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iao (小焦), 信区: sports
标 题: 乒乓球意识的内容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n 3 12:17:20 2000), 转信
科学意识。一般人都能打乒乓球,但却不是谁都能打好。乒乓球运动有其自身的客观
规律。欲打好,则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客观规律。为此,我们必
须不断地总结自己和他人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采用时代可能
提供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手段),不断地探求乒乓球运动的规律,并用
这些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苦练与巧练相结合的意识。没有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是不苦练的,但却不是所
有苦练者都能成为优秀运动员。乒乓球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当人们的行动符合其
规律时,才能获得成功。探索规律,并用此来指导自己,这就是巧。所以,谁要想打好
乒乓球,就必须苦练与巧练相结合。没有巧练的苦练,是傻练,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说
是白练;没有苦练做基础的巧练,也称不上是巧,因为它违反了训练的最基本规律。
立志意识。志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推动人们
的实践活动。志向总是同毅力相伴而行。一名运动员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可能有
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也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少儿学打乒乓球,一般多从兴趣开始
,而教练员则应随其进步不断地培养他们立志的意识。否则,就会如同古人所云:“志
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判断意识。对付不同的来球,应用不同的打法。若想打好球,首先应对来球作出及
时、准确的判断。这是正确还击来球的前提。
盯球意识。盯球,是正确判断的基础。不少人对来球判断不及时或错误,都是因为
盯球不够。运动员每打完一板球后,都应随球密切注视对方击球的动作(尤其是击球瞬
间的动作),并紧盯对方击出球的弧线。
移步意识。对方来球落点和节奏不定,为确保在最佳的位置和时间击球,或最大限
度地发挥个人的特长技术(如反手位用侧身攻),必须移步击球。应明确,打乒乓球绝
不是单纯的手法问题,随技术水平的提高,脚步移动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明;显、它是争
取主动、抢先进攻的有力保证。
探索合理击球点位置的意识。所谓的击球点位置,即击球点与身体的相对位置。各
种技术动作,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击球位置。它虽有个一般的规律,但因人而宜十分重要
。所以,运动员在打球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地琢磨与研究自己击球时最适宜的位置…
打、摩结合意识。打乒乓球有两个最基本的力,一个是撞击球的力,简称为打;另
一个是摩擦球之力,简称为摩。除近网大高球,可以用单纯的打外,打其它的球,都必
须是打与摩的结合。细究起来,这里还有两层意思。
1、快抽时,以打为主,摩擦为辅。打,可增加球的速度和力量;摩,可使球产生上
旋,上旋有利于制造合理的击球弧线。
2、制造旋转时(如拉弧圈球),应以摩擦球为主。但是一味追求摩擦,势必物极必
反。擦球太薄,反而用不上力,自然难以打出旋转强烈的球来。应先打后摩,即以打的
动作将球近似粘于拍面,然后再加力摩擦。
调节意识。无论哪种技术动作,在还击不同性能的来球时,都必须自觉地调节动作
。具体可细分为:
1、力量调节意识:根据来球情况,适当调节自己的发力。来球慢且高,发大力;攻
对方搓过来的下旋球,自己发力为主,稍借对方来球之力;对方拉冲不特别凶、球略向
前拱时,借力中发力;对方发力抽或冲时,自己应借力挡一板或对付一板,不宜发大力
。
2、拍形调节意识:应视来球旋转与高低,适当调节拍形。来球低或带强烈下旋时,
拍形稍后仰;来球不转或与可网高时,拍形与台面垂直;来球上旋或高于球时,拍形前
倾;
3、引拍调节意识:应视来球的快慢、高低、旋转等变化,相应调整引拍动作的快慢
、大小和高低,切忌习惯性引拍(即不看来球,打完一板球后就习惯地将球拍引至原来
位置)。如,对方拉过强烈上旋的弧圈球来,应高手引拍,并及时向前迎球(不要等球
,更不能有向后的拉拍动作);对方来球下旋且低,应低手引拍;对方来球很快,应减
小引拍动作幅度,加快引拍速度;来球慢且高,应适当加大引拍幅度,以利加力抽杀。
4、手指调节意识:打乒乓球,无论身体何部位发力,最后都要通过手指作用于球拍
。手指是身体发力时离球最近的部位,感觉最敏锐。在发力时,手指有如长鞭之梢儿,
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球时,触球瞬间的技巧全在手腕、手指的发力上
。
5、调节用力方向意识:打球时,应视不同来球,注意调节用力方向。如,攻下旋低
球,应多向上用力;攻不转球,以向前打为主;攻打上旋强烈的加转弧圈球时,应向前
并稍向下用力。
还原意识。每打完一板球后,应迅速调整重心,将身体尽量还原至接近准备姿势,
以为还击下一板球做好准备。有些人因缺乏此意识,打完一板球后,身体重心、手臂和
球拍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结束动作上,待对方将球还击过来,往往有来不及的感觉。
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每打一板球,都要对整个击球动作有清晰的肌肉感觉和表象
,尤其是拍触球瞬间的发力情况应该清清楚楚。打丢一板球,应立刻回忆动作,哪儿错
了?怎样才算正确?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动脑筋还应越来越细。如攻球出界了,出界
多少?刚才的击球动作为什么把球打出界这么远?有了这种意识,练技术才会有收获。
否则,一点体会没有,技术怎么能进步?
掌握击球动作实质的意识。研究技术动作,要注意它的外形,但尤为重要的是应分
析击球动作的实质。摆速快、能发力、打摩结合好、命中率高、适应来球的范围广(即
能依打不同来球的要求相应调整动作),这样的动作,就是好动作。 、
击球动作的时空意识。分析技术动作,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时间节奏方面,如快
带弧圈,上升期击球;攻打弧圈球,上升后期击球;拉下旋球,下降期击球。二是空间
位置(或几何图形的变化)。如挥拍路线、拍形、用力方法等。在时间节奏上,还要特
别讲究从引拍到向前挥拍击球这段时间与来球的节奏合拍,这样才能打出又快又狠的球
来。即在自己发力的同时,又充分借用了对方来球之力。研究与掌握这个节奏非常重要
。
动作不断分化的意识。在技术训练中,应不断将对方的来球总结分类,并明确回击
每一类来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少运动员乐于打顺手球,来球突变,失误一球,甚为
不快。其实,这时应好好想想,此球与顺手球有什么不同,长了、短了?旋转强了?还
是节奏变了?弄清楚此球特点,继而明确打此类球的方法。这样不断将对方来球区分、
归类,并明确打每一类球的不同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技术越来越精细,水平亦越来越
高。
动作定与变的辩证意识。来球变了,打球动作应随之而变;但打同类球的动作,则
是越固定越好。掌握与提高技术的整个过程是,对来球的区分越来越细,相应打球的动
作也越分化越细;但打同类球的动作,又越来越固定。这“固定”与“变化”的统一,
就促进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战术意识。实践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注意研究在比赛中运用战术的方法。因为只有
合理地运用战术,才能使技术充分发挥。二是在训练中应带着战术意识练技术。拿最简
单的右方斜线对攻作例。有人在练习右斜对攻时,能把比赛中的打大角和攻追身的战术
联系起来,有意打大角度或时而打对方中路一板。另一人只是一味地盲目攻斜线。很明
显,前者带着战术意识练习技术的效果要好。
战略意识。在训练中,尤其是在比赛中,要有一个全局观念。如一年中有几次比赛
?哪个比赛最重要?每个比赛的目的和任务都是什么?有时为参加某次有决定意义的大
赛,还会有意放弃一些小的比赛。又如,对参加一次大赛而言,确立参赛人员和明确重
点突破口(是团体、单打,还是双打?),则属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如果这些大题目未解决好,尽管你费了很大的气力,其结果也难以如愿。
落点意识。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中,要注意击球的落点。一般情况下,大角度球
、追身球、近网小球、底线长球和似出台未出台的球的落点较好。但不同对手,还会因
其打法和个人掌握技术的情况,有其特殊点。如左推右攻者,一般最怕反手底线下旋球
和调右压左的落点变化。比赛中,既要研究自己打球的落点,对方最怕什么落点,又要
注意总结对方回球落点的规律。
旋转意识。充分认识到旋转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在训练中,要自觉地提
高发球、搓球、拉球、放高球等技术的旋转强度和变化。在比赛中,要善于利用旋转变
化来扰乱以至战胜对方。
速度意识。应充分认识到速度是我国快攻打法的灵魂。中国选手要战胜外国选手,
主要靠的仍是速度——提早击球时间,重视手腕、手指的力量,能快则快,不能快时,
先过渡一板,争取机会再转入快。
变化意识。应充分认识到变化乃 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自觉、主动地变化
击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和弧线。比赛中,双方都在为形成利我、不利对方的战
局而变化着战术,谁的观察能力强,能及时察觉对方的战术意图,迅速变换相应的战术
,谁就容易获取胜利。
变化击球节奏的意识。比赛中,不仅应主动变化落点、旋转等,而且应主动变化击
球的节奏。如原来都是上升或高点期的抢冲,现主动将击球时间后移,拉一板上旋强烈
的加转弧圈球。对方已熟悉了你原来快冲的节奏,突然变成慢一拍的加转弧圈,往往就
会上当,又如,同一类发球,有节奏较慢的,有节奏特快的,若再能保持拍触球前的动
作尽量一致,则效果更好,这都是有变化节奏意识的表现。
抢攻意识。这是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力争抢攻在先(即平常说的先上手),能抢
则抢、实在不能抢时,控制一板,争取下板抢。这种意识很重要。如有人的侧身攻球技
术很不错,但就因缺乏抢攻意识,所以使他的侧身攻球技术英雄无用武之地。兵书讲:
“两强相遇,勇者胜。”这“勇”字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先发制人。在弧圈球风靡世界
的今天,快攻者只搓一板就攻攻的打法,即是抢攻意识强的表现。
∏老确 力的意识。近年来,世界乒乓球技术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不仅要
求抢攻在先,而且应该尽量争取先发力,以使自己更加主动。
连续进攻的意识。发起进攻后,应连续进攻,乘胜追击,直至得分。切忌攻一板后
,再无继续进攻的准备,将已到手的主动又变成了相持、甚至被动。
控、防、反意识。在不能主动进攻或对方抢攻意识极强时,应注意控制对方,并做
好防守的准备。在防守或相持中,一旦有机会,应立即转入进攻。
争取局部优势的意识。我的所有技术都比对方强,这叫绝对优势。比赛中自然怎么
打都行。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情况是相对优势。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
赛中应自觉地争取局部优势。能以己之长,打对方之短,当然最好。但有时不一定能实
现此策。如,我发球的特长是转与不转,而对方的特短是接高抛发球。我之特长对不上
对方的特短。高抛发球虽为我之特短,但与对方接此球相比,我还占便宜。此时用我之
特短打对方特短就是最好的战术。因为我获得了局部优势。
记球意识。比赛时,要有意记双方战术变化的过程,对方发的什么球,我怎么回的
,他又怎么打的……从一个球,到整个战局的变化,要自觉地记。时间长了,就会大大
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
互怕意识。比赛中“怕”是相互的。你怕他,他也怕你。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谁能想得好一点,谁就容易主动。在紧张时,应多想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多想对方是多
么怕你,多想战术,这样就可以长自己志气,灭对方威风。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意识。战略者,战争的全局也;战术者,战争
的局部也。运动员应树立在全局或总体上藐视对手、藐视困难,而在具体的局部上应重
视对手、重视困难的指导思想。如对某某比赛,首先应相信自己能战胜对方,并认真地
分析对手的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制订自己的战术,如发什么球,
怎么抢攻,接发球注意什么,相持、领先或落后怎么打等等,一步一步、详详细细。
树立技术风格的意识。在技、战术训练中、应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技术风格。技术
风格,常被喻为运动员的技术“灵魂”。培养什么样的技术风格,将直接关系到运动员
的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没有鲜明技术风格的选手,要攀登
世界乒坛的高峰是不可能的!
全面训练的意识。运动员应明确决定其竞技能力的诸因素(形态、机能、素质、技
术、战术、心理和智力等),并自觉地提高之。这里,应反对狭隘的技术论。有人以为
,要提高乒乓球运动成绩,就应该全力抓技术,什么身体素质、心理等统统不问。结果
,尽管训练时间练的都是技术,但技术水平的提高却难以如愿。运动员一定要树立全面
训练的观点。
抓主要矛盾的意识。每一名运动员在某一时期必有一个主要矛盾影响着他整体水平
的提高。谁善于捕捉之,并设法解决,谁就会获得明显的进步。如中国乒乓队在1957年
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后,发现自己的打法因缺乏准确性而使快速、凶狠的优点难以发
挥作用。之后,狠抓了提高击球准确性的训练,很快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善于抓主
要矛盾的人,不是漫无边际,什么都抓,就是虽有重点,但抓得不准。其结果都是一样
——费力不讨好!
凶稳结合的意识。乒乓球的技术各种各样,每个人的打法又各具特点,但凡在比赛
中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无不同时具备威胁性(凶)和准确性(稳)。威胁性,即打出的
球给对方回球造成困难,甚至使对方失误。准确性,即击球不失误。二者相互依存,并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我们在训练或比赛中,一定要注意二者的结合,决不可
以偏盖全。
练绝招的意识。一个运动员的技术一定要有特长,即绝招,否则往往难以给对方造
成威胁,也难以攀登技术高峰。绝招,可根据个人打法的特点、身体素质的特点、心理
特点和所用球拍的性能等因素有目的地确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绝招就是
起码能断其一指的技术。
表现意识。明确训练是为了比赛。运动员在平日训练就应有一种要在比赛中强烈表
现自己的欲望。这如同演员,排练节目就是为了上台表演;不但要上台,还要演得呱呱
叫。平时这种意识强烈,演出时才可能发挥出色。当运动员亦是同样道理。
重视理论的意识。运动员应充分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
乒乓球运动的理论,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创新意识,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要十分重视创新。乒乓球运动的创新,应
包括技术、战术、打法、训练、管理、器材设备和理论等七个方面。运动员主要是前四
个方面。
超前意识。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能预测出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来指导训练,
使自己的训练能走在现实技术的前面。
定量意识。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应自觉地注意数量的变化。如,1500米跑多少
秒?其中的每一圈(400米)又跑几秒?一周到底练多少时间?个人的竞技状态周期规律
是怎样的?个人晨脉的规律是怎样的?某技术在训练中的命中率是多少,比赛中又是多
少?一场、一局比赛的比分起伏是怎样的?切忌什么都是含含糊糊。
档案意识。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自觉地建立业务档案,坚持写好训练日记、阶段小结
及年终总结。每年比赛胜负各多少场?身体素质或技术测验的具体成绩是多少,都应分
门别类记录清楚。
--
[万点梅花皆悟透,日月相随一身走.]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