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shy (在听涛的感觉真好!!!!), 信区: Go
标 题: 国际象棋何时传入我国(一)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Jul 21 11:56:53 2000), 转信
发信人: opera ( 火凤凰), 信区: Chess
标 题: 国际象棋何时传入我国(一)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Mar 1 18:31:34 2000)
国际象棋何时传入我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从史料记载看,“象戏”(国际象棋的前身)出现在北周带有一定偶然性。这种新的盘
戏,无论棋盘、棋子和胜负规则,都与中国传统的几种盘戏有本质的差别,它突然出现
在北周的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据《周书·本纪》载:“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经》成,集百寮讲说。”天和
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天和四年即公元569年。周武帝制《象经》在朝廷上被视为一
件盛事,着实热闹了一番。大臣王褒为《象经》作序,受到周武帝的称赞。著名文学家
庾信特作了一篇《象戏经赋》,献给周武帝。
由于天和四年以前,象戏从不见于记载,所以也有人将象戏的发明权赠予周武帝宇文邕
。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周武帝只是根据象戏而制《象经》,意欲在朝臣中大力提倡而
已。但这件事也说明象戏是一种新出现的盘戏。
北周天和年间的象戏究竟是什么样子?史料中没有留下记载。一般认为即是唐代流行的
“八八象棋”,又名“宝应象棋”。理由是唐代《象经》尚存(唐以后就失传了),并
没有人就《象经》所叙象戏,与“八八象棋”比较而提出疑问。
关于“八八象棋”,唐代有佚名《樗蒲象棋格》三卷,见于宋代史录,但也未能流传。
幸而唐德宗时宰相牛僧孺所著《玄怪录·岑顺》一文,对“八八象棋”进行了详尽的描
述。故明代胡应麟在其所著《庄岳委谈》中说:“今戏具,围棋最古,象戏稍为后出,
北周武帝有《象经》……而唐以后殊无可考。唯《玄怪录·岑顺》一事可据。案此或文
士寓谈,然唐人象戏之制,赖此可考。”
唐代象戏的棋盘系八乘八六十四格,故称“八八象棋”。《玄怪录·岑顺》有云:“其
干戈之事备矣……乃象戏行马之势也,时宝应元年也。”故又称“宝应象棋”。
《玄怪录·岑顺》一文中提到的棋子名称有上将、辎车、天马、卒(六甲),其走法如
下:
1.棋子排列:“天那军”东壁下,“全家军”西壁下。”
2.开局:“于是鼓之,两军俱有一马,斜去三尺止。又鼓之,各有一步卒,横行一尺。
又鼓之,车进。”顺序为先进马,再进卒,再进车。
3.将(金象将军):“横行系四方。”
4.车(辎车):“直入无回翔”,即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5.马(天马):“斜飞三度止”,与今天中国象棋马的下法一样,但无轧马脚的规定。
6.卒(六甲):“次第不乖行”,只能前进一步。
--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般的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般的迅忽。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64.180]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