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mo (假装不知道), 信区: sports
标 题: 山到成名毕竟高 应氏杯新科冠军常昊的黑白历程 zz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Mar 5 19:08:45 2005), 转信
山到成名毕竟高 应氏杯新科冠军常昊的黑白历程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18:11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常昊1976年11月7日生于上海,他幼年居住的南市区城隍庙,在上海称
为“老城厢”,民风比较淳朴但住房条件很差,当时他们家三代四口人住在一间20平方米
的旧房里,在南市区算是比较“宽敞”的了。常昊小时侯就天赋聪明,善玩魔方等外界已
多有报道,少年时他到
外地亲戚家去,因为看邻居下棋而迷上了这项运动。
上海有传统的学棋氛围,但是常昊找到名师邱百瑞是他人生走对的重要一步,说到
这事不得不提一下他的母亲,常昊母亲周樾园是上海棉纺十五厂的纺织工,对儿子的教育
非常重视,她专门跑到上海体育馆去报名,当时围棋班已经开班,但周樾园一再坚持。
1983年1月26日,星期三的下午,常昊第一次到比较正规的学棋环境中“观摩”,虽然当
时他根本不会下棋,但邱
百瑞意外地发现,这个孩子看棋的时候可以长时间的一动不动,学生不动,老师的心却动
了,常昊的围棋人生从那时开始……
聪明、好强、努力,是所有教过常昊的老师的共同观点。综观常昊的成长过程,天赋
加努力是他永不放弃的要决。他的第二个老师,上海围棋教练三巨头之一的谢裕国就如此
评价这个得意门生:“看常昊的棋当然是有天赋,但是要不是他比别人更努力,更要强,
是不可能有今天的常昊
的。”而在常昊很小的时候,谢裕国有过一句精彩的寄语:“胆子要大,眼光要大。”成
为常昊感受至今的教诲。而多年之后的今天,谢教练作为应氏杯现场裁判看着自己弟子首
登世界冠军,真是别样得感慨。
说到要求,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常昊小时候老爱输棋后大哭,邱百瑞教练就半
开玩笑半吓唬地说:“你哭的时候去找一摞碗接牢眼泪水,让你妈妈冻到冰箱里,看以后
能存多少。”1997年6月,常昊在富士通杯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小林觉,当场抽泣,这是
“有史可查”的常昊最
后一哭,那时,他已经21周岁了。
或许有了这些“典故”,“软弱”二字成为长期缠绕常昊的阴影。但无人否认的是,
常昊在国内围棋界的成长是那样顺畅“
1986年11岁的常昊已经获得过好几次全国儿童赛的冠军,被国家少年队破格吸收常昊
入队。当时,队里训练规定输的人记录棋谱,常昊从来没做过记录,据说有队友在训练簿
上写下“打败常昊”,可见他当时在这批孩子里卓然拔群。1993年国家少年队安排“拜师
”,常昊和其他五位棋
手拜在“棋圣”聂卫平门下,而其他两位棋手拜在马晓春门下,聂马六大弟子由此成名。
常昊属龙,“小龙辈”由此渐渐成为中国围棋主流。也正是在第九届擂台赛,常昊作为先
锋踏上国际赛场,虽然那场比赛他输了,但是在此后两届擂台赛的正式比赛中他共胜了11
局,成为中日擂台赛的
实际意义上的“终结者”。
常昊二十岁的时候,队友周鹤洋已经拿了全国个人赛冠军,邵炜刚也拿了NEC冠军,
在为邵炜刚庆功宴后,常昊、王 磊等棋手签字发誓拿番棋赛头衔。结果1997年,常昊获
得乐百氏杯冠军,脱颖而出,这也意味着小龙辈棋手正式“抢班夺权”。
可惜的是,由于韩国围棋的崛起,小龙辈在国际赛场上难以出头,除了周鹤洋拿过亚
洲快棋赛冠军之外,世界几大个人赛冠军一直与他们无缘。常昊自然是最“出格”的,他
竟然整整拿了6个世界亚军,一度被称为“千年老二”。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常昊遭遇了事业上的“寒流”,围甲创造了五年来的最底胜率,
世界大赛一无所获,国内头衔纷纷丧失。相对古力他们的出彩,常昊显然黯淡了许多。那
时外界批评铺天盖地,包括他家庭成员都成了指责对象,整整大半年,常昊承受着巨大的
压力。
2004年,春兰杯、丰田杯到应氏杯,常昊“意外”地在世界赛场东山再起。回头看看
,你可以透过流逝的时间去品尝那些无声的黑夜,在书房中孤独努力着、忍耐着的常昊。
没有2003年的失落和折磨,常昊大概无法完成这个飞跃。
坐在棋盘前的冠军常昊,有些幸福,有些疲惫,他可以让你想到天道酬勤,也可以让
你感觉,坐着的是一座山,山到成名毕竟高。
--
我是沟渠哗啦啦,尚未找到好人家
※ 修改:·momo 于 Mar 5 19:08:49 修改本文·[FROM: 219.224.148.70]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48.7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