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odak (精彩一刻), 信区: sports
标 题: 网球常识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Jul 4 19:50:42 2000), 转信
一塌糊涂 BBS 站∶精华区
发信人: feimi (飞米), 信区: tennis
标 题: 网球常识
发信站: 一塌糊涂站 (Sun Sep 26 09:12:56 1999) , 转信
网球常识 网球是由二或四名运动员用球拍往返击球的一项运动,是世界上重要球类
项
目之一。它是由英国温菲尔德于1873年创始,19 13年成立国际网球联合会,
并由该会主办戴维斯杯团体锦标赛和费德雷兴杯赛。此外,温布尔顿草地网球锦标赛、
美
国公开赛等,均为历史悠久。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个星期 均有国际比赛,
地点分布世界各地九十多个城市。
网球场地为长方形。单打球场长23.77米,宽8. 23米; 双打球场两边各加宽
1.37米。球网将球场横隔成相等的两个区域。 网高0.914米,球网两侧6.4米
处
各有一条与端线平行的横线为 发球线,两条发球线中点联结的线叫中线,中线把发球线
与边线之间地面分成四个相等的发球区(即本、对方各分为左、右两区),发球 时必须
将球由本方右发球区发到对方右发球区内。如在左发球区发球 则应发到对方左发球区才
为有效。比赛开始时,发球一方先在底线中 点的右区发球,球员第一次发球出界或下网
为失误一次,不作失分,并可作第二次发球,第二次发球再失误则失一分,即每分有两
次
发球 机会。第二分换在左区发球,第三分又回到右区,如此轮换区域发球, 直到该局
结
束。下局改由对方先发球。以先得四分者(在三平后,应超过对方二分)为胜一局。
先胜六局者为胜一盘。如果局数是五比五, 一方必须连胜两局才能结束这一盘。如果局
数六比六时,则再打一局 决胜负。这一局中,先赢得七分者为胜。每场比赛一般都采用
三盘两胜制,只有戴维斯杯赛和温尔顿锦标赛,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公 开赛中,
男子采用五盘三胜制。
网球正式比赛有:男、女团体赛,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 混合双打等七个项目。
球网规定:1、网柱高1.07m;2、网中央高0.914m.。
国际网球两大组织
国际网球联合会(ITF)
国际网球联合筹建于1911年,国际网联总部设地伦敦。国际网联的主要职责是负责
有关网球比赛的一切事务;制 订与修改网球规则;为发展中国家的网球教练开设培训班
;协调世界青年、成年和老年网球比赛。例如每年都要组织100多次青年级比赛,
还组织16岁以下的国际男、女青年团体赛,取名 “世界青年杯赛"。
国际网联负责组织世界上的两大团体赛,即戴维斯杯赛(男子)和联合会杯赛(女子)
;
负责指导四大公开赛,即温布尔登、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网球公开赛;负责奥林匹
克
网球比赛最后阶段的比赛等等。
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ATP)
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也称职业网球球员协会。国际职业网联(ATP)是世界男子职
业
网球选手的“自治"组织机构。1972 年成立于美国公开赛之时,其主要任务是协调
职
业运动员和赛事之 间的伙伴关系,并负责组织和管理职业选手的积分、排名、奖金分配
,以及制定比赛规则和给予或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等项工作。 20多年来,
国际职业网联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进行排名榜的改革。职业网联负责人马克、
迈尔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体育经纪人,为了提高赛事的水准,他首先改革沿用多年的平
均
体系排名 法。该排名法是从1973年开始使用的,其主要弊端是使一些优秀网球选手
每年参赛的次数急剧下降。基于这上点,职业网联决定 采用“最佳14场赛事计分体系
"
,以取代平均体系排名法,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ATP排名,它达到了促使球员多
参
赛的目的。 国际职业网联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实施 “ 超级巡回赛计划"。
自从职业网联改用新的排名法和调整了比赛日程后, 职业网坛一片繁忙景象,
同一时间世界各地会举办几起赛事, 可谓热火朝天。可时间一长,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由于高级别的选手分别参加几起赛事,他们之间的交锋次数自然就减少了。
另外过多的比赛和排名榜的压力使得许多球员超负荷运转,导致伤病和弃权现象的增加
,
致使比赛水平下降。而水平不高的比赛会降低观众的兴趣,失去观众就意味着失去市场
,
基于这些,一个“超级巡回赛"诞生了。这个计划的口号是 “以少促多",即以减少赛事
来提高比赛的质量。他们将原有的11起最高水平的赛事减至9起,以其为基础组织
超级巡回 赛。这些赛事的总奖金额从60万至200万美元不等。在选择赛事时,
职业网联充分考虑了场地和资金,观众等因素, 使9起赛事能充分展示男子职业网球的
各种不同风格。根据时间和场地划分,它们是:
塑胶地--利普顿、印第安维拉;
红泥土地--蒙特卡洛、汉堡、罗马;
硬地--多伦多、辛辛那提;
室内 地毯场地--斯德哥尔摩、巴黎。
为了保证赛事质量,职业网联与排名前十名的选手都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这些球员必
须
准时出席以上赛事,不能在同一时间参加其他低
级别的比赛。马克、迈尔斯说,实施超级巡回赛的目标就是 “让网球运动更易于为人理
解,让更多的人喜爱网球"。
每年11月15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由八名世界顶尖选手参加的IBM/ATP世界锦标
赛
总决赛, 以及一周后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ATP巡回赛双打世界锦标赛,
是国际职业网联最有影响的 两大赛事,这两项赛事将决定谁是本年度的单打头号种子
选手和双打头号种子选手。
大满贯
在网球界,人们经常要提到“大满贯"这个名词。所谓“大满贯",
这是网球运动的王冠称号。是指一位或一对网球运动员在同赛季获得温布尔登网球锦标
赛
、美国网球公开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这四大锦标赛的冠军,即为
获
得“大满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大满贯"称号的网球选手是1909年5月18日出
生
于英国的男运动员费雷德里克.约翰.佩里,他在1935年赢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单打冠
军
时,首次实现了“大满贯"。世界网球史上曾有4名女运动员赢得过“大满贯"。她们是
:
美国的康诺利;澳大利亚的考特;美国的纳芙拉蒂诺娃和德国的格拉芙。
网球打法的三大类型
底线型
运动员基本上保持在底线抽球,较少上网,或利用球的落点、速度和旋转变化打出机会
时
偶尔上网。澳大利亚和我国老一辈运动员多属这种类型。这种打法原来偏重防守,比较
被
动。近年来,在上网型打法的威胁下,出现了一种攻击性的底线打法,运动员用凶猛的
底
线双手抽击,使对方难以截击。世界著名网球运动员博格就是这种新的底线型打法。优
秀
底线型运动员一般都能掌握扎实的正、反手抽球,并具有相
当强的攻击能力,利用快速有力的抽球打出落点深而角度刁的球,能够一拍接一拍地使
用
大角度的猛抽,并带有较强的上旋性,迫使对手处于被动局面。当出现中场浅球时,以
快
速迎前的动作进行致命的一击,这种类型虽在比赛中很少上网,但遇到少量的上网,也
能
抓住时机进行网前攻击。另外在接了球和破网技术方面,能顶住对手强有力的发球,既
会
用隐蔽动作完成破网技术,又会抽挑结合,使对手网前难以发挥威力。
上网型
力积极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上网,发球后积极争取上网,并在空中截击来球,使对手措
手
不及。这种打法积极主动、富有攻击性,但也有 一定冒险性!上网后利用速度和角度造
成对手还击困难。美国著名球星麦肯罗属于这种类型。
优秀上网型运动员一般都能掌握发球上网和抽球上网的战术,发球技术凶狠、力量大、
有威胁性,另外,截击球和高压球的攻击力也很 强。
综合型
底线和上网两种打法综合使用,结合对手情况采用不同打法,随机应变。美国著名网球
运
动员康纳斯属于这种类型。 优秀综合型运动员一般都能掌握全面技术,无论是发球、接
发球,还是截击和高压球,都应具有很高水平。能够根据不同的对手、不同的
比分、不同的临场情况采用相应战术。有时底线对抽,有时伺机上网截击,时而发力猛
抽,时而稳抽稳拉。有时削放轻球,有时挑出上旋高球, 充分发挥多样化技术,并结合
敏捷步法,机智灵活地争取主动。
握拍的方法
(1) 东方式握拍法
握拍时拍面与地面垂直,大拇指与食指呈V字形握在拍柄的中陪。
由于恰好像握手的形状,因此也称为握手式握拍。这种握拍的优点在于手掌与拍柄接角
面
积大,容易发力,挥拍范围大。不足之处是在反手击球时,握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需
要
变换握拍方法。
(2)大陆式握拍法
也称英国式握拍法,除了球拍面与地面垂直,大拇指与食指呈V形握在
拍柄的中部等与东方式握拍法一样外,不同点是: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接角而不分开,适
合在发球或扣球、反手击球时使用,在普通的击球中,即使用东方式担拍当的选手,有
很多人在发球或扣球时,也常使用大陆式握拍法。这种握拍法的优点在于无论是反手
还是正手都能以不变的握法进行击球。但由于在打球时需要相当的腕力,力量不足的
选手使用这种方法很难打出好球。
(3)西方式握拍法
拍面与地面平行,手掌从上面握住拍柄。这种握拍法在打高球时能有很大的威力,
在回击身体正面来球时,需要下蹲,但对近网低球,低空截击球等比较难处理,
打锐角球也较困难。
击球点与握拍法
击球点与握拍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用西方式握拍法握拍时,击球点在身体
稍
靠前的位置上;用大陆式握拍法握拍时,身体应向后收,在稍后的位置上击球。此外,
以
握拍方法来说,西方式握拍法的击球点低且靠前;大陆式握拍法的击球点高而靠后;东
方
式握拍法正好在肚脐的高度击球,击球点大约在西方式握拍法与大陆式握拍法之间的位
置
上。
了解自己的击球点是很重要的,可以用自己的球拍同别人的球拍合在一起互相推,
或者用球拍推压球网,以找出最能发力,或者说是最容易用上力的位置,这就是自己合
适
的击球点。按照自己击球的姿势,把肚脐的位置作为基准点,牢记住击球点所在的位置
。
拇指支撑与握拍法的变换
大陆式握拍法适合于打截击球、发球、高压球、反手击球;
西方式握拍法特别适合正手的击球;
东方式握折法则适合于打反弹球。
由于各种握拍法的不同特点,因需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使用不同的握拍方法是提高技
术
的一个方面。
由于使用最多的东方式握拍法存在着反手击球时不容易握稳球拍的缺点,因此为了弥补
这
一点,就要把虎口移到拍柄左侧的斜面上,这样就使拇指的支撑部分增大,这也称为拇
指
支撑。这时拇指的第一关节拇指的前端外在与击球面相反的拍柄平面上,这在击球时能
起
到支撑的作用。实战中变换握拍方法的时间一般很短,因此不握拍一侧的手要予以协助
。
以便迅速从正手向反手变换。
挥拍动作
从开始挥拍到结束挥拍,动作要正确这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握拍,击球前的步法移动
,
击球时的重心转移,身体的平衡,握拍方法及击球点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挥拍动作。也就
是
说,挥拍动作不只是单纯的挥动球拍,而是一个从准备动作开始的连续完整动作。有关
挥
拍时的步法后面再介绍,现在先看一下挥拍的过程。
挥拍动作由以下的6个阶段组成:准备姿势,后摆,前挥,击球,随挥,回到准备姿势。
(1)准备姿势(以右手持拍为例,下同)
面对球网,双脚开立,略比肩宽,膝部放松,上身稍向前倾,重心稍放在脚尖上。
右手轻握拍柄,左手扶住球拍,球拍置于肚脐与胸的高度之间。两肘轻触腰侧部,
目光注视着球。重要的是身体要放松,肩部和握拍要放松,过于用力就无顺利地进
入挥拍动作。要根据来球迅速地做出反应,判断的正手球还是反手击球,
要能随时进行跳跃动作。
(2)后摆
后摆是反映进入挥拍击球之前向后挥摆球拍的动作。
后摆分为:从上往下,直线,从下往上三种。一般来说,在正手击球时使用从上往下的
向
后挥拍,而在反手击球时多采用直线横后挥或从下往上的向后挥摆在正手击球和反手击
球
时各自的向后摆动作分别如下:
A、如前文所述,在正手击球时从上往下的现后挥拍是一般的后摆动作,这是因为从上往
下的挥动球拍比较省力,动作也比较累松。但也有人是使用横后挥摆,或朋下往上的挥
摆动作。
B、反手击球时的后摆要比正手击球时更早地进行,因此要收肘转肩向后挥摆,
这时的拍面位于手腕高度或稍稍靠上的位置,便于横后摆。但是进行抽球的选手多数会
从
下往上地后摆。无论怎样,后摆动作的进行要有充分的余地,最好是在来球则过网时进
行
。此外,不只是握拍手后摆,同 ?nbsp;。在后手击球时,不存在后摆过大的问题
要尽量地转肩,同另一只手一起做向后的挥摆动作。在后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拍面
晃动不稳,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过分依靠手腕的力量。把拍面向后挥到击球点的高度上,
再与地面平行地向前挥拍即可。
(3)前挥
确定了击球点,能正确地后摆之后,要盯住球,保持拍面的稳定,尽可能地水平挥拍。
有时为了准备打快球,想快速,有力地挥拍反而会出现用力过度而影响击球效果。要做
到身体放松,注意力集中在击球动作上。从后摆开始到击球时为止,臂部要尽量地伸展
挥出,这时还要注意不要仰头
(4)击球
在向前挥拍时,手腕要固定以保持拍面稳定,但是握拍要放松,在击球的一瞬间再猛力
握紧。
(5)随挥
随挥的在击球后,自然地停止用,球拍向挥拍方向随势挥出。随挥动作幅度要大,
如果中途有停顿,就会减少威力,还会打乱自己的节奏。
(6)回到准备姿势
随挥后的手臂平缓地收回到身体的中心,做好再次击球的准备,动作要流畅。
移动步法
移动是为了在正确的击球点上击球,只有移动到位才能正确地把球击出,
为此身体重心移动的时机必须合适。这就是说,在进行的后摆,前挥,随挥等动作时,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身体的重心,就不能做到正确的挥拍。
在正手击球时,重心移动的关键在于支撑脚的位置确定了,接着就可以
把另一脚向打球方向迈出。在正手击球时,脚的开立姿势要比脚的并立(小开立)姿势
更容易打球,而在反手击球时,由于要依靠脚的转动,因此多采用并立姿势。不管怎
样,由于是拿着球拍在运动,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尤为重要。所以,要用不握拍的手保持
平衡的意识。
球的旋转
(1)平击球 这是几乎不旋转的球由于没有旋转的影响,所以球的冲力大,速度快。
(2)上旋球 也叫抽球。球顺时针针旋转,球落地突然,落地后会高高地弹起。
(3)下旋球 也叫削球。球逆时针旋转,落地后反弹不高。这种球空气阻力大,
滞空时间长,常被用于回击上网击球,在打削球或搓球时,也能进行同样的旋转。
(4)侧旋球 主要在发球时使用。顾名思义,球是作侧向旋转,如果是右旋的话,
则球从右往左曲线前进。
正手击球
(1)正手击球时的握拍法 如果是右手握拍,则用左手支撑球拍,拍柄底部朝向肚脐,
球拍面与地面垂直。球拍置于身前大约有30--40厘米,右手像握手那样(东方式握拍法
时),从小手指开始握拍,避免球拍头在拖把腕的商并以下。
(2)后摆
打平击球时,可直线水平向后摆,也可以是像画圆弧那样从上向后挥摆(也有人从下向
后挥摆)。无论哪种,球拍都要向后挥摆到腰的高度。有人以向后挥摆的动作大,击出
球就有力,实际上动作过大对控制球反而不利,正确的方法是:肘部要轻轻地顶着腰侧
部,以肘部为挥摆的支点,这
时,拍头不要大幅度地往外挥摆。此外,握拍的手和胳膊要放松。接着就要进入到向前
挥拍的阶段,但此时一定要保持球拍的高度与击球点的高相一致。调整好之后,即可进
行与地面平行地挥拍动作了。后摆时最后的身体姿势是:身体重心放在右脚,右膝弯曲
,左手自然地伸向来球的方向
以保持平衡。
(3)前挥
向前挥拍时,球拍应不低于手腕的高度,并尽可能水平地挥拍。如能以手腕带动手臂
(与由后向前拉门的感觉相似),就可以提高稳定性。此外,即使是手腕固定,也要
放松地握拍,在击球的一瞬间再全力地握紧,球不是被球拍挥抡击出去,而是要有推
打的感觉,所以,拍面,手腕,肘是
向着打球的方向平行地运动。要记住在击球瞬间,握拍的手臂是处于还未完全伸展开
的状态下,随着球的离去而伸展开。
(4)随挥
球拍向着打球的方向自然挥出。随挥后,下巴或右脸颊应能贴到右肩,眼睛盯住球,
不要仰头,脸保持向前的状态,待双臂挥动至脸部正面并完全伸直时,随挥动作即为
结束。这时的身体重心,从右脚完全移到左脚,身体面向打球的方向,将球拍收回,
进入再次击球的准备姿势。
(5)移动步法
一般的移动步法是在开始是地为小碎步,中间为大步,当接近来球时,双改为小碎步。
在确定支撑脚的位置后,另一脚跨出击球,这里支撑脚的移动是关键。以右手握拍为
例,在做准备姿势时,右脚朝向还需网,击球时,右脚必须与击球方向成直角。因此,
由右脚迈出第一步,当球到了正
手一侧时,迅速地以左脚着地,并向右边跨出。这时后摆动作已经结束。由右脚支撑体
重,然后随着来球跨出左脚。此时的上体是向右转体侧向姿势,因此应该能隔着左肩看
到来球。接着进入击球,重心移到左脚在随挥的动作完成之后,右脚再收到原来的准备
位置上。在移动步法过程中,
眼睛要始终地盯住球。
反手击球
(1)反手击球的握拍法 “反手”的意思的手背,所以一定要有用“手背打球“的意识
。
握拍方与发球时相同,右手握拍时,虎中在拍柄的左余面上。
(2)后摆 后摆要早。在准备姿势时,以左手扶拍,并以左手带动收拍,通过左手的后
收
动作,转动肩部及上体,右手则可以和到放松。右肘挨着身体向后收,到达肚脐靠上的
位
置在正手击时,是心肝胆识为支点向后挥摆,而在反手手击时,则是以肘和肩
膀为支点,这样,后摆的动作就更容易到位。在动作的最后一刻,下巴应在右肩上,隔
着右肩可以看到来球。右肘保持适当的弯曲,球拍在向后收时要与来球的高度相一致。
(3)前挥
反手击球的前挥与正手时的前挥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正手时,重心的移动能起到很大的
作用,而在反手击球时,则主要是通过腰的转动进行球球。在抽打上旋球时,球拍头稍
稍稍向下,但在削球时,球拍头则不能向下。挥拍时,不要从手的动作开始,而应以腰
部的转动带动右手。由于反手
的击球点要比正手时稍稍靠前,因此要稍微早些开始做挥拍动作。击球点可以以右肩为
基准来确定。在击球的瞬间,一定要保持拇指的稳定。
(4)随挥 除了打抽球,上旋球之外,在击球后要保持手腕的角度不变,沿着球的飞行
路线像推打那样做挥拍动作。随挥越充分,对球的控制就越好,球也打得深。
(5)移动步法 开始的第一步是左脚迈出一小步,与此同时,转动上体开始挥拍。左脚
的位置确定后,根据来球迈出左脚,做出击球的姿势。同时注意重心移动。这时的重心
移动要比正正手击球时更早些。
截击球
(1)握拍法 打截击球最好是采用大陆式握拍法,查对初学者和腕力不足的女性来说,
使用西方式握拍法则较为合适。到了中极水平。可以使用东方式握拍法,而水平高的人
则使用大隅式握拍法,这样不论是打正手还是反手都不用改换握拍。
(2)准备姿势 准备姿势与一般击球大体相同,距球网2--3米,在对手击球前保持静止
,
精神集中,身体放松稍向前倾。
(3)后摆 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都应注意转体。收拍的动作要大,到了肩部即停止,
这时要注意的是,拍头不能低于手腕。
(4)击球 后摆之后,正手击球要向右斜前方迈左脚,反手击球则向左斜前方迈右脚,
身体重心向前移,击球时手腕固定,拍面与地面保持垂直。反手击球时,击球点比正手
要更靠前。
(5)随挥 截击球随挥动作幅度不能像击落地球时那样大,稍向前送出即可。正手击球
时以右脚为轴,反手击球时以左脚为轴,通过迈出相反一侧的脚来帮助移动重心。
--
※ 来源:.一塌糊涂站WWW ytht.dhs.org. [FROM: 202.96.122.9]
一塌糊涂 BBS 站∶精华区
--
--
--
从此老老实实做人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3毫秒