

词往往予人一种清新却高深莫测并飘渺的感觉。 

  “进念”剧团的人多是迷张爱玲的,迈克、林奕华、连同何秀萍,都是忠实信徒。 

然而,同受张的影响,填出的词却是风格相通野心迥异。林奕华是玩鹰抓手的,迈克耍 

咏春拳,到了何秀萍,就打起太极拳了。在香港文艺界,女性冒出头的不多,却个个了 

得,这些奇女子,也个个是我的心头好:李碧华、亦舒、黄碧云、还有这何秀萍。各人 

玩的调或高或低,或吊诡或温厚或从善如流,而最Low-Profile的还是何秀萍。多年来, 

她越是不抢眼,我越是关注她,出现时我兴奋,隐去了我怀念,兜兜转转竟也十几年了 

,时常回味。她最好的文字还是都给了达明(在“进念”中的作品往后再表),这些词 

打从1987年《等着你回来》中的《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开始,从此每年一首,每张 

专辑中一首,不可多不可少,轻描淡写,点到为止:1988年《你还爱我吗》中的《末世 

情》,1989年《意难平》中的《情流夜中环》,1990年《神经》中的《开口梦》。 

  以1986年的首张EP《达明一派I》出道的达明,携着英国的新浪漫和电子合成器流行 

乐曲风,作品多是电子风格的快歌,在他们初期的这种主打风格下,小调式的作品就来 

得抢眼了,像《石头记》、《上路》、《情探》,另外就是何秀萍填词的《那个下午我 

在旧居烧信》。虽有《石头记》在前光芒四射,染红半边天,然而在达明的音乐历程中 

,《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亦是一个里程碑,以至后来达明一派解散时推出精选集, 

取名《不一样的回忆》,而那换了名目的《不一样的回忆》一曲正是《那个下午我在旧 

居烧信》,可见在达明的私心中,此歌的地位。 

  此曲最引人入胜的是它的简约和宁静。那个时候的达明已经很懂得氛围的营造,Ec 

ho音效的使用可算是当时达明一个很创新的尝试。无论是刘以达躲在合成器背后的吉他 

,末尾处的曼驼铃,还是黄耀明轻灵飘逸的声音,都配合得恰到好处,打造出“茫茫如 

水一般淌过”的意境。何秀萍功不可没,记得在寻找达明的艰难岁月里,当初在一盘盗 

版磁带上首次听到《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随着黄耀明的唱,我默念了一遍歌词, 

待得念完,直要跳起来。这首次见到的何秀萍,简直是真人不露相,如今文字即便摆出 

来了,不细究的话,照样看不见里面深藏的光怪陆离。绝倒!要不是刘以达的这首旋律 

做得有够出色,岂不是很容易就错过?当真是陷阱!那些重复罗列的词汇,那些整齐的 

句式,那些有些拗口的字字组合,初看时是需要细心断句的,而后通念,再尝试一下另 

一种不同的断句,如此三番反复,便浑然一体的刻进脑中了,以至往后念起只会一味的 

行将下去,其中的启承转和反倒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如硬要讲出来的话,就会似肢 

解,好不尴尬。从这开始,往后的多年,我就沉迷在与何秀萍的文字玩这样的游戏之中 

。“从头重拾身边琐碎,从头重拾某印象,从重重叠叠光影里,从从来没有两样那花香 

的记忆。”字的音,字的形,居然就那般顺着她的意,待得理清音形的关系,挪出的心 

思才得以陡然发现藏于字背后的意境…….这是一个不断升级的游戏,究得愈深挑战愈大 

。歌中凄迷弥漫开来,却要到很久以后才会真正看穿那背后藏着的睿智。 

(待续) 

-- 
--
    我黑色的长头发,我细细的长头发,我会哭的长头发,我的粗辫子,我的细辫
子,我忧郁的短头发,我颤动的短头发,我随风披拂的无数的短头发,我的橘黄色,
我的青绿色,我的天蓝色,我的黄金色,我的银白色,我的呻吟,我的小船,我的
波浪,我的枯萎菊花,我的凋零菊花,我的折断的藤萝,我的冷漠的蝴蝶,我的伤
心的露水,我的苦涩的海水,我的不会说话的鱼,我的明媚的秋光,我咬在嘴里的
长头发,我惟一的长头发……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