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ppletree (!!), 信区: weiqi
标 题: 中日韩三国棋风探秘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May 31 19:18:04 1999), 转信
日本棋手潜心研究棋艺,今天国际流行的定式和布局绝大多数是日本人的研究成果
,形成“求道流"的
日本棋风。
中国棋手下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棋,形成“实战流"的中国棋风。
韩国棋手常常能将布局落後的棋赢下来的“翻盘术",形成“乱战流"的韩国棋
风。
中日韩三国棋风探秘
围棋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日本、韩国走过了各自的发展道路,如今通过国际
大赛它们又走到一起来
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正因
为它们各自发展道路不同,三个国家的棋风明显有所区别,鲜明地打上了三 个民族传
统文化的烙印。
日本:求道流
围棋大约在中国唐朝是传到日本,经过一段时间普及後,日本就形成了围棋四大
家:本因坊、井上、安
井、林。其後又在幕府将军的支
持下,组织半官方性质的御城棋和大手合,前者为国手对抗赛,後为升段 赛。平时各
家关门研究棋艺,待到
御城棋和大手合时各自亮出绝技
,为本门争胜。
日本人对什麽都想探索出个究竟,喝茶有茶道,插花有花道,搏击有柔道,击剑
有剑道……,日本是个
求道的民族。而他们众“道"之
中最为发达、完美的当数围棋的“棋道"。道者,蕴涵於事物中的道理、奥 妙也。面
对中华民族发明的玄奥
无穷的围棋,日本人充分发挥了
他们的求道精神,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改革 创新才能。中国人下了数千年围棋,一直
在对局前於盘上四角星
位交叉摆上四个座子。在日本这
四颗座子被 提出疑问,被大胆地废除了。於是,围棋从第一著就可以自由选择著点,
而不是从原来的第五著
起。因为 四个座子的束缚,中
国人几千年来下的都是星定式,日本将座子一废,小目定式、目外定式、三.三定式、
高目定式乃至於超高
目定式应运而生,角部的变化成
倍成倍的增加,动四角而牵全局,围棋由此达到了一个 更加自由、更加玄妙的境界,
今天国际流行的定式和
布局绝大多数是日本人的研究成
果。
废除了座子後,棋手有了更大的布局自由。日本围棋发展史是一部布局不断创新
的历史。秀策流以及本
世纪吴清源、木谷实的新布局都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日本当代超级棋士也都秉承前人的求道精神创造了各自 的风格,
如气势恢宏的宇宙流、
扎实稳健的小林流、犀利强劲的
加藤流、形态隽美的大竹流……,其中尤以 武宫正树的“宇宙流"最为棋界称道。藤
泽秀行先生曾说过,我
们这些人的棋不久就会被人遗忘
,唯独武宫 的棋哪怕是一百年後还会有人研究。其实武宫的棋岂止一百年,恐怕只要
还有围棋就会有人喜
爱、研究的。 武宫正树是日本当
今最有才华的棋士,是日本求道流围棋的代表人物,只因潜心宇宙流,超脱胜负才使
他的 战绩不及小林光
一、赵治勋,若他放弃宇宙流,将
棋也下得简明实惠些,凭其才华完全可称雄多年。不过, 估计武宫正树始终不会放弃
对宇宙流的追求。
日本棋手的棋亦可称为功夫棋,如武当派的内家功,喜欢战斗者少,讲究布局,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
兵"者众。这是最符合中国先人的
围棋精神的。围棋之所以又叫战棋、黑白棋、而称围棋,追求的至高境界 正在“不战
而胜"。因此,我们可
以说,发明围棋的是中国人,但
当今棋界对围棋理解最完全、最深入的却 是日本人。现在,日本人的求道棋正在胜负
上受到韩、中棋手的有
力挑战,但相信凭日本人的求道
精神,日 本围棋不会落後,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研究出新的棋路来,将围棋艺术
带到一个新的境界。
中国:实战流
目前,我们中国棋手下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棋,即遇什麽对手下什麽棋,遇到
韩国人与之乱战,遇日
本人又只好与之拼功夫棋。我们
姑且称之为实战流。聂卫平全盛时期在擂台赛上创下十一连胜,下的就是典 型的实战
棋。他每遇一个对手必
事先找来其棋谱,研究其风格、
行棋习惯,然後在对局时“对症下药",搅 乱对手的棋路,使对手不能逞其所长。
中国古代围棋一直在民间自由发展,没有官方的支持,也没有棋手联合的组织,
皆自己研究,自己出外
云游交流棋艺,能打遍天下却成
国手、棋圣。因无官方支持,也未形成组织,棋艺研究难成“气候",这种 环境下新
布局诞生不了,加上儒
家正统、守旧思想的禁锢,四个
座子限制了历代天才的才华,新定式也无处 生根。到清朝後期,近代,由於战乱,社
会衰落,围棋艺术奄奄
一息。待新中国成立,陈毅同志
倡导围棋, 与日本棋界交往才发现日本围棋已远远走到中国前面了,而且其中还有中
国天才吴清源的功劳,
令中国棋手 耳目一新的日本围
棋新布局正是吴清源和木谷实带领下的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後,从陈祖德、吴淞笙到聂卫平、马晓春等一直都学日本棋,也可以
说是研究如何对付日本
棋。中国棋手学会了日本布局,
也基本上学会了功夫棋,有时也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正当八十年代我 们学日本
学得有模有样,差一点
与“教师"分庭抗礼的时候,韩
国棋手插入中、日之间。我们刚刚从日本人 那里学的那几套“功夫"又被下乱战棋的
韩国人杀得丢盔弃甲。
於是,中国棋手只好又转身来研
究韩国棋。 研究来研究去,我们终於发现韩国棋除布局有变通外,几乎就是中国古人
下的棋。现在,我们中
国棋手还没 有找到自己的最佳
位置,还在探索,还无暇形成自己的风格。称中国棋风为“实战流",实在是找不到
更合 适的词。中国棋手
目前整体实力尚不如日、韩,只
有从实战胜负出发研究棋艺,暂时不讲什麽风格,以战胜 对手为目的,因此称之“实
战流"又似乎最恰当不
过。
韩国:乱战流
观看地图就会发现朝鲜半岛像搭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块跳板,站在韩国釜山似
乎只需轻轻一跃就可以
跳到日本。有位韩国作家则形容
韩国像一条走廊。在战事频繁的古代,中国和日本间的战争每次都将韩国人 扯进来,
韩国人比中、日人民更
少有和平安宁的生活,因此韩国
人对未来几乎无法作长远计划,倒是很容易 滋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思想。在
这种民族心态下传入的
围棋,自然有了两个用途:一是
消怨解闷, 二是赌博。围棋在韩国普及、发展,没有走日本人的路,而是较完整地保
存了中国古代的围棋模
式,在民间 玩或者赌博,无心
研究棋理,却处心积虑地研究手筋(所谓致胜绝招)。
朝鲜战争後,韩国在美国的保护下,社会安定了,开始有了职业棋手,开始有意
识地研究围棋。不过,
由於他们民族文化心态的限制,
他们没有照学日本,日本人自豪的布局理论,他们从未深入研究过,倒是对 自己历来
喜爱的手筋研究乐此不
彼。韩国棋风以曹薰铉为代表,
以比赛成绩论,他无疑是世界第一高手,但 他的棋不执黑执白很少在布局阶段领先的
,倒是经常形势不利,
多是凭他中盘阶段将棋局搅乱的
手筋功夫导 入乱局,再乱中取胜的。因他常常能将布局落後的棋赢下来,人称他有“
翻盘术"。其实,这种
“翻盘术" 韩国棋手都有。哪
怕是被誉为“天才少年"的李昌镐,他的棋新招也并不多,布局也常出缓手,处劣势
,只 是他少年老练,比
别人更有耐心,等待对手中盘犯
错误。他的才能在发现别人的错误以及他的官子功夫上。
韩国棋手这几年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惊人的战绩,这使他们对自己有了充分自信
。但我们相信风格没有
高下,其他两国棋手不致於因此
而完全放弃自己的风格。韩国风格的忽视布局,若中、日棋手加强手筋研 究,兼加以
重视布局,韩国棋手布
局的劣势终将是难以从中盘捞回
的。
*注:本文摘自《围棋报》
--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10.23.11.3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