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shy (在听涛的感觉真好!!!!), 信区: Go
标  题: 象棋起源讨论(二)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Jul 19 11:43:43 2000), 转信

中国象棋起源于何时,迄无定论。宋玉《招魂》篇有“kun
蔽象棋",刘向《说苑》有“斗象棋而舞郑女"等句,有人据此认为象棋创始于战国时代,但
也有人以晋末北周武帝制《象经》,认为象棋是周武帝首创,纷纭其说。《述异记》载晋
朝人王质入山采樵,观两童子对弈,局终,柯已烂。这段神话并未说明两童子所弈是围棋还
是象棋。又《幽怪录》载:“巴?橘园中,霜后见橘如缸,剖开,中有二老叟象戏。"
这段神话指明是象棋,但棋制是怎样的,却没说清楚。近似现代象棋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
牛僧搞所撰《玄怪录》中《岑顺》一篇。此篇略说: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
汝商人岑顺居吕氏山宅中,夜梦鼓角四发,风驰云走,“天那"、“金象"两军列阵交锋。有
军师传令:“天马斜飞三度止,上将横行系四方,箱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于是两军鸣鼓奋击,马骤、卒搏、车
驰,“天那"军败溃,“金象"军大振。其后,岑顺家人掘地发现一穴古墓,在陪葬物品中,“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抨,皆金铜成形,其干戈之事备矣。乃悟军师之词,乃象戏行马之
势也。"按古代称棋子为“马"。这篇虽事出虚构,但作者牛僧蒲所处的唐代实际文化生活中已经有“象戏行马"的对弈游戏,而且颇为盛行,始能写入小说的梦挠。依据此篇所
记,则唐代出现象棋,毫无疑问。但所记为金属制成的立体棋子,仅有马、将、车、卒,还未演变成现代的象棋,故此称为“宝应象棋"。另据日本《博棋历》所说,日本平安时代
《八世纪末,后于唐朝宝应年代》出现的“将棋",有将〈分玉将、金将、银将》、桂马、
香车、步卒四种棋子,和《岑顺》篇的“金床戏局"相符,可能是唐代传到日本的象戏。至
今日本还有称中国象棋为“宝应象棋"的。然则,“宝应象棋"当是现代中国象棋的雏型。
“宝应象棋"演变到北宋(公元九六零~一一二七年》,棋制有所变革。北宋理学家程颇有诗
云:“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战法,偏禅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抨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此诗所表述的棋制,虽
然不很明确,但至少可以知道s棋子除了马、将、车、卒之外,还多了偏、禅两种将佐,相当于现代象棋的士、相,棋盘有主帅所在的“中军帐”,相当于现代象棋的九宫,还有
河界,过了洞的卒子可以斜行。又据晃无咎所撰《广象棋图》序说:“盖局纵横路十一,棋三十二。"指出当时的棋盘是纵
横各十一路,棋子共有三十二只。
  以后,北宋末年女词人李清照所著《打马图经》序文中说:“大小象戏弈棋,又唯可容
二人。"上述各家记载,并不完整,但可见象棋在北宋有很大变化。直至南宋后期的诗人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一二六九》
有一首《象弈》长诗: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屹然两国立,限以大河界。连营禀中权,四壁设坚械。三十二子者,一一具变态。先登如挑
敌,分布如各塞。尽锐贾吾勇,持重伺彼怠。或迟如围苔,或速如入蔡。远炮勿虚发,冗卒要精汰.负非由寡少,脏岂系强大。昆阳以象奔,陈涛以车败。匹马郭令来
,一士汲黯在。献俘将策勋,得隽众称快.我欲筑坛场,孰可建旗盖?叶侯天机深,临阵识向背。纵未及国手,其高本无对,狃捷敢饶先,讳输每索再。宁为握节死
,安肯屈膝拜!有时横槊吟,句法尤雄迈。愚虑仅一得,君才乃十倍
霸国务并弱,兵志贵攻昧。虽然屡克获,恒可自侈汰?吕蒙能谶羽,卫guan足缚艾。南师未
宜轻,夜半防沂寨。此诗是刘克庄写给叶潜仲的。诗中所说的“叶侯",就是叶潜仲,是象棋高手。我们从刘克庄诗看到:象棋在南宋后期,偏、禅已变名为士、相,并
且加了炮,这就和现代棋制的棋子种类完全相同了。我们可以说,中国象棋在北宋末期
至南宋前期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它的定型时期不会在这一段年代之后。最早的象棋谱,已发
现的为明朝的《梦入神机》。此书的渊源还可以向上推溯。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杂艺类有《象棋神机集一卷》
,注称杉阳叶茂卿撰。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二九《经籍考》也载有这谱。杉阳可能
即福建光泽县西南之杉岭,上设杉关,为闽、赣交通要道。这部《象棋神机》大约在十二世纪
下半叶出版于建阳麻沙,当时带田万卷楼等都有收藏。后来元兵南下,图书荡然,明唐
寅《谱双序》所以有“《象棋神机》集不见传',之叹。然名亡而实存,《梦入神机》即是
整理《象棋神机》遗快而成的。现在传世的《梦入神机》是个残本,不详撰人姓名。一九
四九年,郑国钩先生在天津西独流镇一杜姓商贩包裹杂货的废纸中,抢救出明刊《梦入神机》
残本二百八十五图。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