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kh (独守苍茫), 信区: sports
标  题: 乒乓文化的几点启示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Apr 12 20:45:44 2001), 转信

  成功的经验理论

  体育是大文化,它是人类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具有社会发展和体发展多功能的社
会现象。正像奥林匹克精神所提倡的"更快、更高、更强"和"重要的不是胜负而在于参与
"那样,前者体现了奥林匹克体育竞技的高度"竞争性",后者体现了它在世界各国社会中
的"广泛性"。
  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炎黄文化源远长,她同样衍生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体
育文化,同古希腊差不多的时候(公元前6世纪),人们就开始懂得体育的道理,就有大
乐之野,夏后舞九伐的传说。到了春秋战国年代,孔子则把射箭与驾车定为学校教育的
基本内容之一。中国现代体育史中的乒乓球运动从五十年代后期冲向世乒坛至今三十多
载春秋长盛不衰,始终在最高层次的水平上,取得辉煌成绩,以独特的"乒乓王国"形象
,得到了全国世界的赞扬和认同。我们除了把握乒乓球运动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进行科
学训练外,同时它必定有个内在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为重要支柱。我国的乒乓球运
动作为一种体育文化,我们对之进行多视角的审视、思考、研究,并加以弘扬是十分重
要的。

  一、 我国乒乓球运动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发展、锤炼出来的文化理论具有深刻的
内涵和丰富的外延。
  五十年代容国团喊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以一个新中国运动员庄敬自绐的民族自尊
心首次在世界大赛中一扫崇洋媚外、东来病夫的形象。六十年代徐寅生的《关于如何打
乒乓球》被作为体育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阐明了在乒乓球训练实践中正确对
待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促进事物向有利方向转化,
提出既要在战略上藐视,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既要有雄心胆略,又要科学分析;既要学
习世界上的新技术,又要练好基本功;既要掌握基本枝、战术,又要善于灵活运用;既
要虚心学习,又要敢于独创。真正做到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我国运动员那种"身在
球场,心怀祖国,放眼世界"、"打了风格,打出水平"、"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源自乒
乓运动而又高于乒乓运动的"乒乓精神"。在训练体系中,随着乒乓运动的高速发展,不
断掌握完善各种技术技能,形成了各种类型打法的技术指导思想和技术风格,卓有成就
地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独特风格、特长鲜明的运动员。在国际乒乓球技术一百多项改革创
新中,中国乒乓球队占了三分之二。几十年来,中国乒乓队以不断丰富发展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宗旨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积淀,充分体现
了理论的领先。优秀文化与刻苦的磨炼,构筑了中国乒乓成功之中,正是这种深刻的内
涵凝聚了中国乒乓运动的核心与精髓。
  乒乓运动的广为开展,中国乒乓队的成功是体育系统的一面红旗。他们的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不断进取的奋发精神,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为保持和发扬成绩,克
服困难,进一步提高我国乒乓运动水平而奋斗不懈已成为体育战线上各个运动项目训练
、比赛的榜样。同时,中国乒乓队的成功也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学习榜样,学习这种这
种敢于斗争、敢于破旧创新、敢于攀登世界高峰的雄心斗志。学习这种把思想和业务紧
密结合、执着钻研业务和精通技术的优良作风。运动员的一场球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
是球艺和胜负,同时也让亿万观众看到一支队伍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看到文化修
养和道德水平,他们代表国家的形象。乒乓文化的丰富外延给予我们的不仅有胜利的喜
悦、成功的体验、艺术上的享受,更多的是精神鼓舞和思想启迪。当乒乓健儿顽强拼搏
、攀登高峰夺取金牌时,当五星红旗升起,高奏《义勇军进行曲》时,大大地激发起人
民群众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人们努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

   二、 乒乓运动在我国已形成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良性循环。乒乓运动
这种不同性别、不同身体条件、年龄跨度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趣味性和较高的锻炼
价值,早已成为青少年和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体育运动。早在五、六十年代,小小银球几
乎渗入到街头巷尾、学校、单位的每一个角落。各大声调举行万人、百万人的比赛活动
,据国家体委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九千万人不同程度地参加这项蔚为壮观的乒乓活动。在
经济改革开放的今天,为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在积极推行全
民健身计划的浪潮中,乒乓活动在全国不少城市又变为时尚,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课余、
工余,三五成群来到体育馆、乒乓房。以江苏乒乓崛起为例,继蔡振华、惠钧之后又涌
现出杨影、李菊、邬娜、秦志戬、阎森、赵畅等多名国手,这是多年来重视开展"国球"
的结果。在徐州、镇江、南通、准阴、无锡、苏州等地积极普及乒乓活动,从各区到重
点小学,体育场馆者设置乒乓业余训练,厂矿企业也经常组织乒乓比赛交流,形成良好
氛围。乒乓运动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和社会文化现象,其健身、娱乐和教育的自然属
性受到人们的参与和重视,其政治、经济、科研、外交等社会属性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
步,社会生活的丰富、体育功能的不断开发而表现出来。所以,我国的乒乓运动不仅仅
着眼于高水平的哪一小部分,作为一个文化类型,它是一个由低到高水平的广泛"系列"


  三、 中国乒乓球队经历了经受战斗考验;冲向世界高峰;新的征程和奥运时代等几
大发展阶段,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的红线始终贯穿于训练、比赛和人才
生产线中。几十年总结出来的"学习和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指导训练工作"、"贯彻百花齐
放,以我为主的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打法"和"继承与发展"、"
学习与创新"的成功经验理论是乒乓文化的高度提炼和反映。
   乒乓队崇尚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进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
感情。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为已任"的精神召唤下,培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
中华民族的"脊梁",乒乓球队在队伍的思想建设方面,既有"传技"又"育人",采取了各
种措施对运动员加强爱国教育,理想教育,使运动员常常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复杂的环境
,经得起比赛场上和场外的种种考验,做到思想过硬、技术过硬,树立起党和人民的培
养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感、荣誉感。
   乒乓队发扬自强不息、学无不止境、奋发进取的优良作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派水来",以直拍快攻打法为例,五十年代的的左挡右攻至六十年代加强推挡速度
和力量的左推右攻;七十年代的加、减力推,推挤,正手快攻辅以下小上旋的打法至八
十年代快攻又在前三板及对付弧圈球的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发展成为直拍正胶快攻和直拍
反胶快攻;九十年代的快攻在观念上进行了更新,在继承了传统直拍的法的基础上兼容
了其它打法的先进技术,发展了中国直拍快攻打法。同样对弧圈型、削攻型等各种打法
也经历了继承、学习、发展的过程,它们体现中国特点、风格,适应九十年代发展趋势
,与外国运动员比,在技术上更细腻,在战术上更趋合理。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训练体系。

   乒乓队提倡追求真理灼知,勇于探索奉献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中国乒乓球全面走向世界,就将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来指导实践,
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使实践和理论紧密地结合,在发
展、创新直拍快攻打法的同时,积极培养其它多种打法,做到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
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进而向国外一切先进经验学习并加以丰富和再创造,做到"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如日本队的基本功、弧圈技术、多球训练法,欧洲的加转削球、横拍两面攻
、两面拉弧圈等。再是提出全面和特长的关系,确立了"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战术多样
化、没有明显漏洞"的发展方向。现在在乒乓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更新观念,摆正
"赛与练"的位置,正确对待"速度与旋转"的关系,对"快"的全面理解,女子技术向男性
化发展,提出人才"生产线"问题等等。都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对乒乓理
论作更深更高层次上的开拓和探索,其中倾注了集体的心血和智慧,充分发挥了举国体
制的优越性。无数的"走在世界冠军前面"无名英雄和新技术、新打法的试验者为中国乒
乓运动的再铸辉煌甘当无铺路石。

   中国乒乓界坚持超前与忧患意识。"从胜利中找问题,一分为二看自己","胜利在
望不等于胜利在握","一切从零开始","狼来了"……中国乒乓界认识水平的超前使之高
层建瓴,在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比赛前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
析优势与不足,群策群力充分估计和设想困难,采用了模拟训练、针对性训练、心理强
化训练等各种先进训练方法。对提高击球质量五大要素不断研究,深刻掌握内在规律。
对新型球拍胶皮的研制等等。做到全国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乒乓界的领导层居思危始终密切注视世界乒乓运动发展新趋势、新特
点、新动态,树立危机感,把自己放在"世界打中国,中国打世界"的高度上考虑自身的
出路和发展。对九十年代乒乓球技术向近台、凶狠、积极主动进攻的发展方向,我们更
注重强化意识训练,不断告诫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快从鲜花和掌声中
走出来",警种长鸣。得出了:任何一种打法在一段时间里可能是世界上最竽的打法,大
家都向你学习,你可以领导世界新潮流,但就此停止不前,老不进步,总有一天人家会
赶上你,再不进步,再不发展,总有一天会被淘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
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的科学论断。

  四、 结束语
   本文对乒乓文化的几点启示,仅作了粗浅的论述探讨,深度、广度还很不够。中国
的乒乓运动之所以能在世界乒坛形成比较长期的稳定的优势,在国内得以广泛的开展证
实了乒乓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其影响是浣的。乒乓文化内在地包含着相互关联的
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前者是共性,后者是个性。"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神,中国的传
统文化汲取了人类优秀成果,注入现代意识,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了自己特有的精神品
格和道德风貌。中国的乒乓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继承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
化和民族精神,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体
育文化,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
     独守苍茫
       
  |  黑 夜给了我一双 蓝 色的眼睛 | 
         泯 灭  狼 性....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