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rio (不如归去....), 信区: Baseball
标 题: 规则(十) 正式记录员
发信站: 新龙门客栈 (Sat Apr 18 00:08:43 1998)
第十章 正式记录员
一○.○一:(A)比赛主办单位应指派正式记录员担任比赛的记录工作。
记录员在比赛场地后挡网后面的记录员席内进行工作。记录员有权对诸如
击球员是安打上垒或守场员失误上垒作出裁定。他应通过手势或言语将这
些判定告诉记者和广播员。
记录员应于比赛完全结束后24小时内确定比赛中所作出的判定。确定
后不得更改,除非有正当理由需加更改,经向主办单位领导人请示同意方
可更改。但任何更改均不得与记录规则相抵触。
记录员应于每场比赛结束后(不论是弃权比赛还是有效比赛)36小时
内根据规则所规定的项目内容和方法以及主办单位所规定的格式,将比赛
记录和技术统计上报主办单位。这些记录和材料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比赛
日期、地点、比赛队队名、裁判员姓名、整个比赛过程的得分记录,每个
比赛队员的技术成绩等等。这些记录和材料一经上报即不得修改,除非提
出理由要求修改。记录员在职责范围内自行作出判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
得与记录规则相抵触。
(B)1)为使各次联赛、锦标赛的记录统一,记录员应严格按照正式
记录规则进行记录。对规则上未作规定的,记录员有权自行确定其记录方法。
2)如果发生三出局前交换攻守的情况时,记录员应立即向裁判员提出。
3)如果在比赛中犹豫比赛队提出抗议而中止比赛或发生改期续赛时,
记录员应将中止比赛时的实际情况记录清楚,其中包括:比分、出局人数、
跑垒员所在垒位、击球员的“球”数、“击数”等。
注:把宣布改期续赛时的实际局面记录清楚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比赛队
提出抗议而中止的比赛,在决定重新比赛是,必须完全按中止时的实际局面
开始比赛。
4)记录员所作的任何判定不得与竞赛规则和裁判员的判定相抵触。
5)对击球顺序的错误,记录员不得向裁判员和任何一方方提示。
(C)记录员是主办单位的代表,应该享有尊严并受到保护。记录员如果
受到领队、教练员、运动员或工作人员的不尊敬的对待时,应立即上报主办
单位的领导人。
一○.○二:记录员应按主办单位所规定的规格和项目对比赛的整个过程进行
记录和技术统计。记录和统计材料应有利于作为档案长期保存。
(A)关于每一击球员和跑垒员的记录:
1)自由击球数:从轮击总数中减去: 1.牺牲触击球和牺牲腾空球;
2.四球上垒;3.投球中身上垒;4.妨碍或阻挡上垒。
2)得分数; 3)得分打数;
4)一垒打数; 5)二垒打数;
6)三垒打数; 7)本垒打数;
8)垒打总数; 9)偷垒成功数;
10)触击牺牲打数; 11)腾空牺牲打数;
12)四球上垒数;
13)故意四球上垒数;
14)投球中身上垒数;
15)妨碍或阻挡上垒数;
16)被投杀数(三击出局)。
(B)有关守场员的记录:
1)接杀数; 2)助杀数;
3)失误数; 4)参与双杀数;
5)参与三杀数。
(C)有关投手的记录:
1)投球局数:
注:关于投球局数的计算法是:一出局算1/3局,例如开局投手于第六
局一出局时被替补,则记该投手投5 1/3 局。开局投手如于第六局无人出局时
被替补,则记该投手投5局,并记下他在第六局投球的击球员。替补投手于二
人出局后再被替补,则记其投2/3局。
2)轮击人次数;
3)根据本规则第十章第二条第(1)款1项规定的自由击球人次数;
4)被击出安打数; 5)失分数;
6)责任失分数;
7)被击出本垒打数;
8)被击出触击球牺牲打数;
9)被击出腾空球牺牲打数;
10)四球数; 11)故意四球数;
12)投球中身数; 13)投杀数;
14)暴投数; 15)投手犯规数。
(D)附加数字:
1)胜队投手姓名;
2)负队投手姓名;
3)各队开局和结局投手姓名;
4)助胜投手姓名。
(E)各队接手的漏接次数。
(F)参与双杀和三杀的队员姓名:(例如:双杀:张某、李某。三杀:
陈某、王某、刘某)
(G)各队残垒数:数字包括所有上垒而未得分和未出局的跑垒员。此
数字也包括在第三人出局时由于守场员选杀而上了一垒的击跑员。
(H)满垒时打出本垒打的击球员姓名;
(I)击出地滚球造成双杀或三杀的击球员姓名;
(J)偷垒被杀的跑垒员姓名;
(K)在最后下半局取得得胜分时的出局数;
(L)每队在各局比赛中的得分。
(M)裁判员姓名,按下列顺序列出:1)司球裁判员;2)一垒司垒裁判
员;3)二垒司垒裁判员;4)三垒司垒裁判员;5)司线裁判员。
(N)实际比赛时间。(应减去因气候或灯光而推延的时间)
一○.○三:(A)记录员整理正式比赛记录时,应列出每个队员的姓名、防守
位置,或按击球顺序表列出上场队员姓名及其防守位置。(比赛结束前未击球
的队员按原应轮击的顺序列出)。
注:队员并不与其他守场员调换防守位置,而仅是为了对付击球员击球而
临时站在某个防守位置时,就不把这个临时防守位置作为他的防守位置记录。
例如:守队为防备攻队的抢分触击,把右外场手临时调入内场防守。又例如:
二垒手临时到外场防守等第。
(B)替补击球员击球或替补跑垒员跑垒后,不管是否继续比赛下去,应在
上场队员名单的方格内打个记号或写个字以便作为替补击球员或替补跑垒员进
行个别记录。例如:甲在第三局替代某某击出一垒安打;乙在第六局代某某
击出腾空球被接杀;丙在第七局代某某跑垒被封杀出局;丁在第九局代某某
击球击出地滚球被传杀出局并为某某取得一分等等。
凡经过裁判员宣布上场比赛的替补击球员和替补跑垒员都要加以记录。
但是,宣布后并未上场就被替换下来时,只记录后继替补队员为前位替补队员
击出什么球或如何跑垒等。
(C)记录数字的核对。
只要各队的自由击球数、四球上垒数、投球中身上垒数、击出触击牺牲打
数、击出腾空牺牲打数、被妨碍或阻挡上垒数的总和等于该队得分数、残垒数
和被对方队接杀数的总和就证明记录的统计数字是正确的。
(D)击球顺序的错误。
当不应轮及的击球员被接杀出局,而应轮及的击球员又在投手起动向下
一击球员投球前经对方申诉被判出局时,记应轮及的击球员一次“轮击”出局,
并记对方队一个“接杀”和一个“助杀”(如有助杀行为时)。如不应轮及的
击球员击球后上垒,应轮及的击球员因为未按击球顺序击球被对方队申诉出局
时,记应轮及的击球员一次“轮击”出局,并记接手一次“接杀”,而不应轮
及的击球员的击球上垒一概取消。如果连续有一个以上的击球员未按击球顺序
击球时,由于这些击球都变为合法击球,所以就照已形成的局面记录,应轮及
击球而未击球的击球员则作为失去一次击球机会而不作任何记录。
(E)有效比赛和弃权比赛。
1.如果比赛是有效比赛,把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队员和全队的攻守活动
都按本规则四.一○和四.一二的规定加以记录。如果是平局比赛,不记胜队
投手和负队投手。
2.如果比赛在构成有效比赛后弃权,把从开始直到弃权时为止的所有
队员和全队的攻守活动都记录下来。如果弃权时,胜队本来一直领先,就将
直到弃权为止具备赢球或输球条件的投手记录为胜队投手或负队投手。因对
方弃权而得胜的队如果在对方弃权时比分落后或相等时,不记胜队投手或负
队投手。如果弃权时未赛到有效局次,则不作任何记录,只记弃权。
一○.○四:得分打
(A)击球员由于击出安打、触击牺牲打、腾空牺牲打、守场员选杀而
使跑垒员得分时,或满垒,击球员由于得四球、投球中身、被妨碍或跑垒被
阻挡上一垒而变成跑垒员,使三垒跑垒员被迫进入本垒得分时,都记击球员
得分打。
1.击球员击出本垒打时,记该击球员得分打。如垒上有跑垒员,按跑垒员
加记其得分打。
2.二出局前,三垒跑垒员由于守场员的失误而进入本垒得分时,如果
记录员认为守场员即使不失误,三垒跑垒员也能返回本垒得分时,记击球员
得分打。
注:二出局前,一垒无跑垒员,接手“三击”漏接,在传杀一垒时,三垒
跑垒员跑回本垒得分,此时记击球员得分打。
(B)击球员击出地滚球造成双封杀或封触双杀时,即使有跑垒员跑回本垒
得分也不记击球员得分打。
(C)守场员传球一垒或其他垒,因失接传球而未完成双杀时,不记击球员
得分打。
(D)守场员持球在手或传球传到错误的垒位而使跑垒员进入本垒得分时,
是否记得分打要由记录员作出判断。通常,如果跑垒员在继续进垒而得分就记
得分打;如果跑垒员停止前进,见守场员失误再跑进得分则只记守场员选杀得
分,而不记得分打。
一○.○五:安打
击球员由于下列任一情况安全上垒时,记击球员“安打”。
(A)在安全到达一垒或后继任一垒位时,击出的界内球未经守场员接触
而停止在比赛场内或碰触或越过篱笆或本垒打线时;
(B)由于击出的界内球异常迅猛或很慢致使守场员来不及传杀因而安全
到达一垒时;
注:守场员接击出的球并有可能传杀时,因受其他守场员的碰触或阻挡致
未能传杀时,仍记击球员“安打”。
(C)由于击出的界内球弹跳不规律致使守场员虽经正常努力也未能接杀,
因而击球员安全到达一垒时;
注:击出的界内球先碰触投手板、本垒板或垒包致使守场员虽经正常努力
也未能接杀因而击球员安全到达一垒时,亦记击球员“安打”。
(D)击出的球未经守场员接触而到达外场界内地区,守场员虽经正常努力
也未能接杀出局时,但记录员判定经正常努力可以传杀出局时不记“安打”。
(E)击出的界内球在未经守场员接触前先碰触跑垒员或裁判员时;
注:跑垒员因碰触内场腾空球被判出局时不记击球员“安打”。
(F)守场员未能传杀前位跑垒员而记录员又认为守场员虽经正常努力亦
难以传杀击跑员时。
注:在难以确定应记“安打”或“失误”时,应从保护进攻考虑,记击球
员“安打”而不记守场员“失误”。例如:守场员精彩的接杀未能传杀击跑员
出局时,记击球员“安打”而不记守场员“失误”。
一○.○六: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不记击球员“安打”:
(A)前位跑垒员被封杀出局或如无失误可能被封杀出局时;
(B)虽然击出明显的安打,但被迫进垒的前位跑垒员在跑进中漏踏下一
垒位而被申诉出局时,不记击球员“安打”而记一次“轮击”。
(C)当投手、接手或任一守场员将正在向下一垒位跑进或退回原占垒位
的前位跑垒员传杀出局或如无失误经正常努力可以传杀出局时,记击球员一次
“轮击”,但不记“安打”。
(D)守场员未能将前位跑垒员传杀出局,但记录员认为可以传杀击跑员
于一垒时;
注:如果守场员在试图传杀一垒时,只是盯望或假作盯望其他垒上的跑垒
员而不传杀,则此条规定并不适用。这时记击球员“安打”。
(E)跑垒员因妨碍守场员接传击出的球而被判出局时,不记击球员“安
打”。但记录员认为如不发生妨碍行为,击跑员确能安全到达一垒时,仍记
击球员“安打”。
一○.○七:垒打数的确定
在无失误或接杀情况下,一垒打、二垒打、三垒打或本垒打的确定作如下
规定:
(A)根据本条(B)及(C)的规定,击跑员停止在一垒为一垒打,停止
在二垒为二垒打,停止在三垒为三垒打,踏触所有垒位回到本垒为本垒打。
(B)垒上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安打后越过一垒进至二垒或三垒时,击
球员的垒打数要根据击球员靠自己击出的安打所进的垒数来决定,或者是否靠
守场员的选杀所进垒数来决定。
注:前位跑垒员如果在本垒被传杀出局或者记录员认为守场员如不失误
就能传杀于本垒时,不能记击球员“三垒打”。该跑垒员如果在三垒被传杀
出局或者记录员认为守场员如不失误就可能将其传杀于三垒时,不能记击球员
“二垒打”。此外,不能以前位跑垒员的进垒数来确定击球员的“垒打数”,
即使前位跑垒员并未进垒或只进一个垒,但可能记击球员“二垒打”;即使
前位跑垒员进两个垒,击跑员即使进到二垒,但也可能只记击球员“一垒打”。
【判例】1.一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一右外场安打球,右外场手接球
后传杀一垒跑垒员于三垒,但未成功,击球员进至二垒。这时只记击球员“一
垒打”。
2.二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界内腾空球到外场,跑垒员止步观察该球
是否被外场手接住,确定安打无误后才跑进,因而只到达三垒。但击跑员进至
二垒,这时记击球员“二垒打”。
3.三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界内腾空球到外场,跑垒员稍离三垒,以为
可能会被外场手接住而返回三垒。但这是安打球。三垒跑垒员怕被传杀而没有
向本垒跑进。但击跑员进至二垒。这时记击球员“二垒打”。
(C)击球员如果用滑垒争取二垒打或三垒打时,必须踏触最后达到的垒
位。如因滑垒过头(未触垒)而在回踏垒位前被触杀出局。他的安打数只能
按已安全到达的垒位记录。如在二垒滑垒过头(未触垒)被触杀时只记“一垒
打”;如在三垒滑垒过头(未触垒)被触杀时只记“二垒打”。
注:但是在二垒先触垒再跑过头虽在回踏垒位时被触杀出局,仍记击球员
“二垒打”;在三垒先触垒再跑过头,虽在回踏垒位时被触杀出局,则仍记击
球员“三垒打”。
(D)击出安打的击球员如果漏踏垒位,以其安全到达的最后垒位记其“一
垒打”或“二垒打”或“三垒打”。如果漏踏本垒,记“三垒打”;漏踏三垒,
记“二垒打”;漏踏二垒,记“一垒打”;漏踏一垒,不记“安打”,而记一
次“轮击”。
注:此条规定也适用于前位跑垒员漏踏垒位时击球员垒打数的确定。
(E)击球员根据本规则七.○五、七.○六(A)的规定被判二垒打或三垒打
或本垒打时,根据实际进垒情况分别记其“二垒打”或“三垒打”或“本垒打”。
(F)决胜安打:除下列(G)的规定外,击球员于最后一局击出安打,使
得分超过对方队而取得比赛胜利时,击球员的垒打数以跑垒员跑回本垒取得决胜
分的进垒数来决定。但击球员的安全跑垒数应与取得决胜分的跑垒员的进垒数相
同。例如:最后一局,二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的球着地后越出本垒打线而得
二垒打,如二垒跑垒员回本垒得决胜分,记击球员二垒打,但三垒跑垒员回本垒
得决胜分,只记击球员一垒打。
注:根据本规则六.○九、七.○五规定,击球员可能不靠自己的安打而取得
额外的垒打数。但仍应按本规定记垒打数。
(G)击球员在最后一局将球击出场外成本垒打因而取得比赛的胜利时,击
球员和垒上跑垒员都记得分。并记击球员“本垒打”。
一○.○八:偷垒成功
凡跑垒员的进垒并不依靠安打、出局、封杀、失误、选杀、漏接或暴投或
犯规,并符合下列规定的,给跑垒员记一次“偷垒成功”:
(A)跑垒员在投手起动投球前向下一垒位偷进时,即使投球造成暴投或漏
接致跑垒员到达下一垒位,仍记跑垒员“偷垒成功”,不记投手“暴投”或接手
“漏接”。但是,如果暴投或漏接使偷垒的跑垒员多进一个垒,其他未偷垒的
跑垒员也进一个垒时,则除记偷垒的跑垒员“偷垒成功”外,还要记投手“暴
投”或接手“漏接”。
注:1.三垒跑垒员在投手起动投球前起动偷本垒时,投球造成暴投或漏接。
这时,记录员认为即使不发生暴投或漏接跑垒员也能下分时,记跑垒员“偷垒
成功”。
2.三垒跑垒员偷垒时,接手或守场员妨碍击球员击球,按七.○四(D)规定,
得分的三垒跑垒员除记得分外,另记“偷垒成功”。
3.击球员的四坏球上一垒,非被迫同时进一个垒的跑垒员如果在投手起动
投球出手前已起动偷垒并安全到达下一垒位时,记该跑垒员“偷垒成功”。
(B)跑垒员偷垒,接手接投球后为截杀该跑垒员而传球,但传偏致跑垒员
安全进垒时,记该跑垒员“偷垒成功”,不记接手“失误”。但是,接手传偏
使偷垒的跑垒员多进一个垒,其他不偷垒的跑垒员也进一个垒时,除记偷垒的
跑垒员“偷垒成功”外,还要记接手一次“失误”。
(C)跑垒员试图偷垒或被投手投牵制球后在垒间被夹杀,如未借助守场员
的失误而免于夹杀并且进占一个垒位时,记该跑垒员一个“偷垒成功”。这时,
如果其他跑垒员也乘机进占一个垒位时,也记其他跑垒员一次“偷垒成功”。
如果跑垒员趁另一跑垒员试图偷垒而被夹杀于垒间,并且未借助守场员的失误
而安全退回原占垒位时,应记乘机进垒的跑垒员一次“偷垒成功”。
(D)进行双偷垒或三偷垒时,只要其中一个跑垒员在到达欲偷垒位前被
接杀出局,则其他跑垒员都不记“偷垒成功”。
(E)偷垒的跑垒员因滑垒过头在企图继续进垒或退回触垒时被触杀,则
不记该跑垒员“偷垒成功”。
(F)记录员如果认为试图偷垒的跑垒员的安全进垒是由于守场员没有把
传来的好球接住时,不记偷垒的跑垒员“偷垒成功”,而记“偷垒被传杀”。
没有把传来的好球接住的守场员记一次“失误”,并记传球的守场员一次“助
杀”。
(G)跑垒员企图偷垒,但由于守场员没有注意其偷垒,也属传杀行为而
进垒时不记“偷垒成功”,而记“守场员选杀”进垒。
注:但是,一、三垒有跑垒员,一垒跑垒员偷垒,接手接投球后为防避
三垒跑垒员抢入本垒而未传杀二垒,一垒跑垒员因而进入二垒,此时仍记其
“偷垒成功”。
(H)“偷垒被传杀”:跑垒员如有下列任一行为而被判出局或守场员如
不失误应判出局时,记该跑垒员一次“偷垒被传杀”:
1.试图偷垒时;
2.投手传牵制球后未及时返垒而试图进占下一垒位时(只要向下一垒位
移动就要看作试图进占下一垒位)。
注:1.如果跑垒员见接手接投球时不注意而进行偷垒时,则不论被传杀出局
或由于守场员的失误而进占垒位都不记该跑垒员“偷垒被传杀”,也不记“偷
垒成功”,而按一般传接杀或防守失误记录。
2.跑垒员因被阻挡而进占一个垒位时,不记“偷垒被传杀”。
3.离开垒位的跑垒员在回垒被传杀出局或如无失误可传杀出局时,不记
该跑垒员“偷垒被传杀”。
一○.○九:牺牲打
(A)二出局前,击球员触击,送垒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跑垒员安全进垒而
本人则被传杀于一垒或守场员如不失误会被传杀于一垒时,记该击球员一次
“触击牺牲打”。
(B)二出局前,击球员触击,守场员传杀垒上跑垒员,虽无失误但未能传
杀出局致击跑员进入一垒时,仍记击球员一次“触击牺牲打”。但是,记录员
如果认为守场员不但未能传杀垒上跑垒员出局,而且改而传球一垒而无失误也
不能传杀击跑员出局时,记击球员“安打”,而不记“触击牺牲打”。
注:一垒跑垒员于击球员触击后进入二垒,但由于跑垒或滑垒过头,于回踏
垒位时被触杀出局,这时仍记击球员“触击牺牲打”。
(C)守场员接触击球后将进垒的跑垒员传杀出局时,不记击球员“触击牺
牲打”而记一次“轮击”。
(D)记录员认为击球员的触击不在于送跑垒员进一个垒而在于击出触击安
打时,不记击球员“触击牺牲打”而记其一次“轮击”。
注:在运用上述规定时,如发生应记“牺牲打”还是“轮击”的疑问,则应
从保护进攻、有利于击球员来考虑。
(E)二出局前,击球员击出腾空球或平直球,外场手或进入外场的内场手
接球并发生下列任一情况时,记击球员“腾空球牺牲打”:
1.守场员将球接住,而跑垒员于接球后偷回本垒得分时;
注:击出界外腾空球如符合上述情况亦记击球员“腾空球牺牲打”。
2.守场员将球失落,而跑垒员跑回本垒得分,记录员认为即使守场员将球
接住,跑垒员于接球后也能抢回本垒得分时。
注:即使其他跑垒员由于击球员击球后成为击跑员而被封杀出局,只要三垒
跑垒员于守场员接球后抢回本垒得分,仍应按本规则一○.○九(E)2.的规定
记击球员“腾空球牺牲打”。
一○.一○:接杀
“接杀”记在下列有关守场员名下:
1.接住界内外腾空球或平直球的守场员;
2.接住传来的球,使击跑员或跑垒员出局的守场员;
3.持球触杀离开原占垒位的跑垒员的守场员;
(A)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记接手一次“接杀”:
1.击球员不合法击球时;
2.击球员触击成界外球被判三击出局时;(注意本规则一○.一七(A)4.
的例外)
3.击球员被击出的球碰触而被判出局时;
4.击球员因妨碍接手而被判出局时;
5.击球员不按击球顺序击球而被判出局时;(见本规则一○.○三(D)的规定)
6.击球员得“四球”上一垒,但未踏触一垒而被判出局时;(见本规则四.○九
(B))
7.跑垒员在决胜得分时未从三垒跑回本垒而被判出局时(见本规则四.○九
(B))
注:此外,下列情况亦记接手“接杀”:
1.击球员击出界内球,有意再用棒触及该球而被判出局时;(见本规则
六.○五(H))
2.击出的界内或界外高飞球,击球员或攻队队员妨碍守场员接杀因而判
击球员出局时;
3.二人出局前,一垒有跑垒员,击球员三击不中接手漏接,因而击球员
被判出局时;
4.击球员二击后挥棒未中,但投球触及身体或挥棒后棒触及接手,因而
被判出局时;
5.击球员击出高飞球,接手因受观众妨碍而失接,因而判击球员出局时;
6.投手起动投球,但击球员从一侧击球员区移动到另一侧击球员区因而
被判出局时;
7.二人出局前,三垒跑垒员抢进本垒,但击球员妨碍接手因而判三垒跑
垒员出局时。
(B)接杀的其他记法如下(除特殊情况外只记“接杀”,不记“助杀 ”):
1.击球员因“内场腾空球”被判出局,但守场员未接球时,记录员给最
可能就近接球的守场员记一次“接杀”。
2.跑垒员被击出的界内球(包括内场腾空球)碰触时,给离该球最近的
守场员记一次“接杀”。
3.跑垒员因躲避触杀跑离跑垒线而被判出局时,给该跑垒员躲避的守场
员记一次“接杀”。
4.跑垒员超越前位跑垒员而被判出局时,给离超越地点最近的守场员记
一次“接杀”。
5.跑垒员因反向跑垒被判出局时,给防守在该跑垒员开始反向跑垒的垒
位的守场员记一次“接杀”。
6.跑垒员因妨碍守场员被判出局时,给被妨碍的守场员记一次“接杀”。
如被妨碍的守场员将球传出,则给接该传球的守场员记一次“接杀”,被妨碍
传球的守场员记一次“助杀”。
7.如击跑员由于前位跑垒员的妨碍行为而按本规则六.○五(M)的规定
被判出局时,记一垒手一次“接杀”。如果守场员被妨碍时正在传球,则给
该守场员记一次“助杀”,而给接传球的守场员记一次“接杀”。
注:在一次攻守行为的多次传球中,例如夹杀,守场员的传球如被妨碍,
仍只记一次“助杀”。(参阅一○.一○(B)6-7)
一○.一一:助杀
守场员接击出的球后传出或阻截击出的球后传出或任何传球导致击跑员
或跑垒员出局时,记该守场员一次“助杀”。守场员传球后,即使由于接球
的守场员失接而未能将击跑员或跑垒员接杀,如果记录员认为如无失误可以
传杀出局时,可记传球的守场员一次“助杀”。在夹杀过程中,如夹杀成功
或如无失误可夹杀成功时,参与传球或阻截的守场员都记“助杀”,但每个
守场员不论传球或阻截多少次,在这次夹杀中只记一次“助杀”。
注:只是碰一下球而无助于传杀的不能记“助杀”。这里所谓“阻截击
出的球”是指改变球的方向或减慢球的速度因而有助于传杀击跑员或跑垒员
出局,因此记“助杀”。
(A)守场员在传球或阻截击出的球时,受到跑垒员的妨碍或跑垒员为躲
避触杀而跑离跑垒线,裁判员因此判跑垒员出局时,给该守场员记一次“助杀”。
(B)投手投杀击球员出局(即:三击出局)时,不记投手一次“助杀”。
但是击球员三击不中接手未将球接住,投手将球捡起向一垒传球而将击球员
传杀出局时,记投手一次“助杀”。
注:但是投手的这一传球造成野传时,记录员认为这一传球如果传好,能
传杀击球员出局,就记投手一次“失误”。
(C)接手接得投手投球后,为将试图偷垒的跑垒员传杀出局或将跑垒员
牵制传杀出局或将企图进入本垒得分的跑垒员触杀出局时,不记投手“助杀”。
(D)守场员传球传偏致使跑垒员安全进垒时,即使在后继的攻守活动中
被其他守场员传杀出局,也不能给传球传偏的守场员记一次“助杀”。因为
传球传偏以后的防守行为是新的攻守活动。除非该守场员在后继的新的攻守
活动中又参与了防守。
一○.一二:双杀和三杀
在投手两次投球之间或投球后造成死球局面之间,守场员没有失误而连续
把两个或三个击球员和跑垒员传接杀出局时,分别给参与双杀或三杀的守场员
记“助杀”或“接杀”。
注:1.一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一垒前地滚球,一垒手接球后传球给进
入二垒的游击手,封杀一垒跑垒员于二垒,游击手接着传球一垒,一垒手接杀
击跑员成“双杀”,这时各记一垒手和游击手一个“助杀”和一个“接杀”。
2.一个接杀或两个接杀成死球局面后,如果投手持球准备恢复比赛时立即
传球提出申诉而使跑垒员出局时,应追加一个接杀成“双杀”或“三杀”。
一○.一三:失误
凡守场员由于接球不稳或失接或传球传偏致延长了击球员的击球时间或
延长了跑垒员的跑垒权利或使跑垒员进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垒时,记该守场员
一次“失误”。
注:1.守场员处理击出或传出的球时动作比较缓慢并不构成技术失误,不
记“失误”。
2.不能只根据守场员是否接触击出或传出的球来决定是否记他“失误”,
击出的地滚球在守场员的腿间穿过,或守场员对直上直下的腾空球没有在落地
前接住,而记录员认为象这样的球应能接住时,应记该守场员一次“失误”。
3.除非规则中有特殊规定,对守场员心理上和判断上的错误并不记“失误”。
(A)守场员没有把界外腾空球接住而延长了击球员的击球时间时,记该
守场员一次“失误”。这与击球员因此而安全到达一垒或被判出局无关。
注:这里所谓“界外腾空球”指守场员经过努力可以接住的界外腾空球。
(B)守场员接传来的球或击出的地滚球后可能把击跑员杀出局,但未
持球踏触一垒或触及击跑员而使击跑员安全进垒时,记该守场员一次“失误”。
(C)守场员接传来的球或击出的地滚球后可能把被迫进垒的跑垒员杀出局,
但未持球触垒或触及跑垒员而使跑垒员安全进垒时,记该守场员一次“失误”。
(D)1.守场员传球传偏致跑垒员安全进垒,而记录员认为如该球传好能使
跑垒员出局时,记该守场员一次“失误”。但是,根据本款规则,接手的传球传
偏如果是为了阻止跑垒员的偷垒时,不记接手“失误”,而记跑垒员“偷垒成功”。
2.守场员为了防止跑垒员进垒而传球,但传偏致跑垒员或其他任一跑垒员进
垒。如果进垒数比传球传好时的进垒数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垒时,记该守场员
一次“失误”。
3.守场员的传球如果发生不自然的弹跳或碰触垒包、投手板、跑垒员、守
场员或裁判员致跑垒员安全进垒时,记该守场员一次“失误”。
注:1.有时守场员的传球仍然准确,在适用本款规定时看来有点不合理,
但是只要跑垒员进垒,就要记守场员一次“失误”。
2.因夜间灯光照明的光线或白天太阳光线的照射而导致失接时,记传球的
守场员一次“失误”。
4.守场员一次传球传偏不论造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跑垒员进多少个垒,都
只记该守场员一次“失误”。
(E)守场员如未能挡接或未试图挡接准确传来的球致跑垒员进垒时,记该
守场员一次“失误”。如果传球到二垒,记录员要确定应由二垒手还是游击手
接球,记应该接球而未把球接住或不去接球的二垒手或游击手一次“失误”。
注:记录员如果认为无须传球或传球也不能使跑垒员出局时,即使传球准确
而接球的守场员没有接好,应记传球的守场员而不是记接球的守场员一次“失误”。
(F)守场员因妨碍或阻挡行为使击跑员进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垒时,不管击
球员或跑垒员进几个垒,只记该守场员一次“失误”。
注:记录员如果认为守场员的阻挡行为并未改变当时的攻守活动时,不记
该守场员“失误”。
一○.一四: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不记“失误”:
(A)接手为截杀偷垒的跑垒员,即使把球传偏致跑垒员安全进垒,也不记
接手一次“失误”,而记“偷垒成功”。除非该跑垒员或其他跑垒员因此而多
进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垒。
(B)守场员虽然传球过偏,但记录员认为这一传球虽然传得准确也无法传
杀击跑员或跑垒员时,不记该守场员“失误”,而记击球员“安打”。除非这
一偏传使击跑员或跑垒员比准确传球所能进占的垒数多一个或一个以上时才记
该守场员一次“失误”。
注:守场员接击出的难度极大的球后,因身体失去重心而传偏时,即使传
准可能使跑垒员出局时,也不记该守场员“失误”。但这一偏传比准确传球所
能进占的垒数多一个或一个以上时,仍记该守场员“失误”。
(C)守场员在谋取双杀或三杀的最后一传中传球过偏,致使双杀或三杀
失败时,不记该守场员“失误”(因为在连续的一次防守活动中已接杀过一次)。
除非这一偏传使任一跑垒员比准确传球所能进占的垒数多一个或一个以上时才
记该守场员一次“失误”。
(D)守场员没有把击出的地滚球接住或把击出的腾空球或平直球失落或把
传来的球失落,但及时捡起来封杀了任一垒上的跑垒员时,不记该守场员“失误”。
(E)二出局前,三垒由跑垒员,击球员击出界外腾空球,守场员为了不使
三垒跑垒员于接球后离垒下分,有意不去接或失落该球时,不记该守场员“失误”。
(F)由于投手和接手投球接球数比其他守场员都多得多,所以,根据本规
则一○.一五规定,投手的暴投和接手的漏接都不作为“失误”记录。
1.击球员由于四球、投球中身、暴投或漏接而上一垒时,不记投手或接手
“失误”。
1)三击时暴投致击球员上一垒时,记投手一次“投杀”和一次“暴投”。
2)三击时漏接致击球员上一垒时,记投手一次“投杀”,接手一次“漏接”。
2.跑垒员由于暴投、漏接或投手犯规而上垒时,不记投手或接手“失误”。
1)裁判员宣判“四球”时暴投或漏接致
①击跑员的进垒超过一垒而到达二垒;
②被迫进垒的任一跑垒员的进垒超过一个垒;
③非被迫进垒的任一跑垒员进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垒时,记投手一次“四
球”,并根据实际情况记投手一次“暴投”或接手一次“漏接”。否则,只记
击球员“四球上垒”。
2)三击时暴投或漏接,但接手立即将球捡起来传杀击跑员于一垒或持球触
杀击跑员而其他跑垒员乘机进垒时,记投手一次“投杀”。对跑垒员的进垒不记
投手“暴投”也不记接手“漏接”,而根据传接杀情况,记传接杀守场员“接杀”
或“助杀”。
注:但二人出局前,一垒有跑垒员,击球员三击出局,投手暴投或接手漏接,
致一垒跑垒员进垒,此时,记投手“投杀”,另记投手“暴投”或接手“漏接”。
一○.一五:暴投和漏接
(A)投手合法投出的球过高、过低或过偏致接手虽经正常努力仍无法阻截
或控制因而跑垒员进垒时,记投手“暴投”。
投手合法投出的球先着地再经过本垒板致接手难以阻截或控制因而跑垒员进
垒时,也记投手“暴投”。
(B)投手合法投出的球,接手经过正常努力可以将球接住或控制,但未能
接住或控制致使跑垒员进垒时,记接手“漏接”。
一○.一六:四球和故意四球。
(A)击球员因“四球”安全上一垒时记一次“四球”。但击球员得“四球”
时,被投球击中时记“投球中身”,不记“四球”。当一个以上的投手给一个
击球员投出“四球”时的记法见本规则一○.一八(G)的规定。当一个投手给
一个击球员及其替补击球员投出一个“四球”时的记法见本规则一○.一七(B)
的规定。
(B)击球员因投手在最后一投时无意投出好球而得“四球”时记投手一次
“故意四球”。
注:击球员得四球,但未进入一垒而被判出局时,不记其“四球”,而记
一次“轮击”另记接手一次“接杀”。
一○.一七:三击
(A)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记“三击”:
1)击球员三击,接手将球接住时;
2)二出局前,一垒有跑垒员,击球员三击,但接手漏接时;
3)击球员三击,由于接手失接而变成击跑员时;
4)击球员三击时采用触击法击成界外球时。但是,击球员三击时如果采用
触击法击成腾空球并被接杀出局时,不记击球员“三击”,而记一次“轮击”,
并记接球得守场员一次“接杀”。
(B)击球员二击后由替补队员继续击球而得“三击”时,记原击球员“三
击”,而不记替补击球员“三击”。如替补击球员由于诸如“四球”或其他行为
完成其击球任务时,记替补击球员“四球”或其他。
一○.一八:责任失分
责任失分是指应由投手负责的失分。应根据没有任何失误(包括接手的妨碍
行为)和接手漏接得比赛局决定责任失分。在决定如不失误跑垒员可能到达哪个
垒有疑问时,应从有利于投手的角度加以考虑。投手如投“故意四球”不管任何
情况都要看作跟一般的“四球”一样。
(A)在守场员有机会传杀三个攻队队员(三个出局机会)前,如果跑垒员
的得分是由于安打、触击球牺牲打、腾空球牺牲打、偷垒、接杀、守场员选杀、
四球(包括故意四球、投球中身)、投手犯规或暴投(包括三击时暴投,击球员
安全上一垒)时记投手责任失分。为便于运用本条规定,对守场员的妨碍,作为
传杀攻队队员的机会来解释。暴投纯属投手错误,在记录责任失分时与投手犯规、
四球上垒同样处理。
注:所谓“出局机会”是指本来可以使攻队队员接杀或传杀出局,但由于
守队队员失误而未能使之出局的局面。这对投手来说是“出局机会”。
(B)如得分跑垒员的到达一垒是由于下列原因时,不记投手责任失分:
1.在击球员击出界外腾空球未被接杀而延长其击球时间后击出安打或其他
原因上一垒时;
2.由于被妨碍或阻挡而上一垒时;
3.由于守场员的失误而上一垒时;
(C)跑垒员的得分如果是由于守队队员的失误而延长了跑垒的权利,而记
录员认为如无失误,则可能被接杀出局时,不记投手责任失分。
(D)跑垒员的进垒如果是借助于失误、接手漏接或守场员的妨碍或阻挡,
而记录员认为如果不借助于这些失误,跑垒员就不可能得分时,不记投手责任
失分。
(E)在确定投手的责任失分时,投手的失误完全与其他守场员的失误同等
看待,不记投手责任失分。
(F)如遇守场员失误,在确定守队如无失误,跑垒员可能到达哪几个垒位
时,要从有利于投手的角度加以考虑。
(G)替补投手上场时,对上场时已经在垒上的跑垒员的得分(不管应记
责任失分与否)不负任何责任。
注:替补投手对自己所投击球员由于守场员选杀被替补投手留落下来的跑
垒员而上一垒的,替补投手对其得分也不负责任,不记替补投手的责任失分。
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规定每个投手只对他投球时上垒的跑垒员的得分负责。
投手使跑垒员上垒后被替补,他对被替补前垒上跑垒员的得分要负责,除非这些
跑垒员的出局不是由于击球员的击球,而是由于诸如偷垒失败、传牵制球出局或
击跑员妨碍行为出局。(参阅下面第7例)
【判例】1.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到一垒,投手乙替补甲,击球员B击出地滚
球被传杀出局,送甲到二垒,击球员C击出腾空球被接杀出局,击球员D击出一垒
安打,A得分,记甲责任失分。
2.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到一垒,投手乙替补甲,击球员B到一垒使A被封杀
出局于二垒,击球员C击出地滚球被传杀出局,送B到二垒,击球员D击出一垒安
打,B得分,记甲责任失分。
3.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上一垒,投手乙替补甲,击球员B击出一垒安打,送
A到三垒,击球员C击出地滚球到游击手,A被传杀出局于本垒,B到达二垒,击球
员D击出腾空球被传杀,击球员E击出一垒安打,B得分,记投手甲责任失分。
4.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上一垒,投手乙替补甲,击球员B得四球上一垒,A
上二垒,击球员C击出腾空球被接杀,A被牵制传球出局于二垒,击球员D击出二垒
打,B从一垒进入本垒得分,记投手乙责任失分。
5.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上一垒,投手乙替补甲,击球员B得四球上一垒,A
上二垒,投手丙替补乙,击球员C击出内场地滚球,A被封杀于三垒,击球员D又
击出地滚球,B被封杀于三垒,击球员E击出本垒打,得三分。记甲责任失分1,
乙责任失分1,丙责任失分1。
6.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上一垒,投手乙替补甲,乙四球,击球员B上一垒,
A上二垒,击球员C击出一垒安打,满垒,击球员D击出地滚球,A被封杀于本垒,
击球员E击出一垒安打,B及C下分。记甲及乙的责任失分各1。
7.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上一垒。投手乙替补甲,击球员击出一垒安打,
A偷进三垒时被传杀出局,B乘传球三垒进入二垒,击球员C击出一垒安打,B下
分,记乙责任失分。
(H)替补投手在击球员“球”多于“击”时上场,如替补后击球员得四球
上垒,替补投手并不负责。
1.替换投手时,击球员如果是无击二球、一击二球、无击三球、一击三球或
二击三球,替补后击球员得四球上垒,其责任由原投手负责,不由替补投手负责。
2.但替补后,击球员如由于其他原因如安打、守场员失误、守场员选杀、
封杀,投球中身而上垒时,其责任由替补投手负责。
注:本规则一○.一八(H)不得作与一○.一八(G)相抵触的解释。
3.替补投手时,击球员如果是二击二球、二击一球、无击一球、二击无球
或一击无球,替补后击球员如得四球上垒,其责任归替补投手。
(1)在一局中替换投手时,在决定替补投手的责任失分时,不应从替补
上场前的失误或漏接出局机会(即失误上垒)中得到好处。
注: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避免替补投手认为不会记其责任失分而作不负责
任的投球。有时,替补投手的责任失分可能不是该队的责任失分。现举例说明
如下:
【判例】1.二出局,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上一垒,击球员B因守场员失误
上垒,投手乙替补甲,击球员C击出本垒打,得三分,记失分2,甲责任失分0,
乙责任失分1。
2.二出局,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上一垒,击球员B又得四球上垒,投手乙
替补甲,击球员C又因守场员失误上垒,成满垒,击球员D打出本垒打,得四分,
记甲及乙失分各2,但甲责任失分0,乙责任失分0。
3.无出局,投手甲四球,击球员A上一垒,击球员B因守场员失误上垒,投手
乙替补甲,击球员C击出本垒打,得三分,击球员D及E被投杀出局,击球员F因
守场员失误上垒,击球员G击出本垒打,下2分,记投手甲失分2,其中责任失分1,
记投手乙失分3,其中责任失分1。
一○.一九:胜队投手和负队投手
(A)开局投手在一场得胜得比赛中应至少投了五整局,而且在被替补时得
分领先,替补后直至比赛结束止仍然领先而得胜时记开局投手为“胜队投手”。
(B)开局投手“应至少投了五整局”适用于所有只打六局或六局以上不足
九局的比赛。如果是五局有效的比赛,开局投手应至少投了四整局,而且在被
替补时得分领先,替补后直至比赛结束止仍然领先而得胜时记开局投手为“胜
队投手”。
(C)胜队得开局投手如果根据本条规则(A)(B)的规定或使用两名以上
的替补投手致不能记“胜队投手”时,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开局投手投球不足五局而被替补时比分领先,以后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投手
替补,但比分一直领先到终局时,记录员给最起作用的替补投手记“胜队投手”。
2.就胜队或负队投手而言,比赛中遇到比分相等时就等于重新争夺胜负。
3.比赛中对方队一经领先,本队所有已投球的投手就失去“胜队投手”的记
录,除非把比分扳回并领先直至终局而取胜时,才记该投手为“胜队投手”。
4.替补投手投球后,把比分领先并保持到终局时才记其为“胜队投手”。但
是,如果先任替补投手在短暂的比赛中表现不佳而后续的替补投手有效地把比分
领先保持到终局时,不记先任替补投手为“胜队投手”,而记后续替补投手为
“胜队投手”。
(D)如果开局投手被击球员或跑垒员所替补,而被替补前比分领先或被替补
的这一局得分,因而取得比分的领先,被替补后替补投手又继续保持领先到终局
时,在确定谁是“胜队投手”时,应将开局投手在被替补时的一局中所得的分作为
开局投手的得分来考虑。为此,开局投手可以记为“胜队投手”。
(E)开局投手不管投了多少局,在被替补时如果比分落后或者替补后对方队
的得分归其负责,在被替补后又未能把比分扳平或领先时,记开局投手为“负队
投手”。
(F)在使对方队一分未得的比赛中,只有从比赛开始到结束一直投球的投手
才记无失分“胜队投手”。但是在第一局对方队一分未得又无人出局时替补上场的
投手,如果使对方一分未得直至终局,则可记替补投手为无失分“胜队投手”。如
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手共同使对方队一分未未得直至终局,则将这一事实记录在
正式的投手投球成绩中。
(G)有些比赛,主办单位可能事先规定每个投手在每场比赛中只能投若干局,
例如两局或三局。象这样的比赛,习惯上比分取得领先并保持领先直至终局的开局
投手或替补投手记为“胜队投手”。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开局投手在比分领先时
被替换,如果替补投手在把领先的地位保持到终局中作出更大努力时,可记替补投
手为“胜队投手”。
一○.二○:替补投手的“助胜”记录
替补投手如符合下列条件时作“助胜投手”记录。“助胜投手”应为:
(A)胜队最后担任投球的替补投手。
(B)不是“胜队投手”。
(C)符合下列任一情况的投手:
1.上场替补时本队得分领先不超过3分(垒上无跑垒员)而至少投了一局;或
2.上场替补时面对的跑垒员或击球员或准备上场的击球员具有把比分拉平的
潜在能力,这就是说,垒上已有跑垒员或面对第一、二位击球员之一;而把比分
领先到终局时;
3.至少有效地投了三局,并把比分领先到终局时;
每一场比赛的胜队只给一个替补投手记“助胜投手”。
一○.二一:技术统计
比赛主办单位应指派正式统计员,根据本规则一○.○二的规定,对每一个
比赛队员的击球、防守、跑垒和投手投球进行记录和统计。
统计员应于联赛结束时向主办单位呈报有关各队和每个队员的技术统计报
告。报告中要写明每个队员的姓名,是右打还是左打,还是左右打,是右投还
是左投(投手),是右传还是左传(守场员)。
在上场队员名单中所列先攻队开局队员,如果在进入防守前被替补,就不
统计他的防守技术,而只统计他的击球技术。
为打开平局而进行的延长局比赛也要进行技术统计。
一○.二二:技术统计的百分率
要计算下列技术的百分率:
(A)胜场率及负场率:以胜场数除以胜场和负场之和为得胜场率,以负场
数除以胜场及负场之和为负场率。
(B)安打率:安打总数(不是垒打总数)除以自由击球总数(按本规则
一○.○二(A)所规定的自由击球总数)。
(C)垒打率:垒打总数除以自由击球总数。
(D)防守率:接杀数加助杀数除以接杀、助杀、失误的总和。
(E)投手责任失分率:责任失分乘以9,再除以投球总局数。
注:计算投手责任失分率时,如投球局数不满整局时,对不满的一部分也应
计算在内(不采用舍去或进位法)。
例:责任失分为3,投球局数为9 1/3局时,其责任失分率的计算为
3 × 9 ÷ 9 1/3 = 2.89
(F)上垒率:安打、四球、投球中身的总和除以自由击球总数、四球、投球
中身、牺牲高飞球的总和。
注:计算上垒率时,因妨碍击球或阻挡跑垒而获得上垒者不计算在内。
一○.二三:评定最佳运动员的最低标准
在评定最佳运动员时,规定最低标准如下:
(A)在评定最佳安打手时,被评定者必须上场击球次数为:本队在全年联赛
中的比赛场次乘以2.7。例如:全年联赛每队比赛140场,则需上场击球次数为378
次(140×2.7)。
例外:如果任一击球员达不到所规定的上场击球次数,则将实际上场击球次数
加上不足的次数共同计算,安打率仍然最高时,可评该击球员为最佳安打手。
上场击球次数即轮击总数,包括自由击球数加上四球上垒、投球中身上垒、牺
牲打上垒、被妨碍或阻挡上垒等次数。
(B)最佳投手的评定:凡投手至少要投足与本队全年联赛场数相等的局数(全
年比赛140场,就要至少投140局)而其责任失分率最低时评为最佳投手。
(C)最佳守场员:按最高防守率及一下任一条件分别评定每个位置的最佳守
场员。
1)接手至少要参加本队全年联赛比赛场数的半数场次。
2)内场手或外场手要至少参加本队全年联赛比赛场次的2/3 以上。
3)投手至少投足本队全年联赛全部比赛场数同样的局数时。但是,投手的防守
率如果与其他投手的防守率相同或高出时,只要他的投球局数少,而防守次数多,仍
可评该投手为最佳防守投手。
--
---------------
| * | * |
---------------
mario的眼睛正看着你呢....
※ 来源:.新龙门客栈 10.23.0.2.[FROM: 10.23.0.10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