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shy (在听涛的感觉真好!!!!), 信区: Go
标 题: 介绍五子棋1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l 22 10:31:37 2000), 转信
发信人: a1b2 (独孤求偶), 信区: Renju
标 题: 五子棋基本知识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Nov 13 14:00:20 1999)
第一节 概述
一、五子棋的历史渊源
五子棋,亦称“串珠”、“连五”,日文称之为“五石”、“ 扦猡胜椤薄
“れんじゅ”(五目并ベ、连珠),英文则称之为“Gobang”、“mo=rpion”、“
Renju”或“FIR(Five In A Row的缩写)”,是中国民间非常熟知的一个古老棋种.
相传,它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亦有传说,五子棋最
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遍及开来.五子棋
易学好懂,所以,许多下围棋的人以及众多不会下围棋的人都会下五子棋。
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的五子棋的棋具与围
棋是完全相同的。据《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
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 汉Υ尽兑站分性 :“棋局,纵横各十七道,
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20世纪50年代初,在河北望都
汉代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石制十七道棋盘一方。《新唐书. 李泌传》中道,“方
若棋局,圆若棋子”。宋代,人们将棋盘上的线道谓之“枰”,线道间谓之“皿土
土卜(打不出)”即“格”。《博弈论》中道:“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
过方‘皿土土卜’之间”,即指此棋也。
至于棋理棋道,史书中亦有记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
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棋之道 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
义则能守,冖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宋史》)。下棋使人着迷,棋艺引人入胜。宋《清商曲辞. 读曲歌. 三十四》中
曰“计约黄昏后,人断犹未来。闻欢开方局,已复将谁期”。相传,宋代有一个叫
赵师秀的人与叫司马光的人相约下五子棋,司马光有急事未能赴约,使赵师秀坐立
不安;由此,赵师秀留下了一首名诗《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
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
辞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
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至于国人中有将五子棋称为“连五子”、“连珠”,也
许是源于史书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汉书》)。 五子棋简单易学,
但是又深奥复杂。经过世代相传,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五子棋保持着顽强的生命
力,它不仅扎根于中国,而且早已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202.115.10.74]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