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ree (anny), 信区: sports
标  题: 棒球记录调整(一) 球场效应 [讨论]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Nov 21 23:03:39 2000), 转信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Sat Nov 27 15:15:23 1999)

==> Noresize (et cetera) 提到:
>   同样的界外球,在Oakland-Alameda County Stadium会被一垒手接杀,到
>   Jacobs Field却会飞到观众席。同样一颗高飞球,在Pro Player Stadium可
>   能只飞310尺在全垒打墙前一段被接杀,去Coors Field却飞了370尺反而变
>   成了全垒打,在Fenway Park也只飞310尺但却敲到Green Monster而变成了

Fenway Park左外野最短距离是310尺,所以敲不到Green Monster喔 :)

>   E.那实际上应该如何利用park effect来对球员记录作调整呢?有一些目前发
>     展的攻击或投手指数会把park effect列入考虑,但在这一篇文章我们暂时
>     不讨论。相反的,在这里,我想列出两点球迷与专家在考虑park effect时
>     常会犯的谬误:
>     一、有些甚至是有点名气的记录专家(譬如STATS and ESPN里面的那堆,
>         但不包括Bill James)时常会无限上纲的将park effect做如下利用:
>         列出一名球员的主场成绩与客场成绩,然後说这名球员的主场成绩受
>         到球场多大多大的影响。接著,『把这个球员的客场成绩乘以二』,
>         然後说,这才是这名球员『真正的成绩』。这个论点,近几年长期的
>         笼罩在Rockies, Dodgers, Astros, Red Sox的球员头上...
>         喔...听你们在扯啦...上面这个论点有个基本的谬误:一名球员的主
>         场成绩往往不是仅仅受到球场本身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
>         ,不见得说的清楚的原因。我们把这些因素称为『主场优势』。举例
>         来说,Rockies球员在主场的成绩比客队球员到Coors的成绩好了许多
>         许多(这里的讨论可以参照前面The Coors Pitcher那篇的讨论)。
>         这难道不是个厉害的能力吗?
>         要做出上面所列出的推论,必须先证明这名球员的主场成绩比客场成
>         绩好的原因『完全』是因为球场因素。但这些『专家』在做这些讨论
>         的时候完全不会考虑到这些。所以他们写写,我们看看就好。

我没有那麽容易脑充血啦... 我也知道Coors Field的威力啊 :)
比较受不了的就是这种「无限上纲」的情形,有些人的态度就是,Rockies打者
主场的成绩mean nothing,客场的成绩mean everything,这是不公道的,就像
Rob Neyer曾经提过「adjustment theory」,就是Rockies打者可能根据Coors
的特性在打击上做了一些调适,以使他们获取最大的主场优势,可是这样的调适
可能在客场时反过来伤害了自己,这种现象我以前也提过,我记得那时候因为
缺少数据还只是从主客场的战绩来看,这回我找到了一些数据了 :)

这是Rockies这七年主客场的得分,其中94和95年的得分是换算成162场的得分
     Home Away Home/Away
'93   489  269    1.82
'94   439  354    1.24
'95   546  338    1.62
'96   658  303    2.17
'97   545  378    1.44
'98   526  300    1.75
'99   572  334    1.71

可以发现,除了98年是主客场得分同时下降,99年是主客场得分同时上升之外,
如果主场得分进步了,那麽客场一定退步,如果客场进步了,那麽主场又会退步
,甚至假如跳过98年不看的话,97到99也是同样的现象。

Baseball HQ有一篇文章,「The Coors Field Phenomenom, Revisited」,里头
提到「does the park make the pitcher or does the pitcher make the park?」
该文还说接下来会讨论打者的部分,可是一直没下文了... 算park factor的时候
主场的打者成绩占了一半,如果这一半的人可以把主客场的差异从1.24倍搞到
2.17倍,那麽我们也是要问,does the park make the hitter or does the
hitter make the park?

上头的数据缺了各年的park factor,不然可以比较一下。

可是即使如Rob Neyer自己都提了「adjustment theory」,他还是经常很偷懒地
只把主客场的成绩列出,然後说谁谁谁多烂。

啊... 我是不是真的很像脑充血? :)
还有一点很好奇的,park effect这玩意儿问世多久了啊?

--
  一路上有你
            不灌水也可以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