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lite (请大家来other版讨论!), 信区: sports
标 题: 《跑步》第22章(2)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Mar 26 17:37:21 2001), 转信
希恩开始参加赛跑是在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零年,那是在高
中和大学时期,他跑一英里的速度是四分十七秒,半英里为一分
五十五秒,这样的成绩在那个时期算是很好了,无论按什么标准
看都是不错的了。后来他进入医学院,结了婚,做开业医师,有
了十二个孩子,体重增加到一百六十磅,就放弃了这项运动。一
九六二年他四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打网球把手骨折了,于是
他决心试一下他是否还能跑步。结果他还能跑步。他的想法是要
用五分钟跑完一英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参加了在纽约范科
特兰公园举行的山地越野赛跑。他说:“我着了迷,这显然是我
要参加的赛跑。如果你想快跑,那你尽可能这样做,但是没人催
你快跑。你是跑步穿过树林,如果按自己的速度跑就会受伤。”
一九六八年的某一天,雷德班克的地方周刊《纪事报》的体
育编辑请希恩对当时正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写一
篇文章。希恩几乎没有给公共报刊写过稿,结果他发现,他不仅
有写作的才能,而且从写作中得到了乐趣。不久他便为《纪事
报》的定期专栏写稿,并且为《内科医生和运动医学》、现已停
刊的《健康生活》杂志和《世界网球》写稿——自然不用说还为
《跑步者世界》的医学顾问定期专栏写稿(他现在就是该报的医
学编辑),他有时还为《纽约时报》写些文章,并且著书由《跑
步者世界》发表(其中有《体育医学百科全书》和他写的极为成
功的《希恩医生谈跑步》)。
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初次遇到了《跑步
者世界》后来的负责人乔·亨德森,他们两人一见如故。亨德森
说:“在那时难得找到这样一个人:他对跑步持有和我相同的看
法,他也认为人们跑步不必为了竞赛,而仅仅为了娱乐。所以两
年后开始办这个杂志时,我首先联系的一批人中就有乔治。在很
长一段时间里他给我们免费写稿。”
今天,亨德森承认,希恩已成为这家杂志最大的财富之一。
亨德森说:“他提出的主要论点之一是,我们俩都在进行一种试
验,对这个人起很好作用的事情对另一个人根本不起作用。他还
写了许多关于预防医学的文章。结果他在医生当中遭到了一些反
对。他们说:‘他告诉人们的并不是绝对可靠的。’他们还声
称,通过电话和信件作出诊断是不符合规定的。”
毫无疑问,亨德森准确地理解医学界对希恩的反应——至少
是其中某些反应。一位医生对我说:“希恩是个讨厌的人。他以
对跑步问题无所不晓的人物而自居。他并不是这样的人物。谁也
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物。”然而,碰上难题的医生向他询问的却
不少,这些医生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就求助于他来医治他们的病人
和解决他们的问题。
“希恩的作品之所以有感染力,主要是由于他的作品有独特的
风格。它很简练,但是说它简练容易使人误解。他的文章与大多
数体育方面的文章不同,经常提到荣格、泰亚尔·德夏丁、托尔
斯泰、塞万提斯、罗素等人物以及希恩特别喜爱的西班牙哲学家
奥尔特加·加塞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格变得更加自然,
更加流畅,更加适合于完成把运动与哲学结合起来的这一复杂
工作。他曾经在一篇专栏文章中论述运动的概念时写道:“如果
你正在做一件不计报酬的事情,那么你就走上了解脱的道路。如
果能够在一分钟内放弃它,并且忘掉后果,那么你甚至更向前迈
进一步。如果你做这件事的时候思想进入另一种境界,你就没有
必要为前途担忧了。”
--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
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
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使人和睦的
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
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