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odak (精彩一刻), 信区: sports
标 题: 教你打网球 -- 发球与接发球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Jul 4 19:45:44 2000), 转信
一塌糊涂 BBS 站∶精华区
发信人: teller (秋风*散落的落叶), 信区: tennis
标 题: 教你打网球 -- 发球与接发球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Thu Sep 23 23:45:50 1999), 转信
第4章 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与接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击落地球技术能发展球员在底线与对
手相持,周旋的本领,逼近网前及网前的凌空截击技术能有效地破坏对方的防线,致对
方于被动,但是如果不具备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那么你将永远被隔绝于真正的网球
比赛之外,永远只能是个比赛的旁观者。
相对于底线击落地球和凌空截击而言,发球是一顶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因为发球时动
员的身体部位较多,动作幅度较大,需要肌肉的协调程度较高,但尽管如此,要学好
发球也并非特别困难,因为发球的主动权绝对掌握在击球者自己手里(这是其不可比
拟的优势),无论抛球还是挥拍击球都完全凭自己的控制,发球者所要做的只是为自己
创造最佳的条件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将球发出手,就这一点来说,发球要比打底线或上
网主动得多,难度也小得多。高水平比赛中,球员保住自己的发球局是赢取胜利的关
键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破掉对方的发球局才可最终大获全胜。
4.1 发球
发球是进攻、得分的开始,而稳定情绪又是发球必不可缺的前奏,就让我们从这里开
始,看看怎样能发出一个好球(请先参阅图401)。
A 稳定情绪
心浮气躁的情况下是很难发出一个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发球的位置上做几次深
呼吸,再拍拍球,然后站定准备发球。各人习惯不同,因而稳定情绪的作法也各有异,
但这一环节最好不要被略掉并且尽量延续至准备动作当中去。
B 握拍
东方式反手或大陆式握拍。
许多网球初学者都喜欢用东方式正手握拍进行发球,这可能是底线击球所留下的“后遗
症”。其实一试便知,如果采用此种握拍在右区而且是用正常动作发球的话,球出手后
十有八九会偏向外角一侧,因为手腕在自然情况下所形成的拍面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
使拍面偏向内角则必须向内转手腕,而经常做此动作不仅相当别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损
伤。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东方式正手握拍进行发球。
C 准备动作
众所周知,发球要发在对角的发球区内才算好球,也就是如图402所示的那样,发球员
若站在单打右区发球,那么球应该落入对面的A区之内,若站在左区发球则球应落入对
面的B区之内,靠近发球线的C、D两个角一般被称为内侧角,靠近边线的E、F两个角相
应地被称为外侧角。球员在发球之前对球出手后的方向、落点、旋转、速度等都应做
个先期的预算,盲目发球出手无疑是在浪费先发制人的好机会。
发球前具体的准备动作如图403、图404所示,双脚自然分开站立,两脚的连线根据球
员中同的习惯可与底线相垂直,也可以保持另外一个合适的角度;身体自然前倾;最
好只持一个球,球自然着落在持球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屈
于球的后部,切忌用力将球握在手里或捏在手里。
图 401 发球连续动作
关于球拍相合。许多初学者喜欢拿起球、拍,走到发球位置后立即就开始抛球并挥拍
击球,仿佛球和拍是不相关的两样东西,这显然是很草率的,最好能改一改。如图403、
图404所示那样的球拍相合,不仅能够给球员一个集中注意力的提示,告诉自己“我要
发球了”,同时也是稳定情绪和整理思路的延续,初学者应该养成此习惯。
D 抛球
准备动作稳定下来以后,顺势就是抛球及挥拍击球了。这两个环节能否配合得好是能
否发好球的关键,而抛球的质量则又是关键的关键。位置得当、出手平稳的抛球无异
于为挥拍击球创造了稳定的条件,反之则无异于给下面一系列环节制造了一个动荡的
外部环境。很少有人能在前后左右飘忽不定的抛球之下发出保质保量的好球,初学者
更是如此,所以学发球的第一步是先学抛球、先练抛球。
a.抛球的方法: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持球手的肘部渐渐伸直并向下靠近持球手同侧
的大腿,然后从腿侧自下而上将球抛起。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状态,
其走势与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将球平稳托起,尽量避免勾
指、甩手腕等多余的手部小动作,以免影响球的平稳走势,球在空中的旋转越少越好
。球脱手的最佳点在手掌走势的最高点(如图405),脱手过早容易造成球在空中旋转或
晃动,出手过晚则会令球“走”向脑后失去控制。脱手时托球的三手指已最大程度地
展开,球不是被“扔”到空中而是被“抛送”到空中去的,初学者应对此多作体验。
图402 发球区域及内外侧角示意
图403、图404 不同的发球准备动作示意
图405 球在手掌走势的最高点被抛送出手
b.球脱手后在空中的位置:根据不同的需要,球出手后在空中相对于身体的前后位置
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第一发球强调出球的速度与攻击力,击球点较靠前,因此球
也抛得较靠前。第二发球较为保守,在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强调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
落点,击球点也就相应后移,因此球自然要抛得靠后一些,基本上与背弓时身体的纵
轴线相一致(如图406、图407)。
抛球的位置也可参照球落地后相对于前脚的位置来确定。一般来说,第一发球抛球后
球应落于前脚前一个拍头的位置上(如图408)。
c.抛球的高度:球抛到空中的高度当然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适要
视个人情况而定,因为此高度限定了挥拍击球所用的时间。
从准备姿势到抛球出手,身体重心还有个后靠至后脚再前移至前脚的过程,同时髋部
前顶、腰背呈“背弓”状,然后反弹背弓并发力挥拍击球。在下文中我们还将对此有
详细的论述。
刚刚开始学发球的朋友肯定要面临总是抛不稳球的难题,没关系,“再抛一次”是最
好的攻关办法。因为抛球的稳定性建立在一定的手感基础之上,所以一般在学发球动
作之前最好能专门花一点时间练习抛球,在以后的实际发球练习中也要注意要领,如
果偶而没有抛好的话,接住重抛就是了,千万不要勉强发球出手,否则很容易破坏掉
辛辛苦苦学来的动作。
E 挥拍击球
如图409~414所示,抛球与挥拍击球是同时开始进行的。
挥拍击球的环节包括:
a.后摆球拍: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贴近身体像
钟摆一样将球拍摆至体后(不一定要直臂后摆但掌心一定要朝向身体,如图409~411)。
图406 一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前
图407 二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后
b.背弓动作: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此高度因各人习惯而异,至少大臂不应紧夹在体
侧),以肘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吊,同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
呈“弓”状(如图412~图413)。
c.击球:如图413~图416所示,在屈膝、背弓动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
部,反弹背弓并向出球方转体,与此同时仍以肘为轴带动手、拍头摆向击球点,最后在
力的爆发点上击中抛送于空中的球。发力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其间的快慢由个人掌
握,习惯、素质不同速度也就不一样,但共同的一点是:球拍走势最快、最具爆发力的
一点应在到达击球点那一瞬间。击球点时身体已全部面向出球方,拍面自然地稍向内侧
以便击于球的侧后部,发出侧上旋球或侧旋球。
d.搔背动作:从连续图解409~414及上面的叙述中和可以发现,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
引导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后再以肘部为轴带动臂、拍摆向击球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好
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能有一个足够
的获得摆动速度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一瞬间力的爆发做充分的准备。搔背动作完成
得是否到位关键要看搔背时手、臂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如果在手、臂十分僵硬的
情况下完成此动作,那么到达击域点时球员一定会感到整个身体的弹性都已被破坏掉
了,发不出力也就在情理之中。
图408 一发抛球后球落于前脚前一个拍头的位
图409~414 挥拍击球连续动作后部观
e.击球点的位置:球员手持球拍在空中所能争取到的最高一点就是击球点。这当然图
415~416屈膝、弓背积蓄力量及蹬地、发力示意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说法,因为根据第
一发球和第二发球的不同需要,击球点是相应要有前后变动的,但“力争高点”却是
在选择击球点时最基本的原则。有了“制高点”,不仅动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舒展地
做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控制球路和球的落点以及对球施加压力上,高点击球有着显而
易见的优势。
在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击球点的小资料(如图417)。
(6.40m为发球线至球网间距离,0.914m为网中心高度,11.885m为底线至球网间距离)
图417 平击发球所需击球点高度示意
许多朋友希望自己发出的球个个威力无比,所以在击球时就不自觉地想将球大力强压
过网,平击的成份无形中也便占了主导。但图417清楚地表明:若想将球平击发过网并
令其落在发球区内,那么击球点至少要达到2.74m的高度,也就是说击球者的身高至少
要达到1.80m。也许很多朋友可以具备如此的身高,但掺杂进技术的成份,这个高度就
很难真正体现到发球当中去了。所以,发球者最好不要在发球时太过于苛求平击平打,
多加些侧、上旋是比较明智的,因为这样可以让球走一个弧形轨迹,利用弧顶的高度达
到过网的目的,再利用余下半段的弧线达到令球落人发球区的目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
发球的成功率。
F 随挥
如连续图401所示,击中球时虽然挥拍击球动作已告完成,但整个发球过程却仍在继续
。到达击球点后球员应顺着身体及挥拍的惯性做收腹、转肩和收拍的动作,最终拍子
由大臂带动收向持拍手的异侧体侧,结束发球动作。这一过程被称为随挥,即随球挥
动,与底线击球的随挥异曲同工。
很多初学者往往习惯于将拍子收于持拍手同侧的体侧,这不仅有违于发力、转体的惯
性,更多的情况是击球者很容易将拍头敲在自己的小 惹还巧希 从而造成伤痛。非持
拍手在送球脱手后不应立即放下或紧夹于体测,而应帮助身体掌握平衡并在随挥结束
时接住已处于末势的球拍。
4.2 接发球
发球与接发球一“矛”一“盾”是针锋相对的两项技术,二者对于球员赢得比赛具有
同等重要的意义,球员不应该用厚 吮”说奶 度对待发球与接发球,虽然前者在声势
上比后者要霸道许多,而后者却没有什么讨价、发挥的余地。接发球者在一定程度上
必须接受发球员的支配,必须在瞬间之内精准、迅速、到位地把“判断”和“回击”
这两个环节一气呵成,必须在夹缝中为自己争求到生存的机会。尽管如此,破发也不
能光指望对方双误或在其他情况下偶而的失误送分给你,你必须有主动破坏对方防线
、阻止对方攻势的意识和办法。
我们先从判断说起。没有人可以预先知道对方将要把球发向哪里、发完球后又将有什
么行动,球员水平越高发球时的隐蔽性就越好,所以接发球的判断基本上都是靠即时
的反应。但事先的预测也并不是一点儿都不能做,其意义在于让自己心里更有数、接
起球来更自信。接球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一些工作:
(1)观察发球员抛球时两脚的前后位置,有时候初学者抛球时两脚的连线几乎就指明了
出球的方向,但这一点放在高水平选手身上就没有丝毫意义了,因为他们依靠转体及
手腕动作的精妙变化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球送到自己理想中的位置,而初学者还达不到
这样的程度;
(2)粗算一下自己在比赛中接发球失误的概率,聪明的发球员总是能够很快发现接球员
都有哪些弱处、经常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失误并且盯住这些打个没完,而作为接球者则
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注意观察发球员的某些特殊习惯,比如站位贴近底线中点时发出的球多是斜线还是
直线,站位靠于边线时经常会有哪些变化,在左区喜欢发什么线路的球,在右区又喜
欢发什么线路的球等等,只要细心一点儿总不会是一无所获的。
即时反应的快慢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天赋。也许习球多年后自己会感到比初学时反应要
快得多,但这种进步的程度根据每个人先天素质的不同是有差异也是有限度的,是熟
悉了球性及掌握了击球技巧等诸多因素掺杂作用的结果。所以,接球者最需要做的事
情应是尽最大努力争取把在快速反应方面有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平时多加操练是
最根本的途径,而需注意的具体事项多集中在准备动作上:准备时降低重心,上体前
倾,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脚保持动态的稳定,不能死钉在地,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
(绝非肌肉的高度紧张),发球员球、拍相撞就等于发令枪响,两只脚应该在枪响的同
时瞪地并转身后摆。其他提高反应速度的好办法是找机会多接些速度快的球以加强适
应能力,可让练习伙伴站到场地内靠近发球线的地方将球发过来,这样就缩短了球的
飞行距离从而相对加快了球的飞行速度。
--
※ 来源:.一塌糊涂 BBS ytht.dhs.org.[FROM: 162.105.25.174]
一塌糊涂 BBS 站∶精华区
--
--
--
从此老老实实做人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