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ppletree (!!), 信区: weiqi
标  题: 棋坛常青树--林海峰九段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May 31 19:30:15 1999), 转信

          棋坛常青树--林海峰九段



  
    1996年8月12日,应氏杯半决赛第二局比赛结束,林海峰因超时罚点,以一点惜败
於依田纪基,痛失决
  
  赛权,重演了1988年第一届应
  
  氏杯赛中的一幕。输棋後的林海峰神情黯然,内心痛苦至极,胜负无情又一 次得以充
分体现,即便是身经百
  
  战,历尽沧桑的“棋坛常青树"
  
  林海峰也难以置身物外。这不禁让人想起 1962年日本第二届“名人"战终局时,输掉
了“名人"位的藤泽秀
  
  行踉踉跄跄地下楼时几乎摔倒
  
  的一幕。如 今林海峰已步入了棋坛长辈者的行列中,近两年战绩又不尽如意,经过应
氏杯赛的打击,他这棵
  
  “常青树" 还能挺拔在棋坛吗
  
  ? 

  
    自从现代棋战於1945年创办以来,像林海峰这样在棋坛纵横捭阖三十年的棋手寥
若晨星。大竹英雄一度
  
  与林海峰齐名,但他对棋坛一
  
  个新时代的开辟所作的贡献,以及在大赛中夺冠的次数都不及後者。林海峰 1965年从
阪田荣男手中夺得“名
  
  人",时年23岁。自此以後,
  
  以林海峰为代表的“昭和棋士"向阪田等“大 正棋士"展开了全面的进攻,进而开辟
了一个新的围棋时代。
  
  也许我们今天可以轻描淡写地说
  
  起这段历史, 但就林海峰曾入巨人般耸立,在1964年甚至创下过高达94%的胜率的阪
田那里夺走一个个桂
  
  冠,让阪田全线 溃退的唯他一
  
  人,这一点上,足以让我们理解当年林海峰那些创举的深远。 

  
    林海峰行棋厚实均衡,韧性极强,有“二枚腰",“长距离竞技王者"的美誉。
三十多年来,他凭著坚
  
  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始终活跃
  
  在棋坛第一线上,其他如石田芳夫这般当年的风流人物似昙花一现过早凋 谢。而林海
峰始终巍然屹立。说来
  
  令人难以置信,1965年至1984
  
  年的二十年中,林海峰只有六年没有大赛头 衔在握。1985年至1988年的四年间林海峰
曾一度沉寂,即便如
  
  此,他也在本因坊,名人决战上
  
  出场过,1988 年还获得富士通杯亚军,应氏杯四强;1989年至1994年的五年间,林海
峰再度崛起,不仅获得
  
  了以前从未拿 过的“天元"
  
  桂冠,还在世界杯赛中称雄。 

  
    1989年 、1990年分获富士通杯亚军和冠军;1991年获东洋证券杯亚军,1993年获
富士通杯第三名。总
  
  计在国内赛事上获“名人"8
  
  次,“本因坊"5次,“天元"5次,“王座"2次,“十段"、小棋圣各一次, 国际
赛事上获冠军一次,亚
  
  军三次,四强两次 。还值得一
  
  提的是,在七番棋胜负中三连败後四连胜大逆转 降服了“逆转专家"赵治勋的,也只
有林海峰一人。“棋坛
  
  常青树"名副其实。作为一名棋
  
  手,林海峰足以 为三十年来的伟绩感到自豪和欣慰。 

  
    然而,林海峰也有遗憾之处。在日本,七大新闻棋战桂冠他获取过六项,但“棋
圣"却一直无缘问鼎。
  
  1979年、1982年、1985年林
  
  海峰分别向藤泽秀行、赵治勋棋圣发起挑战,均无功而返。此後在棋圣战中更是 一蹶
不振,连挑战权也未争
  
  取到,因而实现头衔“大满贯"
  
  一直不能如愿。还有,林海峰自夺冠之路开始 以来,一直是名人、本因坊战的热门人
物,但他却从未将这两
  
  个头衔连霸五年以上,因而六十
  
  岁後无法享有他 珍爱的两头衔的名誉称号。在国际上,林海峰对韩国顶尖棋手的胜率
过低不能不说这也是他
  
  一生中一大憾 事。1988年世界
  
  职业赛创设至今,林海峰对韩国“三大天王"的总成绩是3胜9负,特别是对曹薰铉、
刘昌赫 两人竟无一胜
  
  绩。究其原因,大概是不适应快
  
  捷多变,云诡波谲的“韩国流"之故。 

  
    不管怎样,棋界更新换代的步伐是无可阻挡的,“浪花淘尽英雄",即使是“常
青树"林海峰也终有退
  
  出棋坛风流舞台的那一天。正如
  
  麦克阿瑟所言:“老战士不会死亡,只会慢慢地消失"。但林海峰对世界围 棋的发展
,有著不可磨灭的一份
  
  功绩是可以肯定的。 

  
  *注:本文摘自《围棋报》 



  
  

--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10.23.11.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