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shy (在听涛的感觉真好!!!!), 信区: Go
标  题: 漫谈战阵与象棋布局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Jul 19 11:34:58 2000), 转信

象棋是象征战争的棋戏。象棋的布局,就如同古代战争中的战阵的意思。
阵同陈,也作“乘”。据宋·陈博良《历代兵制》引《魏书》说,汉承
秦制,会五营士为八阵,名叫“乘之”,故而阵又通乘,其本义是指战车和
徒(步卒)的队形排列,也就是起源于车战时期的专用军事术语,以后则泛
指军队战斗队形。
战阵的优越性,就在于训练有素的密集队形和纪律严明的计划性行动。
《六韬·均兵篇》说,车、骑、步(即车马兵)三个兵种,在平坦的地形上
作战,如果是单个战斗,则一名骑兵抵挡不了一名步兵,但若列成队形战阵,
则骑兵可以和数量八倍于已的步卒作战。春秋时的军事家,把战阵训练列为
第一位,把个人武术列为第二位,因为任何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即
使个人武术技术再高超,也无法和有战术素养的战阵队列相抗衡的。
古时的步兵,以五人为“伍”为基本单位,然后便“两”,为五“伍”
二十五人。横排成“行”竖排成“列”。早期的阵,都是战车和甲士兵卒混
合编队的。25乘战车的编制称为“偏”;战术上有时因要攻守兼顾,左右两偏
车卒混队的阵形互相掩护、交叉变换阵形,或方阵、或圆阵、或“六花阵”等。
比较有名的阵名有“鱼丽之阵”(郑国子元创立)、“魏舒方阵”晋大夫魏舒
创立)、“雁行阵”(《孙膑兵法·十阵》)、“鹅鹳阵”(名将吴起创立)
等。
纯步兵的方阵是魏舒创立的。公元前541年,他与西北民族锹人遭遇,地
形所限,不得不“毁车以为行”,用独立的步兵布阵取胜。
象棋的发明,一开始便是两阵对圆,不像围棋那样需要一子一子添加上棋枰,
所以象棋更像古代时的战阵对峙,布局的多种多样,也很像古代战阵之阵法演
变。《司马法》中说:“攻战守,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因,是谓战参。”也
就是说攻守兼备、进退有限度,次序井然,车兵与步卒相互依存,交叉掩护,
这多么像象棋中的战术和杀法呀!
象棋中的士、象,属防御体系,古代战争中的防御寨栅称为“战格”。
唐·杜甫《潼关吏》一诗中有:“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之句。
象棋布局如战争之布阵,都是要争先夺势,掌握战争之主动权去夺取胜利。
正如《战国策·秦》所说:“缀甲历兵,效胜于战场。”
古代的象棋手们,很早便认识到了象棋布局的重要性,并研究出许多的布
阵法,著名的古棋谱《金鹏十八变》就是早期的象棋布局及全局的巨著,这部巨
著记录了当时的象棋高手所精心设计的许多的布局陷阱,这些布局陷阱至今仍
然放射着它的光辉,仍能在对局实战中遇见到,而且被棋艺作家选辑入诸如
《象棋布局陷阱》之类的书作之中。以残局研究为主的明代棋谱--大型巨著
《适情雅趣》,特意将《金鹏十八变》全局谱辑录于书尾,证明古代棋手对象布局
研究的重视。
一个象棋手,必须学会与掌握象棋布局的各种正规的布阵法,这是许多棋手
甚至是数代棋手的先进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棋手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双方不致
吃亏的正规布局,亦即兵法所谓之“正”;为了在实战中实现争先夺势的需要,
还要学会掌握战机,灵活机智地布置陷阱,圈套,诱铒,亦即时麾的称谓:“布局
飞刀”、“布局导弹”等战术。
象棋布局的发展,是历棋手们的实践经验和积累。开始时,人们认识到中炮的
威力很大,所以“起炮在中宫,观棋气势雄。”后行一马,跳马保护中卒,为了
左右子力平衡,便于呼应,而以另马跳边,就成了“单提马”的布局,这样的布局
,中路仍感薄弱,于是用双马保护中卒,形成拱卫之势,这就是屏风马布局;
同时,也有人用还击的策略,走“顺手炮”或“逆手炮”、沿着这条路,布局不
断革新、发展,到了今天,已是千资百态,布局流派举不胜举。每个棋手都有他
自己喜爱的、惯用的象棋布局,可谓各有特色。
摘自《象棋布局一点通·序》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